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分析

2018-05-14杨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5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护理管理

杨梅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7年1—12月期间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选择110例,将患儿划分成常规组、管理组,常规组患儿55例,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管理组患儿55例,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管理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6%,较低于常规组的1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80%,管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8.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对护理风险管理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实现输液不良事件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 护理风险;小儿科头皮静脉输液;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a)-0039-02

小儿输液属于儿科护理主要内容,因患儿年龄普遍较小,且具有较强好奇心,加之血管较细和耐受能力差等因素影响,使其输液过程经常发生不良事件[1]。头皮静脉输液属于小儿输液时较为常见一种输液方式,但是,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其输液过程不良事件的关注,确保护理效果的提升[2]。该文选择2017年1—12月期间110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其中55例患儿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其应用效果相对比较理想,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择110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儿均予以头皮静脉输液;自愿参与该次研究;患儿无意识障碍等。按照随机划分的方式,将患儿具体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管理组,每组患儿55例。常规组:男患儿30例,女患儿25例,最小年龄为6个月,最大年龄为7岁,其平均年龄(3.75±3.25)岁。管理組:男患儿28例,女患儿27例,最小年龄为6个月,最大年龄为6岁,其平均年龄(3.25±2.75)岁。常规组、管理组进行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常规组的护理人员并未进行系统性管理,仅对患儿输液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告知患儿家属严禁随意走动,重点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确保整个输液的正常进行[3]。而管理组则是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落实,具体方法包括:以管理组为基础,首先进行风险管理团队的构建,以便于进行风险信息的全面汇总,同时对常见风险等进行明确,在进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分析后,合理制定管理措施,确保患儿头皮静脉输液中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4]。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进行相关风险知识内容的学习,以此提升其风险意识,同时根据不良事件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5]。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时,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可以更好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同时提升个人的风险意识[6]。除此之外,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还需要护理人员掌握相关输液技巧,在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后,主要以基础知识和实践考核的方式进行,然后利用考核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估,只有全面了解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知识内容,才能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出现,以此提升整体护理效果[7]。

另外,体液渗漏和针头脱落也是患儿护理的核心,其中体液渗漏属于静脉输液比较常见问题,因为护理人员的穿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化,无法将针头放置正确位置,以及患儿好动等因素均会导致在针头脱落。对于此类情况,要求护理人员提升自身穿刺技能,在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知识内容进行全面了解的同时,还应该强化相关操作训练,以便于保证整个输液的高效进行。而对于针头脱落来讲,其产生原因包括:护理人员未对输液针进行有效固定;患儿输液过程出现大量流汗情况,特别是患儿头部位置,造成输液针的固定难度持续提升,极易发生针头的意外脱落情况;家属未对患儿予以严密看护,使其自行拔针等,均会造成针头脱落情况。基于此,护理人员需要强化巡视和监护,如果患儿发生哭闹或乱动情况,应该及时进行处理,通过绷带或置办等进行有效固定,从而避免意外脱落。

针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常见风险为感染,原因在于:护理人员未根据相关要求展开无菌操作;护理人员能力较差,使患儿静脉壁损伤等。处理方法:规范无菌操作流程,同时加大护理人员培训力度,认真做好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等相关处理,并对输液室环境等予以重视,避免出现感染情况。

1.3 观察标准

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对常规组、管理组患儿进行不良事件观察时,主要包括:针头脱落、反复穿刺和液体渗漏等方面进行。与此同时,对两组患儿家长进行护理满意度的对比时,主要将其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标准,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理想。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等资料均选择(%)表示,然后对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

当两组患儿分别完成静脉输液后,结合研究数据发现,管理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6%,较低于常规组的1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

常规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80.0%,管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8.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属于小儿常见输液形式,同时也是儿科护理主要内容,因此,加强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显得尤为重要[8]。另外,因小儿年龄相对较小,且具有活泼好动特征,使其治疗耐受性、依从性下降,在进行整改输液治疗时,极易出现不配合等状况,从而对其输液效果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小儿血管相对较细,穿刺过程经常会发生血管损伤、反复穿刺等情况,不仅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加重其疼痛,甚至出现患儿感染等情况,使其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9]。随着医疗技术持续发展,人们在进行临床护理时,逐渐将护理安全性作为关注重点,对于其中护理风险管理来讲,其主要是在原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护理风险进行有效预防,以此提高整体护理效果[10]。

在该次研究过程,管理组患儿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6%,较低于常规组18.1%,表明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出现。而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对比时,常规组为80.0%,管理组为98.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当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时,首先需要创建管理小组,通过相关培训和教育,全面提升护理人员技术能力和护理水平,确保整个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在提高其护理质量的基础上,保证输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从而保证小儿输液的顺利进行,有效降低医患纠纷等。

综上所述,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对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出现,而且还能提升其护理满意度,使其呈现良好应用效果,值得临床进行解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婉晖,王志敏.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9(7):34-35.

[2] 安伟华.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4):251-252.

[3] 翟晔.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4):765.

[4] 陳云宏.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生物技术世界,2016,16(3):169-170.

[5] 贾丹丹.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2):178.

[6] 邵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8):105-106.

[7] 邱爽.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4):142-144.

[8] 钟晓莉.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8):243-244.

[9] 李鸿彬,袁娇,刘丁凤.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5):138-139.

[10] 陈静.护理风险管理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0):105.

(收稿日期:2018-06-03)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护理管理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论综合性ICU的护理风险与防控
循环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