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基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2018-05-14成立平刘春艳
成立平 刘春艳
摘 要:从实训基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通过考察当前学校和企业发展的现状,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中突出问题表现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脱节,企业作为办学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到位,以期通过完善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机制、建立课程和职业标准的衔接机制、制定鼓励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激励机制的策略来完善一条有利于激发学生发展,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路径,进而帮助产教深度融合,帮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2012年度省级重点资助课题“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JK012AZJ001)
作者简介:成立平,男,党委书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刘春艳,女,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2-0056-04
现代教育发展的核心在于产教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也是以其为主,它所体现的就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改革创新思想。产教融合是要将行业发展的前沿资讯融入学校的教育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行业工作规律对其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造。从2014年开始,为了加快我国教育发展的体系规划,国务院颁发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即到2020年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要将产教融合放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明确要求校园走开放融合,改革创新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产教融合关键就是要使学校的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相符,将校园的专业设施与产业需求相结合,从而促进现代教育地进步,从而使其生产方式和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来促进教育与经济体制的共同发展。
一、实训基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适切性
在新世纪发展的环境下,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在教育方面也开始创新,并取得了很多成就,培养了很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办学的模式方面,高职教育也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半壁江山。从高职教育发展改革方向和历程来看,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与生产、经济、社会的融合度越来越密切。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要提高教学质量的发展就必须走产业和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014年,国务院又提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并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理念,指出“产学”结合到“产学研”结合再到“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产教融合就是强调生产与劳动,社会与实践的结合,是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针,强调学习和生产的有机结合,是提升经济教育全面协同发展的重要方法,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途径。[1]
产教融合的发展本质就是将产业与教学融为一体,产教结合是教育发展的创新与深化,是根据教学的规律所衍生出来的创新型教育方式,它要求学校和企业之前没有交集的两个机构,紧密结合,学校要了解目前专业所处行业的发展现状、前沿资讯、各个工作岗位的实际流程和工作内容,然后将这些流程和内容,通过课程的形式来进行表达,让教学内容更符合企业岗位职责。学校发展产教融合就是打破教育和经济、专业与产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固有关系,冲破教学与生产之间的隔阂,从企业引进各种的资源,让其更好地融入职业教育。这种方式就能够让学校与企业、与行业成为共同的育人伙伴,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才的密切性。这不仅能够创新教育方式,还能够提高技术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能够提升学校对于社会发展的服务质量,推动企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双赢局面。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怎样培养人才,会得到什么样的效果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所以,产教融合要研究的就是怎样达到产与教之间的深度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学校发展方向为途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深入推进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的全方位对接。突出在课堂的学习内容中与企业标准,企业生产相结合,以此来强化企业和学校共同发展,共同育人的目标,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训基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脱节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新常态,GDP增长也不断放缓,重视经济量和质的协同发展成为当前追求的目标,所以,这也就摒弃了追求高速增长的目标,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并且,能够在发展过程中进行转变和调整,从而使经济发展方向得到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使企业在发展时,从劳动的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这也对技术工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2]因社会因素的转变,人才需要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已成为企业在市场大环境生存的根本。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立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主要方法,是培养与市场相匹配人才的重要方法。近几年,高职院校在招生人数上由之前的单纯的数量抢夺也慢慢转型为学生质量的要求,这加剧了高职院校人才竞争的激烈性。所以,很多高职院校在招揽学生时,运用的手段和途径也在不断翻出新的花样,而能吸引学生进入学校的原因:一是学校的口碑;二是学校的培养人才方式上的创新。因此,各院校人才培养方式上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但还是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现在学校教育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就算有一些实训课程,也是比较短期的,是模拟为主,并没有将其人才培养真正放入产业、企业和经济社会的环境中去,教育思想还停留在旧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方式的层面,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因此,就出现了高职院校走毕业的学生不能胜任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在社会中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有较大问题,在市场的深入方面,专业教育仍然较为缺乏,很多课程在安排時都是根据学校教师的感觉来设置的,而这些教师可能根本就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与企业需求脱节,所培养的技术能力以及针对性也不适合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开发,随意性很大,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包括授课思路和方法)都与行业发展不匹配。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行业目前发展很热门,企业人才缺口很大,但往往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而每年该专业的毕业生也数量不少,常常因无法胜任岗位工作,而不能很好的对口就业。
[5] 李黎明.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5):111-113.
An Exploration of Paths to Establish Training Bases for Talents Cultivation Through Integrating Education with Industries
CHENG Li-ping,LIU Chun-yan
(Hunan Mechanical & Electronical Polytechnic,Changsha 410151,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raining base talents, an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this paper found the promin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mo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following. First, talents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oes adrift wit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econd,as the main part of the education,the enterprises play little role. By perfecting coordination mechanism between development of majors and industry,establishing cohesion mechanism between standards of curricular and occupations,and constituting excitation mechanism to encourage enterprises to construct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raining base,we aim at constructing a training mode that is in favor of studentsadvance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ies,which will help further the deeper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and update the transi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raining base; talent cultivation
[責任编辑 李 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