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侧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40例临床分析

2018-05-07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腺叶峡部单侧

郑 鑫 宾

(许昌市中医院外一科 许昌 461000)

单侧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临床表现为患者的甲状腺内具有结构异常的团块,从而会影响肌体甲状腺的分泌,为此需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将团块甲状腺切除[1]。临床一般采用开放甲状腺手术以及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由于开放式的切除术需切开患者的颈白线,会对患肌造成一定的损伤,不利于患者预后。而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是在患者颈部低位进行切口,手术切口较小,对患肌造成的损伤小,因此它在临床上运用更为广泛[2]。本文主要探究和比较了开放甲状腺手术及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两种单侧甲状腺结节手术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自2017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76例单侧甲状腺结节(56例良性,14例恶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3.36±1.65)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2.21±1.4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结节数量和大小)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仰卧位并进行局部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放甲状腺手术治疗,治疗前先在患者颈部下方垫消毒铺巾,在患者胸骨上方6cm处切口,沿颈白线纵形切开,使肌肉牵开直至肿块出现,然后甲状腺肿块的位置、大小以及良恶性特点切断上下极动脉血管或中静脉血管,最后采用蚊式钳将切除的肿块全部夹出,清除彻底后进行缝合止血以及抗感染处理[3]。研究组患者采用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治疗,治疗前先在患者颈部下方垫消毒铺巾,采用弧形切开方式在患者颈部低位进行切口,使患侧甲状腺叶游离于真假包膜间,并使甲状腺中静脉处于游离状态,靠近甲状腺组织切除病变部位;使甲状腺悬韧带游离,对甲状腺上动静脉进行细致的处理,将腺体牵引到健侧,并游离甲状腺使其靠近包膜,然后对甲状腺下动静脉进行切断或结扎处理;最后采用电刀对患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进行细致和完整的切除,并缝扎残端行,清除彻底后进行缝合止血以及抗感染处理[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的甲状腺重量、甲状腺结节缩小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5.96±0.35)cm、手术时间(98.12±7.65)min、术中出血量(48.75±3.68)ml、住院时间(12.32±2.63)d均明显高于研究组的手术切口长度(2.21±0.23)cm、手术时间(62.34±8.02)min、术中出血量(19.62±3.27)ml、住院时间(7.68±2.26)d,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切除的甲状腺重量、甲状腺结节缩小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结节缩小率(92.11%)明显小于研究组(97.37%),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切口渗血,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研究组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但两组患者切除的甲状腺重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6],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对比

组别例数(例)手术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对照组385.96±0.3598.12±7.6548.75±3.6812.32±2.63研究组382.21±0.2362.34±8.0219.62±3.277.68±2.26t值-5.6265.7826.3246.562P值-<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的切除的甲状腺重量、甲状腺结节缩小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

组别例数(例)甲状腺结节缩小率(%)切除的甲状腺重量(g)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3835(92.11)9.25±2.682(5.26)研究组3837(97.37)7.86±3.211(2.63)t值-6.6520.3690.751P值-<0.05>0.05>0.05

3 讨论

单侧甲状腺结节属于肿瘤疾病的范畴,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肿瘤疾病其致死率较低,但是该病症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一般预后较为良好,而恶性肿瘤若清除不彻底或手术治疗方式选择不当,极易复发且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7]。因此早期治疗时,应正确区分患者的肿瘤类型,并采取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8]。临床研究表明,开放甲状腺手术治疗采用的纵形切口方式,需反复牵拉患肌手术部位,易对患部周围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并且其需进行较大的切口才能明确甲状腺肿块的具体位置和大小,因此会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患部大量出血[9]。而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手术是对患者颈部低位进行弧形切口,切口长度较小,并且其在手术过程中是采用各种游离方式,以及采用超声刀对相关动、静脉和组织进行切割,对患者组织和血管造成的损伤较小,且大大降低了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10]。

本研究中,对单侧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常规开放甲状腺手术以及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进行治疗,均能有效清除患者甲状腺肿瘤结节,改善患者预后。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5.96±0.35)cm、手术时间(98.12±7.65)min、术中出血量(48.75±3.68)ml、住院时间(12.32±2.63)d均明显高于研究组的手术切口长度(2.21±0.23)cm、手术时间(62.34±8.02)min、术中出血量(19.62±3.27)ml、住院时间(7.68±2.26)d;对照组患者的结节缩小率(92.11%)明显小于研究组(97.37%)。两组患者切除的甲状腺重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说明采用开放甲状腺手术以及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对单侧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治疗,均能有效清除患者肿瘤结节,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但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采用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对单侧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量低、并发症少等优势,并且其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的恢复周期,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黄丞.78例单侧甲状腺结节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3,26:351~352.

2 段滨红,江红,杜馥曼,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田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1):1~3.

3 杨群成.单侧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观察.医药前沿,2015,5(12):167.

4 魏朱杰.用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对56例单侧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当代医药论丛,2016,24(5):242.

5 李建如,罗渝昆.射频消融技术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37(7):807~809.

6 周聪,褚斌斌,梁琳春,等.甲状腺激素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研究.重庆医学,2016,45(6):724~726.

7 陈旭.单侧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50例临床体会.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7):84.

8 刁畅,程若川.消融治疗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误区与思考.医学与哲学,2015,36(20):16~21.

9 朱茂才,杨进华.单侧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32例临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8):112~113.

10 吕庆国,张雨薇,童南伟,等.甲状腺结节的临诊应对.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2(1):89~92.

猜你喜欢

腺叶峡部单侧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单根双根管牙根管峡部形态特点及发生的显微解剖研究
腰椎峡部裂的诊治进展
峡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研究
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TGF-β1、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SPECT/CT融合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增益价值
腺叶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预后效果的分析
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甲状腺腺叶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研究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