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产后康复产妇中的应用价值
2018-05-07徐菊芳
徐 菊 芳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城南分院产后康复科 佛山 528000)
孕妇在整个孕期过程中由于内分泌水平的变化,心理变得敏感脆弱,产后产褥期中全身各器官均未恢复至正常状态,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等发生巨大改变,也直接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加重负性心理反应,使得产生发生焦虑、抑郁的情况较多,甚至并发产后抑郁,严重影响产妇的产后康复以及母婴情感的发展[1]。因此,及时有效的干预产妇心理,使其掌握科学健康的产后生活行为方式,以提高产妇的心理调适能力,促进母婴关系的和谐至关重要[2]。随着现代女性对健康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产后“坐月子”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要求,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应运而生,受到了临床产妇的普遍欢迎,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心理护理在产后康复产妇中的应用价值,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产科分娩后的产后康复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8.4±3.8)岁,顺产23例,剖宫产7例;对照组30例,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9.5±4.3)岁,顺产24例,剖宫产6例。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产前定期产检,无妊娠合并症,自愿加入本研究,家庭及婚姻状态均无异常。排除有精神疾病史、认知障碍者。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文化程度、婚姻情况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产后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及母乳喂养指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1)评估产妇心理状况:与产妇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深入了解产妇的心理问题,动态观察产妇的心理情绪变化,引导产妇倾诉自身反映的问题和情绪困扰,对产妇的各项心理问题积极收集整理,根据产妇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不善于倾诉或表达的产妇多给予鼓励和沟通,深入分析并解释产妇存在的问题,确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以帮助解决实际心理问题[3]。(2)个性化心理干预:根据产妇的想法和熟悉的生活方式帮助其正确了解自己,对自己面临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鼓励产妇积极面对自身所处环境,共同寻找问题的根源,引导其宣泄不良的心理情绪,尽量避免出现应激性情绪波动,努力提高其情绪自我调适能力,提高产妇的心理适应能力[4]。(3)认知护理:向产妇详细讲解产后心理的特点,使其树立产后心理的科学认知,避免盲目性的认知偏差出现;向产妇说明对产妇心理的不良认知水平是诱发不良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积极纠正产妇的错误认知,鼓励其树立正确认知观,并用科学化的方式对其心理情感障碍给予理解和支持,使其保持科学化和逻辑化的对待方式,提高思想素质,提升认知能力[5]。(4)行为矫正:采用松弛疗法、模仿疗法、脱敏疗法、操作疗法等提高产妇的情绪调适能力,并对发生不良情绪的产妇使用深呼吸、沉思或叹气练习,以促进情绪的平复[6]。
1.3 观察指标
(1)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产后1d、14d及42d的心理状态:HAMD采用0~4分计分法,总分45分,得分越高则抑郁程度越重;HAMA也采用0~4分计分法,总分56分,超过29分严重焦虑,超过21分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7分以下没有焦虑[7]。(2)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价护理质量:包括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抑郁、迟缓、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性等,使用0~4分5级评分法,总分120分,得分越高则症状越重[8]。(3)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共有7个维度,18个小项,采用4分法,每项0~3分,总分21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9]。(4)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综合身心健康:包括8个维度,即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动、社会功能[1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各个时间段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产后第1d、产后14d、产后42d的HAMD及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组别HAMDHAMA产后第1d产后14d产后42d产后第1d产后14d产后42d观察组(n=30)13.16±3.6410.53±4.977.04±2.0240.14±13.2132.67±7.9329.11±5.86对照组(n=30)14.79±3.6712.78±4.5610.33±3.3442.36±12.8939.82±10.6537.52±6.73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NOSIE护理量表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抑郁、迟缓、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性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2。
组别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抑郁迟缓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性观察组(n=30)37.67±4.5112.53±3.251.39±1.033.41±2.1223.45±4.349.39±2.233.21±1.45对照组(n=30)33.82±4.8514.16±3.092.07±1.225.18±2.2421.01±4.629.02±2.153.69±1.4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PSQI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SF-36量表中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动、社会功能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4。
组别例数PSQI评分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3010.67±2.355.39±1.04对照组3010.28±2.648.06±1.37
注:两组对比,P<0.05。
组别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动社会功能观察组(n=30)82.24±21.3593.16±12.3170.98±18.4763.36±21.2882.73±21.3976.61±21.0486.78±31.5687.25±24.37对照组(n=30)59.88±38.6285.31±12.3659.39±14.5347.28±16.2552.65±25.3256.78±17.3963.63±19.2471.09±20.3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产妇在产后心理情绪障碍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其根本在于自身因素的影响。由于产后产妇内分泌平衡的紊乱,以及各项生理平衡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诱发心理情感障碍。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鼓励产妇倾诉,护理人员主动聆听,对各项心理行为的引导等,给予全方面的心理指导,促进产妇情绪的自我调节,提高产妇自我恢复能力,避免其持续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积极解决产妇面对的问题及困扰,优化产妇精神状态,避免产后不良心理状况的发生[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第1d、产后14d、产后42d的HAMD及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心理护理可切实提高产妇对外界危险因素刺激的抵抗水平,稳定情绪,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观察组护理后NOSIE护理量表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抑郁、迟缓、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性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对于已出现产后心理状况的产妇给予心理护理能够从根本上消除不良心理刺激因素及改善产后心理状况。观察组护理后PSQI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且观察组护理后SF-36量表中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动、社会功能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状态的改善对于患者躯体功能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产后健康行为,提升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12]。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产后康复产妇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消除不良心理对产妇的影响,促进产后各项机能的全面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倪丽华.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现代养生,2016,9:186.
2 洪梅,吴冰,朱树贞,等.产褥期康复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康复的作用.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9):4716~4718.
3 李谋,何清萍,邓婧.产后康复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康复的影响分析.四川医学,2015,36(8):1198~1201.
4 仲玲.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评析.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1):246~247.
5 熊晓娟.目标性心理护理对改善产妇产后心理状况的临床效果观察.现代实用医学,2015,27(4):545~547.
6 宋卓玲.心理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抑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98~99.
7 张爱辉.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2):77~79.
8 屈晓敏.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健康影响.社区医学杂志,2015,13(24):39~41.
9 邱艳丽.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按摩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77~79.
10 傅月珍.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产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护理与康复,2009,8(6):463~465.
11 胡丽珍,陈彩平.产后患者精神障碍原因及心理干预措施.实用预防医学,2014,21(2):215~217.
12 丛云凤,赵红,朴丽,等.认知行为干预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产妇负性情绪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1):3409~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