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在肾虚血热型胎动不安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2018-04-24周蓓蕾秦秀芳

天津护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胎动保胎肾虚

周蓓蕾 秦秀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

自然流产发生率约占全部妊娠的15%~20%。早期先兆流产是妊娠早期(孕12周内)常见情况,占自然流产比例大于80%[1]。早期流产的症状是经停后阴道流血与下腹痛,严重者子宫收缩,从而排出胎儿或者胚胎,妊娠和出血终止。先兆流产在中医来说,属于“胎漏”、“胎动不安”范畴,其主要的病机是肾虚、气血虚和血热等。将本院经验敷贴方,结合中医辨证护理干预用于肾虚血热型胎动不安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60例肾虚血热型胎动不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2]拟定。阴道少量出血,伴腰酸胀痛或有小腹疼痛;有停经、早孕反应史;尿妊娠试验阳性;妇科体检宫颈口未开,子宫体软,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超声检查胚胎(胎儿)或孕囊发育、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合。孕酮水平、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B超结果(胚胎发育、孕囊大小)和孕周基本相符。

1.3 中医证型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肾虚血热型: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深红或者鲜红;腰胀痛或者小腹疼痛;口干舌燥;次证: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或滑数。以上证候中,主证必备阴道少量出血,另具备其余症状1~2项,具备3项次证方可诊断[4]。

1.4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24~35岁;妊娠时间≤12周;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 排除标准 符合下列任1项标准即排除:过敏体质或有药物、食物过敏者;合并有生殖道畸形、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影响本研究者;合并有血液系统或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者;合并有精神或者神经系统疾病无法完成研究者。

1.6 干预方法

1.6.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进行健康宣教及评估。采用个别讲解与集体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并在常规生活护理基础上,针对肾虚血热症状进行护理。告知患者饮食上避免温燥之品及人参、鹿茸等大补之品。可食用阿胶、核桃、木耳汤、芝麻茶、苎麻根泡水等补肾滋阴清热生津之物。口干口渴、心烦及大便不畅者,可食新鲜水果,如梨、藕汁及甘蔗汁以清热生津通便。病床安排靠北阴凉处,以补阴抑阳。夏季注意预防暑热之邪入侵,此型多不寐,保持适当通风及居所安静缓解不寐症状。同时遵医嘱予黄体酮20 mg肌肉注射,1 次/天。

1.6.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本科室经验方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方药为菟丝子9 g、桑寄生15 g、炒黄芩9 g、川续断9 g。打粉后加适量蜂蜜调和,贴于子宫穴、气海穴、天枢穴,每次贴4 h,1次/天。并且进行贴敷护理:告知患者穴位贴敷的作用及贴敷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如脱落、过敏等,如有此种情况,立即告知护理人员。脱落者及时更换,过敏者请示医生,遵医嘱予以处理。每隔1 h询问患者是否有相关情况发生。贴敷后嘱患者不要洗澡,不能挤压穴位贴;贴敷4 h后按时取下穴位贴,避免贴敷时间过长。

1.7 评定方法

1.7.1 疗效评定 按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疗效评定内容制定治愈: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在5天内,腰部酸胀痛及小腹疼痛等证状消失,超声检查示胚胎发育、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基础体温处于黄体期水平。显效: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在5天内,腰部酸胀痛及小腹疼痛等证状明显减轻,超声检查示胚胎发育、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基础体温处于黄体期水平。有效: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在10天内,腰部酸胀痛及小腹疼痛等证状有所减轻,超声检查示胚胎发育、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基础体温处于黄体期水平或有波动。无效: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时间超过10天,腰部酸胀痛及小腹疼痛等证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超声检查示胚胎发育、子宫大小小于孕周或与孕周基本相符,胚胎发育不良,或者停止发育,基础体温处于黄体期波动较大或下降,严重者甚至流产。

1.7.2 保胎结果评定[5]成功:10天内阴道出血停止,并且B超检查显示孕囊内可见胎血管搏动。失败:治疗期间出现阴道内流血明显增多,并且伴有腰酸胀痛及小腹疼痛没有减轻或有所加重,同时超声检查示胚胎死亡,即发展为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

1.8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对于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疗效比较 两组资料经过ridit分析,干预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胎动不安上,治疗组相比对照组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保胎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后保胎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胎动不安上,治疗组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保胎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3.1 中医证型分析 先兆流产在中医称为 “胎动不安”或“胎漏”。胎儿的形成和发育赖于父母之先天之精和母体肾气的充盛。若先天禀赋不足,肾气匮乏,则冲任不固,胞胎难系。同时,妇女以血为用,孕后阴血下注胞宫以养胎元,致使阴血愈虚,阴虚则生内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而血海不固,则胎失所养、胎漏下血。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所说的:“凡胎热者,血易动,血动者,胎不安,故随于内热而虚者,易常有之”[7]。胎动不安病因大多责成肾虚、气虚、血热及外伤;但临床上往往以肾虚兼血热型多见。现代中医学者也在研究经典和临床的基础上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虚、热、瘀有关。因此,治疗上补肾为固胎之本,清热为安胎之要[7]。

3.2 贴敷方组方及疗效 本研究所采用的中药贴敷方为本科室经验方。方中菟丝子、桑寄生、川续断补肾。锡纯志曰:“菟丝子能补肾,肾旺能萌胎也;寄生能养血、强筋骨,使胎气强壮,故《神农本草经》载其能安胎;续断为补肾之药”。相关研究表明续断和菟丝子等补肾药具有雌激素样的作用,能够促进卵巢的黄体形成和胚胎发育。黄芩清热泻火,直折热邪,朱丹溪亦有“产前宜清热”,力荐“黄芩、白术为安胎之圣药”。蜂蜜能补诸不足,《本草纲目》记载蜂蜜“不冷不燥,得中气之和,故十二脏腑之病,罔不宜之”。现代研究也发现蜂王浆冻干粉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抗精子抗体具有转阴作用。因此,本方既能补肾固胎以治本,又清热安胎以治标,从而胎元可养,胎无陨矣。子宫穴为经外奇穴,主治妇科病,气海穴为任脉穴位,任主胞胎,对胞胎的固摄具有重要作用,天枢穴为足阳明胃经,大肠募穴,能调节胃肠气机。三穴合用能益气固胞,同时三穴又在下腹部,对于贴敷药物具有较好的局部渗透治疗作用。最后,病情是个动态变化过程,应做到动态辨证施护的同步。在护理中,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证候的变化特点,及时恰当地对病情转归做出正确判断,按时调整护理计划的内容,以便于更能针对性施护,从而提高治疗有效性。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肾虚血热型胎动不安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P<0.05),保胎成功率90.00%。

3.3 辨证护理及贴敷护理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护,遵循补肾清热的原则,处处注意维护肾气,清热安胎,避免各种原因损伤肾气,造成血热。通过在起居、饮食调护等方面改善引起肾虚血热而流产的不良体质,从而达到治病安胎之目的。同时进行穴位贴敷的护理,前期详细耐心解释贴敷的作用,打消患者的顾虑,从而舒心配合治疗。同时贴敷过程中加强巡视,避免贴敷造成的意外。避免贴敷脱落等影响疗效的情况发生。治疗上完善、对证的护理(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证施护措施)在治疗胎漏、胎动不安上有较好的临床护理疗效。

〔1〕陈国英.黄体酮胶囊治疗早期先兆流产165例 [J].中国药业,2010,19(21):76.

〔2〕乐杰.妇产科学 [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5.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53-258.

〔4〕叶丹丹.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热型胎动不安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7):654-656.

〔5〕张蓉,吴金芳,方芳,等.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后妊娠结局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9):109-111.

〔6〕胡红.固肾清热法治疗胎动不安80例 [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2):200.

〔7〕闫秋燕.“胎漏”、“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75例临床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

猜你喜欢

胎动保胎肾虚
胎动怎么数
“肾虚湿瘀”理论下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研究
胎动,优生晴雨表
保胎这件事 真是《坑娘》
流产多是胚胎异常 别硬保
“赶走”肾虚
胎动
——来自宝宝的问候
透视“肾虚综合征”
胎宝宝动在告,诉你什么?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