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背景下的师范生班级管理研究

2018-04-21黄美玲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6期
关键词:卓越教师班级管理

黄美玲

摘 要: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创新之举,文章总结了卓越小学师范生的特点,分析了班级管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学风建设、培养班干部、建立规章制度、培养集体意识和加强心理疏导五方面提出了班级管理对策。

关键词: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教师;班级管理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我国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政策。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教师〔2014〕5号文:《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全面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在全国高校确立了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目标是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培养新机制,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

然而人们也逐渐发现,由于培养计划的招生对象所限,如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生源年龄较小、思想心理发展不稳定等,这导致高校在开展学生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障碍重重。班级是学生在学校最基本的归属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及各种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建设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教师教育需要辅导员利用班级作为教育引导阵地,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将以卓越小学师范生的班级管理为例,深挖卓越小学师范生的特点及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寻优化卓越小学师范生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卓越小学师范生的特点

湖南省卓越小学师范生委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进行培养,以农村优秀初中毕业生为生源对象,学制六年。前两年学籍注册为中职生,经过学籍转换考试后升入本科阶段学习四年。对他们的培养既不能照搬高中的校园管理模式,也不能采用大学宽松的管理模式,需要掌握其基本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1.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多数家庭不富裕,少数学生来自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占相当大比例。据调查,多数学生家庭经济不富裕,还有一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比例比较高,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学生由祖父母养大,容易产生家庭教育缺失,缺乏父母关爱等问题。

2.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迅速,具有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目标的弱点。卓越小学师范生中职阶段年龄在15-17岁之间,是正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他们精力充沛,思想敏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同时也具有批判和反叛精神,需要教师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思想不成熟,心理冲突频发,心理问题高发。六年制免费师范生,尤其是中职阶段学生,心理冲突的爆发频率显著高于同龄的高中生。

4.音乐、艺术、体育等技能还在发展之中,可塑性强。六年制免费师范生没有经历高考,在各项技能尚未发展成熟时即进行与教师技能相关的音乐、美术、体育训练,与经历高考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对各项技能掌握得更快,更加充分,学得更加灵活。

二、卓越小学师范生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成效十分明显,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风不浓,学习动力不足。由于六年制公费师范生不需要参加高考,学业压力极大减小,且毕业后能定向分配工作。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

2.教师职业理想不明确,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烈,缺乏奋斗目标。据调查,约13%的学生对于教师职业有浓厚的兴趣,约57%的同学表示有兴趣,还有约29%的同学对于教师职业完全没有兴趣[4]。如何让绝大部分的学生对教师职业有全面的认识和认可,让孩子们乐教、爱教,让教师职业信念深入孩子心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3.集体意识和班级精神不强,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班级的主人[5]。现阶段的六年制师范生高年级部分是95后,低年级学生是00后。班级要有一定自治能力,但学生们个性张扬,自我和自主意识强,集体意识弱,容易沉浸于自己的小世界而不太关心班集体事务,因此容易导致班级凝聚力不强,班级精神缺乏。

4.班干部队伍管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由于学生们年龄偏小,管理和协调组织能力正在发展之中,而类似于大学式的班级自治模式对班干部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班干部与普通学生之间容易产生矛盾,需要提升班干部综合素质能力。

三、初中起点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班级管理策略

卓越小学师范生的有时代和政策的特殊性,辅导员对这个新群体的教育和管理不能单纯依靠老套路和老方法,要根据其特点和表现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出四方面的班级管理策略。

1.强化学风建设。辅导员首先要引导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逐步树立成为优秀人民教师的职业理想,从根本上解决学习目标缺乏和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2.培养班干部,组建班级管理核心。培养班干部首先要引导班干部树立为班级同学服务的思想和民主平等的思想,其次,要放手讓班干部自己开展活动,让其在实践中锻炼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并进行总结和反思。第三,营造班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加强对班干部工作的指导力度,多鼓励和支持。

3.建立规章制度,形成自我教育和管理机制[6]。首先要明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建立适合班级实际情况的班规。其次要营造有利于规章制度落实的舆论环境,把执行规章制度与教育引导结合起来。第三,要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

4.培养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建设。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统一学生的思想,明辨是非,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集体利益为重。

5.辅导员要注重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有一定的心理咨询和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技巧。辅导员要尝试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从思想上进行引导,让师范生体会成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以及人生价值。另一方面,辅导员要注重心理疏导工作,对一些共有的问题要在班级进行引导,帮助同学们找到心理平衡点。对于个别的心理冲突,要及时发现,引导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适当时给予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改革教师教育的十点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4(9):22-23.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J].中国农村教育,2014(10):4-5.

[3]詹小平,李茂平.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我国免费师范教育的新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2,(12):69.

[4]蒋蓉,袁耀宗.初中起点公费师范本科生职业情意培养调研[J].教师,2013(1):29-31.

猜你喜欢

卓越教师班级管理
园校一体,知行合 一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地方高师院校中小学“卓越教师”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