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课堂的提问策略

2018-04-19倪克胜

江西教育C 2018年3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提问策略

倪克胜

摘 要:本文主要从有效开展课堂提问展开,围绕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特点和教学评价等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确保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有效课堂 提问 策略

作为改进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不仅能对学生产生启发,而且还能为学生指引方向。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设计数学问题,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思考与合作中不断深入学习,并从数学课堂学习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魅力。

一、围绕教学课题设置问题

柏拉图曾说过:“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实践证明确实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课前的时间,让教学充满韵味。良好的开端既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吸引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入时,笔者这样设计: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大家看到这个主题时,会联想到哪些知识呢?

生1:我觉得应该与比例的意义有关。

生2:我们之前学习过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不知道今天学习的这个内容与那些知识是否有关?

……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发言,大家觉得比例的基本性质应该包含那些内容呢?

生3:我认为比例的意义与比的基本性质有一定的区别,因为比的基本性质主要是与除法、分数有关,而比例则是两个等式,其比值相等,我们应该要对等式的相关性质展开研究。

生4:两个相等的比构成的等式称为比例,因此我也同意比例是对等式内在联系的研究。

围绕课题展开追问,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热情,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关注。此外,学生抓住课题的有关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有利于他們把握章节的难点与重点,加深对知识的认知与记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以下几点作用:其一,抓住课程开始时的设问,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其二,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巧妙设置课程开端的问题,坚持目标清晰、难度适宜的原则,依照教学设计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其三,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大部分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通过思考克服困难,最终解决问题。简言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从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入手进行问题的设置,在传承与更新知识的基础上酝酿课堂提问。

二、根据教学特点设置问题

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创造性、生动性等特点,鉴于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保证问题具备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与启发性,引发学生大胆思考与假设,并积极实践,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数学活动中提升归纳总结能力,培养数学素养。

以“比的基本性质”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巧妙地将最简比这一知识点引入课堂教学中,便于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理解,教师可从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着手进行教学,即五年级的最简分数。教师可向学生发问:“哪位同学能够对以下分数([23]、[46]、[811]、[915]、[45])进行判断,找出最简分数?”待学生判断出最简分数([23]、[811]、[45])后,教师应继续追问:“用什么方法判断出这些最简分数呢?最简分数具备哪些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与研究,将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得出当分子与分母为互质数时,该分数为最简分数。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发问:“大家知道怎样将这些分数转换为比吗?想一想将其改写为比之后应称为什么呢?”借助此次机会让学生进行练习,将最简分数改为比,从而使学生产生如下思考:“改写后的比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此时学生对“最简”这个字眼已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促使其将最简分数的特点迁移至最简分数之中,并对最简比的基本特点形成初步的概念。

上述教学案例充分说明,设计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提问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促使学生实现学习的正向迁移,并建立更具全面性的认知体系,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增强其对数学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围绕教学内容设置问题

设计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学生,教学问题设计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若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既不具有知识性,又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则难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也无法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数学认知,最终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所以在设计数学教学问题时,必须保证问题与实际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数学思维水平,促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活动经验,将数学教学真正变成一项发展与培养人的实践活动。

以“比例尺”这一节教学为例,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理解与深化,应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学生在质疑问题到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对比例尺本质含义的把握,对比例尺的构成更加清晰化。“大家对比观察以下两幅图,左边这一幅是中国地图,右边为江苏省行政区图。我国南北总长为5500千米,东西长度为5200千米。但是观察这一幅图时,却发现只有这么一点,为什么会这样呢?有哪位同学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这时学生找出图中的比例尺,并想到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进而明白地图上的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中的60千米,并认识到这类比例尺是将原本的距离依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了。此时,教师再次进行提问:“大家再看看这边的江苏省行政图,分析其是否也有与中国地图相同的特征?”这时学生也在图中找到了比例尺的标注,并理解了图中的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20 千米,使其认识到江苏省的行政区图也是将实际的距离依据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了。接下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手表零件的设计图纸,并向学生发问:“手表中使用的这类零件真的有这么长吗?你由这张设计图联想到了些什么?”这时学生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这张图纸上,并对其进行仔细研究与思考,进一步意识到这张设计图是放大后的比例尺。

从这组问题中,不难发现问题与教材间联系的紧密性,学生在观察地图与图纸的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比例尺的印象,使其认识到不仅有缩小类的比例尺,也有放大类的比例尺。

四、利用教学评价设置问题

每一个问题必定要有结论与答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评价机制进行设问,展开追问,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使其建构科学的认识体系。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

师:将长方形分为两份,每份都是[12]的长方形吗?

学生在判断这个问题时一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不是”。而就在此刻,一位学生站起来,发出疑问:“这是我用长方形折的,它也被分成了两份,那其中的一份是否等于长方形的[12]呢?”

对于学生的这个疑问,教师不应直接回答,而是采用迂回策略进行分析。

师:你向大家展示的长方形纸片折叠后确实是[12],但是你知道为何是这样吗?

生:因为我将长方形纸片对折了,因此得到的这两份大小一样,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体的[12]。

师:回答得很不错!那现在再对之前的辨析题分析一下,有没有发现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哦!我知道了,原来题目没有说明将其平均分,因此两份有可能不一样,我片面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这道题让我认识到,对分数进行判断时要有平均分,大家也要牢记这一点,避免出现像我一样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运用学习评价,并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度解读。上面案例对教学评价的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展示,并有效利用评价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辨析中形成缜密的思维。适时向学生追问,可助其梳理知识脉络,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将单调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富有理性。

提问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沟通的艺术。教师应准确把握“提问”这把钥匙,以此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将学生引领到深层次的思考领域内,增强数学教学的挑战性与趣味性。教师也应善于提问,让学生体验思考的快乐与研究成功的喜悦,使其在提问中迸发创造的火花。

(作者单位:安徽省霍山县城西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提问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