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的价值分析

2018-04-13屈健叶水莲李虹潘新智李勇珍王燕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癌前病变早期胃癌

屈健 叶水莲 李虹 潘新智 李勇珍 王燕华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的价值。方法 选择48例

健康者作为正常组, 144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来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疾病组, 按胃镜及病理证实分为胃溃疡(GU)组(31例)、非萎缩性胃炎(NAG)组(5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32例)、早期胃癌(EGC)组(8例)、进展期胃癌(AGC)组(1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PGⅠ、PGⅡ及PGⅠ/PGⅡ。将疾病组随机分为染色组和对照组, 每组72例。染色组内镜下喷洒0.2%靛胭脂, 在染色异常部位给予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组不做染色, 按肉眼判断常规活检。比较各组PGⅠ、PGⅡ及PGⅠ/PGⅡ水平、不同病变患者血清PG不正常几率、染色组和对照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比较。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GU、NAG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升高, PGⅠ/PGⅡ比值降低(P<0.05);CAG、EGC、AGC组患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比值均显著降低, PGⅡ升高(P<0.05)。CAG组、EGC组、AGC组患者血清PG不正常几率高于GU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EGC组、AGC组患者PG不正常几率高于NAG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组阳性检出率为69.44%, 高于对照组的34.7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39, P<0.05)。结论 血清PGⅠ、PGⅡ及PGⅠ/PGⅡ可作为胃癌筛查的血清学指标, 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可显著提高胃癌病变的检出率, 二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有助于早期胃癌的筛查。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早期胃癌;癌前病变;靛胭脂染色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0.017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早期诊断率低, 死亡率高。目前胃癌的诊断主要依赖胃镜下活检行组织病理學检查, 但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普通内镜下常缺乏特异性表现, 且对亚临床症状者尚不能作为普查手段[1], 易漏诊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日本学者研究发现血清胃蛋白酶原(pesinogen)可作为胃癌前病变高危人群和胃癌血清筛查指标。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 可分为PGⅠ、PGⅡ两个亚型, 由人胃黏膜细胞分泌, 既往研究表明血清中PGⅠ、PGⅡ或PGⅠ/PGⅡ比值反映胃黏膜功能和状态, 间接反映黏膜萎缩程度, 近年来作为初筛手段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2]。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可帮助识别异常病变的胃黏膜, 对病灶实行“靶向活检”, 有利于病灶的检出, 从而提高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改善胃癌的预后。本研究探讨二者联合应用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48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 均为>20岁来院体检人群, 经体检证实无肝肾、胃肠等疾病史。其中男29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45岁。选择144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来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疾病组, 患者检查前2周内无特殊用药史(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在疾病组患者同意的前提下, 抽取空腹静脉血送检, 并接受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 根据检查结果分为GU组(31例)、NAG组(59例)、CAG组(32例)、EGC组(8例)、AGC组(14例)。排除标准:①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疾病治疗中;②胃切除手术后;③服用抑酸剂患者;④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 2 研究方法

1. 2. 1 仪器和试剂 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180型。试剂:PGⅠ、PGⅡ检测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由江苏长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内镜为日本OLYMPUS 260及PANTEX 290系列。染色剂:0.2%靛胭脂(南京微创科技有限公司)。

1. 2. 2 血清PG检测 所有受检者均空腹取静脉血3 ml, 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GⅠ、PGⅡ, 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 2. 3 靛胭脂染色 按照随机对照的原理, 将疾病组患者随机分为染色组和对照组, 每组72例。内镜检查前常规服用黏液消泡剂, 染色组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胃黏膜, 发现可疑病变区域后经活检孔喷洒0.2%靛胭脂15~30 ml, 观察染色情况, 根据染色深浅, 在可疑病灶处黏膜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组不做染色按肉眼判断常规活检。

1. 3 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不同病变患者血清PG不正常几率及染色组和对照组患者阳性检出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用q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各组PGⅠ、PGⅡ、PGⅠ/PGⅡ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 GU、NAG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升高, PGⅠ/PGⅡ比值降低(P<0.05);CAG、EGC、AGC组患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比值均显著降低, PGⅡ升高(P<0.05)。GU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较正常组、EGC组、AGC组均升高(P<0.05), 其PGⅠ/PGⅡ比值较EGC组、AGC组升高(P<0.05)。CAG组与NAG组比较PGⅠ、PGⅠ/PGⅡ比值升高(P<0.05)。EGC组与AGC组比较PGⅠ及PGⅠ/PGⅡ比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不同病变患者血清PG不正常几率比较 CAG组、EGC组、AGC组患者血清PG不正常几率高于GU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EGC组、AGC组患者PG不正常几率高于NAG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染色组和对照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比较 染色组阳性检出率为69.44%, 高于对照组的34.7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39, P<0.05)。见表3。

3 讨论

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临床常缺乏典型症状、体征, 常规胃镜检查不适合大规模人群, 且常规胃镜下也因早期病灶表现不典型、活检取材不准确等因素而难以确诊, 易导致误诊和漏诊。因此, 如何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大家研究的焦点。

血清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 有PGⅠ和PGⅡ两个亚群。PGⅠ主要由胃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 而PGⅡ除由上述两种细胞分泌外, 还可由幽门腺和十二指肠腺等分泌。正常情况下, 胃黏膜产生的PG大部分进人胃肠道, 少量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PGⅠ、PGⅠ/PGⅡ水平不仅反映了胃体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 也间接反映了胃黏膜萎缩的程度[3], 是反映胃黏膜功能和状态的良好指标, 因而有学者将血清PG水平的检测称作“血清学活检”[4]。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NAG、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癌前病变及胃癌人群中血清PGⅠ、PGⅠ/PGⅡ值逐渐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中麟等[5]研究认为血清PGⅠ、PGⅡ检测不能作为诊断胃癌的指标, 但对胃癌筛查有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对癌前病变及胃癌的诊断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能与所研究的样本量小有一定关系。通过测定血清PGⅠ、PGⅡ水平可筛选出胃癌高危人群, 进一步行胃镜染色活检。靛胭脂为对比染色剂, 不被吸收, 也不和黏膜结合, 无致癌作用, 具有临床安全性。本研究結果显示配合靛胭脂染色可显著提高胃镜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6-10]。

综上所述, 血清PG可作为大规模人群胃癌的筛查手段, 快速、简便地筛选出胃癌高危人群, 然后再对其胃镜下靛胭脂染色, 根据病变染色异常指导活检, 从而提高癌前病变和胃癌的检出率。采取血清PG检测联合靛胭脂染色指导黏膜活检, 价格低廉, 无不良反应, 且操作简单, 无需另外购置特殊仪器设备, 在广大基层医院容易普及开展, 是一种较为简单方便、价廉的诊断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Wang CS, Hsueh S, Chao TC, et al. Prognostic study of gastric cancer without serosal invasion: reevaluation of the definition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1997, 185(5):476-480.

[2] 孙明忠, 季禹乔, 陈思聪, 等. 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其比值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 17(10):1876-1877.

[3] 李红涛, 吴开春, 李彩宁, 等. 血清胃蛋白酶原诊断胃体黏膜萎缩的研究. 中华内科杂志, 2004, 43(2):141-142.

[4] Korstanje A, den Hartog G, Biemond I, et al. The serological gastric biopsy:a non-endoseopical diagnostic approach in management of the dyspeptic patient:significance for primary care based on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Scand J Gastroenterol Suppl, 2002(236):

22-26.

[5] 于中麟, 冀明, 杨迅, 等. 血清胃蛋白酶原对胃癌普查的价值探讨.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8, 25(10):512-515.

[6] 陈丽娜, 吴云林. 内镜染色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27(5):613-616.

[7] 王珏, 刘邦伦, 易楠, 等.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结合美蓝-靛胭脂双重染色法对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6(9):1084-1086.

[8] 万小勇, 张国新. 血清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联合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临床研究, 2017, 30(11):1495-1498.

[9] 曾书君. 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10):1304-1305.

[10] 王伟, 张正坤, 张玲, 等. 高清放大胃镜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及靛胭脂染色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中国临床研究, 2015, 28(11):1476-1478.

[收稿日期:2017-12-6]

猜你喜欢

癌前病变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比较
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祛萎健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120例临床分析
开腹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生存率对比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临床分析
电子染色内镜确定早期胃癌的应用价值评析
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