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内放置球囊治疗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效果
2018-04-10王雪娇
王雪娇
【摘要】 目的:探讨研究宫腔内放置球囊治疗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人工流产术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86例,将其以每组43例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内放置球囊进行止血处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宫腔内填塞纱布疗法为止血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45±5.36)min、(76.52±29.48)ml,均较观察组的(10.21±2.98)min、(46.48±17.29)ml高;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11.65%<32.62%),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出现大出血现象,采取宫腔内放置球囊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还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发生概率,且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加快其健康恢复进度,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表明此方法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 宫腔内放置球囊; 子宫瘢痕妊娠; 人工流产术; 大出血
doi:10.14033/j.cnki.cfmr.2018.5.08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5-0165-02
子宫瘫痕妊娠指的是有剖宫产式患者胚胎着床于其子宫瘫痕部位并进行发育,是异位妊娠类型中等一种,易引发患者子宫出现大出血现象,严重者还需进行子宫切除,造成患者丧失生育功能,不利于其家庭生活的和谐[1-2]。随着生活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孕产妇妊娠期间采用剖宫产进行分娩的人口也在不断增长,促使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发病率也在以大幅度上增,从而使得孕产妇出现流产现象的发生概率也在伴随增加,对患者身心健康安全及家庭生活和谐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3-4]。历年来,各大医院针对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通常建议其采取人工流产手术进行引流,但患者术中有出血量现象发生是无法避免的,出血情节轻微者通常给予常规止血药物结合子宫按摩进行止血处理,对于术后有大出血现象患者的方案选择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也是目前产科临床中所重视的问题之一[5]。其中,宫腔内填塞纱布及宫腔内放置球囊均是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时常采用的止血处理措施,两者均有较好的止血效果,本次研究现将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人工流产术的86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类,并采用上述两种止血措施运用于患者术中大出血治疗中,根据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人工流产受术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86例,且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中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诊断标准,均患有剖宫产手术史,经超声检查其子宫体积有明显增大、孕囊种植在瘫痕处且存在血流信号。本次研究患者均保有知情权下参与研究中,均排除患有认知障碍、心肝肾功能病变及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的所有患者[6]。将其以每组43例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30.48±2.58)岁;妊娠时间43~55 d,平均(49.26±3.48)d;瘢痕子宫主要原因:进行1次剖宫产患者32例,2次剖宫产患者11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36岁,平均(29.87±3.21)岁;妊娠时间44~59 d,平均(49.88±2.85)d;瘢痕子宫主要原因:进行1次剖宫产患者34例,2次剖宫产患者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人工流产术前均给予其进行相应的检查,术中严密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但患者子宮出血量过大现象出现时,需立即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取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68)等作为首选药物给予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子宫结合专业按摩手法来对患者进行止血,后根据其血流变化情况来进行患者止血效果判断,若患者止血效果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则可给予其进行后续止血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宫腔内填塞纱布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取0.9%氯化钠注射液和庆大霉素混合液配置成混合液体,将术中所用纱布放置液体中进行浸泡,并挤出多余水分,后使用卵圆钳夹住纱布对患者宫腔出血部位进行填塞。为确保患者阴道上段和宫腔能够充分填满纱布,手术人员使用纱布填塞患者宫腔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填塞规律来进行操作,避免患者阴道宫腔某部位出现间隙空漏的现象,影响其止血效果。患者手术结束后24 h需再次取缩宫素给予患者进行治疗,后经其阴道处取出用以止血的纱布,最后合理的抗生素药物治疗则是根据患者细菌培养结果来进行相应的药物筛选。
观察组患者选择宫腔内放置球囊作为患者主要治疗方案,具体方法如下所示:首先选择患者置入宫腔的球囊,其术中使用的双腔导尿管需选取其顶端有12~24 ml容积大小的气囊存在,后取1 ml气体对气囊进行充气直至球囊出现膨胀现象后需在其顶端需剪去1 cm左右,而在置入患者宫腔内前的球囊需将气体清除干净。然后根据B超显示结果来进行球囊操作,在患者宫腔分离后,将注入0.9%氯化钠注射的球囊轻轻压迫患者子宫下段部位,以来控制其阴道流血现象。导管另一端应当连接血液收集袋可计算患者出血量。通常情况下12 h后就可将导管去除,后严密观察患者的液体排出量。假如患者出血情况严重,应当结合Cook止血球囊来保证液体成功注入其宫内口和颈管部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加以记录,同时统计患者术后出现的腹痛、发热及感染等并发症现象,并发症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该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65%,较对照组的32.62%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47,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均较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结果表明,近年来,采用剖宫产进行妊娠分娩的孕产妇人数也在持续增高,产妇虽然发生子宫瘢痕妊娠现象不是必然性,但是一旦病发对产妇却会造成无法估摸的严重后果,将对其身心健康安全造成一定威胁[7-8]。往年来临床上针对此类产妇通常采取人工流产术来终止其妊娠期,避免产妇出现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以最大程度降低子宫瘢痕妊娠对产妇造成的身心伤害。但是在人工流产术实际操作中患者易出现大出血现象,历年来用于治疗此类现象患者通常采用纱布填塞、药物治疗等常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虽有一定的确切疗效,但实际上患者手术期间还会受其体质及多种外界因素所影響,且其并发症高,故患者整体止血效果并不理想[9-10]。近年来,临床上针对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现象提出采用宫腔内放置球囊来进行止血处理,其球囊通过与患者子宫贴合及压迫作用的均匀分布的特性,具有较为理想的止血效果,同时还具有检测患者出血量的作用,不仅手术操作方便,球囊放置其宫腔内进行止血,有利于降低患者发生宫腔感染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其出血量及保全患者生育功能和子宫功能的完整性,目前该操作方式的治疗效果已被广大此类患者所认可[11-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针对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出现大出血现象采取宫腔内放置球囊进行治疗,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且其并发症少,同时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育娣,汪燕.宫腔内放置球囊治疗子宫瘢痕妊娠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的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75-76.
[2]斯小芳,章林燕.623例人工流产术近期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浙江实用医学,2017,22(3):201-203,210.
[3]叶伟军,傅雪君.宫腔内放置球囊在子宫瘢痕妊娠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6):504-505.
[4]崔景智,李桂华.双腔导尿管在子宫瘢痕处妊娠大出血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244.
[5]李巧时.宫腔内放置球囊在子宫瘢痕妊娠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6):135-136.
[6]杜军辉.宫腔球囊在瘢痕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426-1428.
[7]阿依木古丽·阿孜,努尔比耶·阿日普,热孜瓦尼姑丽·依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分析[J/OL].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6):26-27.
[8]王勤.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5):17-18.
[9]艾银惠,明芳,涂丽梅.人工流产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与防治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20-21.
[10]朱芳,翁华梅.B超超导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人工流产术应用中的工作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4):129.
[11]易芳.早期瘢痕子宫妊娠终止方法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5):140-142.
[12]刘艳.人工流产术吸宫不全43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130-131.
(收稿日期:201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