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片面的前理解为深入的文本细读
——以《雪》教学为例谈文本细读

2018-04-0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朔方日光江南

“前理解”又称“前意识”。“百度百科”对此这样解释:前理解是相对于某种理解以前的理解,或者是在具体的理解开始之前已有的的某种观点、看法或信息,它主要表现为成见或偏见。

在一次执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课《雪》的全市公开课上,笔者就遭遇了学生的片面前理解。

师:你认为鲁迅先生喜欢哪个地域的雪?(整体感知之后,笔者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结果出乎笔者的意料,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认为鲁迅先生喜欢江南的雪。理由如下:

学生1:写江南的雪的文字更多。前三个大段都在写江南的雪,后三个小段写朔方的雪,前者所占篇幅几乎是后者的一倍。

学生2:写江南的雪所用的词更美;还有雪中的景物色彩极其明丽,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江南的雪的喜爱。

学生3:写朔方的雪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很生硬的词,“如粉”“如沙”“决不粘连”,作者还说它是“孤独的雪”“死掉的雨”,由此可以感觉到作者不喜欢朔方的雪。

这就是学生对这一课的“前理解”了。站在学生的角度,细细想也是,江南的雪这么美、这么柔、这么有情趣,鲁迅先生怎么会不喜欢呢?更何况还用了这么大的篇幅来描写,不喜欢才怪呢?

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有没有同学认为作者更欣赏朔方的雪呢?(笔者抛出第二个问题。)

“有!”一个小男生高高地举起了手,在学生诧异的目光中,他站了起来。

学生5:我觉得鲁迅先生更喜欢北方的雪。文中是用了很多笔墨赞美江南的雪,但也有很多词句是用来赞美北方的雪,这些词都体现出一种力量美,而“灿灿地生光”和“闪烁”把朔方的雪写得金光闪闪,有一种灿烂夺目之美。

分析得很有道理,学生由最初的诧异甚至嘲笑,变得有点疑惑甚至佩服。于是在思辨中又开始认真地再次看书。然后,双方出现了交锋:

学生6:鲁迅先生说北方的雪是“孤独的雪”“死掉的雨”,从这两个句子可以肯定鲁迅先生绝对不喜欢北方的雪。

学生7:但鲁迅先生还说它是“雨的精魂”,“精魂”可是一个褒义词!

的确,“精魂”是一个标准的褒义词,一前一后,似乎有点矛盾。于是,学生阵营开始分化,莫衷一是。笔者很高兴看到这样的局面,契机终于来了,这是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绝佳机会,于是笔者抛出第三个问题。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要想真正了解鲁迅先生对朔方雪的情感态度,我们还得回到文本中。现在,我们一起把写朔方雪的文字大声朗读一遍,看看朔方的雪到底有没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学生开始朗读这三段文字,读后完,学生先是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接着纷纷举手,展示他们的细读思考结果。

学生8:老师,再读朔方的雪,感觉它似乎在战斗。它与想融化它的火作战斗,它与想刮走它的旋风作战斗,它与晴天的日光作战斗。

学生9:它不屈服,不妥协。你看,“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太阳——它的“老对头”出来了,它不仅不融化,还很兴奋,感觉很有拼劲。

很好,学生这么细细一品味,终于慢慢领略到看似不讨喜的朔方的雪,原来在鲁迅先生的笔下似乎还有这么深的寓意。惊喜还在继续。

学生11:老师,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前面也有一段写雪与日光的,就是课文的第3段,江南的雪虽然给孩子们带来了堆雪人的快乐,但是它经不起寒冷与日照,日光一晒,它就变了形,褪了色。在这一点上,比朔方的雪差远了。

这位学生的发现太关键了。课文第3段正好是由江南的雪引入朔方的雪的过渡段,怎么过渡的?就是两个不同地域的雪在晴天的表现:一个日光一照,就变了形,褪了色;一个却在晴天之下,蓬勃地奋飞,闪闪地旋转。

师:大家说,一篇文章中同时写到不同地域的雪在日光下有不同表现,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呢?(研读越来越深刻,目标越来越接近。于是,笔者兴奋地抛出第四问。)

学生12:对比。这样一对比,突出了朔方雪的壮美。

学生13:“那作者为什么说朔方的雪是孤独的雪,死掉的雨呢?”(反方再来质疑这个问题。看来这是这篇散文诗理解的重点,难点。)

学生14:朔方的雪有个特点——“决不粘连”,它是独立的,似乎是一个人在战斗。从这个角度而言,可能是想表达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好,作者想以一人之力改变现状,直面惨淡的人生,所以说是“孤独的雪”。至于“死掉的雨”,我也说不上来了。

师:有没有同学来谈谈对“死掉的雨”的理解?大家可以从物理的角度,从雨与雪的形成这个角度考虑考虑。(笔者怕大家陷入“死胡同”,赶紧换个方向引导,发出第五问。)

学生15:这句话是对朔方的雪的赞美,也就是说雨是雪的最初阶段,雪是雨的升华。所以这里所说的“死掉的雨”其实是在赞美一种为了理想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师:看来这位学生的物理学得非常好,经他这么一诠释,我们恍然大悟,一下子就明白了“死掉的雨”不仅不是贬义,而且是大大的褒义。

师:理解得很透彻。讨论进行到这里时,老师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名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同学们想想,这两句诗体现的鲁迅先生的状况与朔方的雪有哪些相似之处呢?(笔者继续深挖,抛出了第六问。)

学生17:朔方的雪是孤独的,不被人理解,独自战斗,这暗合“寄意寒星荃不察”;朔方的雪是“死掉的雨”,为了改变现状,愿意献出生命,这暗合“我以我血荐轩辕”。

学生18:老师,看来,最开始我们都理解错了,并且错得很离谱。鲁迅先生更欣赏与他有相同品性的朔方的雪啊!(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是的,我们对课文的直观印象,既对课文的前理解,完全偏离了鲁迅先生的初衷。但是,这个错误犯得很有价值,因为经过大家的共同探讨,我们终于明白:鲁迅先生喜欢江南的雪,但是他更欣赏具有战斗精神与牺牲精神的朔方的雪!写江南的雪是为写朔方的雪作铺垫,并与朔方的雪形成对比,抒发了作者追求美好理想,为实现理想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情感。

这节课让笔者认识到,学生错误的“前理解”并不可怕,只要巧妙引导,就能成为学生深刻解读文本的好契点,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去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点燃深入理解的星星之火,从而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猜你喜欢

朔方日光江南
“朔方”的由来与演变
随日光衰老的石像
徐朔方《高濂的生平和他的玉簪记传奇》手稿
赵雁君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朔方论坛暨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综述
日光性角化病的诊治进展
晒书日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