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类比,让化学课堂更有实效
2018-04-03田卫兵
田卫兵
初中化学是学生刚刚接触的一门学科,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化学的关键。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类比联系生活,提升理解能力
化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难懂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化学知识。教师在利用类比时,要注意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结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类比方法的使用,这样将会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一课时,因为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很难理解透彻,教师在进行这一概念教学时,就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类比教学。教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生活中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进行微观知识的类比教学。教师可以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粮食的种子进行微观類比,有了这些生活内容作为铺垫,这时教师再提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
二、类比加强理解,培养思维能力
化学知识很零碎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很容易混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类比的教学方法,把一些相近的现象进行类比,这样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化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形成,做到化难为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在教学《原子的结构》一课时,在讲述到对于微粒间空隙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部分,学生总是认为微粒的体积大小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实是当温度升高时,微粒间的空隙会随之变大。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带领学生理解微粒间空隙的相关问题:教师把处于教室中听讲的学生比作微粒,当夏天到来温度升高时,学生们因为感觉太热,就会拉大彼此间的距离;当冬天到来温度降低时,学生们因为感觉太冷就想聚在一起。随着温度的变化,学生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变化,可是学生本身的体积并没有发生变化。对于微粒来说道理也是这样,当外界的温度升高时,微粒之间的空隙就会增大;当外界的温度降低时,微粒之间的空隙就会减小,而在这个过程中,微粒本身的体积可能会发生变化,可是相比于微粒间距离的变化还是可以忽略的,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了微粒之间的空隙影响因素,成功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
三、类比锦上添花,发展构建能力
在化学课本中有很多物质的规律具有相似性,教师可以在一节内容教学完成时,利用类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区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促使学生找到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在教学《常见的酸和碱》一课时,在讲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后,教师没有像往常把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帮助学生进行罗列,而是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利用类比的方法把盐酸的性质运用到稀硫酸化学性质上,使学生形成有效的记忆:稀硫酸和稀盐酸一样,在其水溶液中也含有氢离子,那么请通过对稀盐酸的了解,寻找出稀硫酸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经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始积极思维,形成知识联想:既然稀硫酸与稀盐酸一样,在其水溶液中也含有氢离子,因此,二者应当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学生自然就会通过稀盐酸类比得到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在学生类比的同时,也会对刚刚讲过的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在大脑中重新回顾一遍,使学生在得到稀硫酸性质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辨析知识间的区别,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化,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口岸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