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让阅读真正入心!
2018-04-03徐燕王建华
徐燕 王建华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为了“与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一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唯恐步入内容分析的范畴,致使在对学生的阅读引领上仅仅停留在读的层面上,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但是也不能为读而读,学生对课文能有一定的感悟是必要的,怎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对课文基本的理解感悟,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处呢?笔者认为,揣摩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感悟之法,下面笔者主要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结合语境,揣摩言语内涵
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文章要么是娓娓道来,要么是迂回曲折,要么是感情真挚……在这些文章中,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对于学生真正深入课文可以起到明显的助推作用,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结合文本语境揣摩言语内涵,从而达到深刻解读文本的目的。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少年王冕》一课时,课文主要讲了王冕一边给人家放牛,一边学画画的事情,赞扬了王冕懂事、孝顺、刻苦用功等品质。在教学的时候,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言语内涵,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我主要采取了引领学生就关键词句揣摩的教学方法:课文第五自然段在王冕学画之前,曾有这样的景物描写:“一阵大雨过后……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大家思考一下,这篇课文主要是写王冕的,为什么要把景物描写得这么细致生动呢?请大家仔细揣摩文中相关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经过揣摩以后认为这些景物描写的语言必不可少,因为它是王冕决定学画的契机,也是王冕整个人生的转折点,必须要详细描写。当提到王冕,学生就会不由自主想起他画的荷花来。
该案例中,为了使学生真正走进阅读的深处,在文中关于荷花一段的描写中,我主要从这些景物描写的意义与价值方面鼓励学生揣摩、品味,从而使学生真正读懂了文本的言外之意。
二、紧扣语言,揣摩文本情感
文本有情感,语言有温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情感深刻的文章,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如果教师不能引领学生真正深入文本深处,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为了使学生的阅读真正入心,教师就要善于引领学生紧扣文本语言来仔细揣摩。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安塞腰鼓》一课时,课文主要通过对黄土高原上后生们腰鼓的描写,展现了中国民风民俗的美,从而教育学生学会欣赏美、理解美、感受美。课文语言真挚、热切,充满了深深的情感,在教学的时候,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本中所流露出的深厚情感,以及作者对黄土高原腰鼓艺术的赞美呢?我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找出文中最能激发自己情感的句子进行反复朗读、品味、揣摩,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找出了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有学生找出了“愈锤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与梦幻……成了茫茫一片……”这样的句子进行揣摩,就这样,在学生的揣摩感受中,文本所流露出的深切情感直沁学生内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该案例中,为了增进学生的阅读感受,针对文中一些语言深刻、情感充沛的句子,我主要采取了引领学生就关键句子揣摩、品味感受的教学方法。
三、关注对话,揣摩编者意图
在阅读教学中,一篇课文承载的不仅是作者的思想,还有编者的思想。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仔细揣摩编者意图,从而获得对文本内容的真正理解,让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处。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打白骨精》一课时,这篇课文作为我国著名古典小说节选之一,故事的内容学生大都已经耳熟能详,那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这样的课文目的是什么呢?在教学的时候,我鼓励学生与编者展开对话,揣摩编者意图。经过揣摩以后,学生明白了编者选编这篇课文入教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小说的热爱以及鼓励学生爱读书、喜欢名著、读好书的热情,以使学生能够从中汲取到我国古典文化的精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在揣摩编者意图以后,在课堂教学时,我主要从文中重点句子词语入手,引领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准确的词语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
该案例中,在《三打白骨精》一课的教学上,我主要从引领学生与编者对话入手,揣摩编者的编写意图,从而使文本的深厚意蕴与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總之,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有效避免学生的阅读浮于表面现象的发生,教师就要善于引领学生仔细揣摩,揣摩文本中语言、思想、意图等。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阅读真正入心,进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