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物专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运用探索

2018-04-03陈宝云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历史

陈宝云

(上海电力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而对于中学阶段已经学过历史,并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定了解的大学生而言,这门课程很容易沦为“逃课必修课”。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广大的“纲要”课教师在教学方法、教材体系的转换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讨。本文结合我校教学组的实践,探索重要历史人物专题教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历史人物与历史学习

著名史家白寿彝先生曾提出,历史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育人,讲历史,首先要通过对历史的阐述,讲清楚做人的道理[1]。而人物是历史的链条,在各类历史人物身上,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做人做事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和评析历史人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培育崇高品德和情操的过程[2],这对历史学习者具有重要意义。杰出历史人物对社会的进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以重要人物为线索形成的专题教学,对于“纲要”课教学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首先,“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人物无疑是历史进程的主要载体,因为历史终究是人创造的。而杰出的、重要的人物更是体现和标志了一种社会思潮、政治运动和经济趋向,在各个领域和不同层次中留下了自己活动的印记,影响了历史的一定阶段和某些环节,推动或延缓了社会的发展。把握历史人物活动的进程,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从各类历史人物的学习评析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有利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

其次,通过了解一个人物,进而了解一个时代。了解和评析历史人物, 有助于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帮助学生更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进程。中国近现代170多年的历史,从洪秀全、李鸿章到康有为、孙中山,以及陈独秀、毛泽东,无不代表了一个时代,更凸显了时代的更替与推进。解读重要历史人物,有助于更好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的必然选择。

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中学的历史学习更多强调历史事件等具体史实,而从人物的角度去解读历史,这是大学生之前接触比较少的, 更能够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其历史的借鉴意义特别巨大,因此培养更多大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也有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达成“纲要”课教学的长期目标。

二、“纲要”课人物专题教学实践

“纲要”课涵盖170多年的历史,内容庞杂,兼具政治性与历史性,又与中学历史课内容有众多重叠,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必须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新方法。我校教学组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摸索,从学生兴趣调研入手,逐渐形成了历史人物专题教学的大致路径。

(一)提前调研,充分准备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要进行人物专题教学首先必须摸准学生的兴趣点。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在选择三个大班约400人的调研样本中,对历史有兴趣并对“纲要”课有期待的同学比例为82.3%;对近现代中国历史人物感兴趣的同学为95.5%。大多数同学在访谈中提出,中国近现代史在中学已经学过,尤其对于高考选历史的同学,他们对于近现代史中的基本事件、重要时间地点、发展逻辑等,很多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他们希望大学里的“纲要”课应该更有趣有味。那么如何做到有趣有味呢?在调研给出的内容选项中,“了解更多历史人物性格特点和历史作为”“了解更多历史事件的细节”和“学习更多历史思维方法”等三项单选和多选排序的占比都很高;在给出的教学方法选项中,“老师讲授”“学生辩论”“实景教学”等几项所选占比大致相当。 从以上调研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纲要”课的看法与建议主要是:首先,学生依然对历史课程持有相当大的兴趣,没有因为已经学过而绝对反对;其次,学生对历史课程的要求更高了,不仅要有趣还要有味,不仅仅是历史史实的学习,还希望获得更多的历史人物“面相”和严谨的历史思维能力;最后,对于教学的要求则体现出学生对课程参与度的诉求,正是95后学生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的表现。

鉴于此,我校课程组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以人物的专题教学提纲挈领串联课程,应该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既有趣又有味的课程要求。随后又经过调研和教学研讨,提炼出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如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蒋介石等,进行了集体备课,为后期正式进行人物专题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搭建课堂人物教学框架

考虑到“纲要”课内容的复杂性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人物专题教学主要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参与为副的模式,组合成有效的课堂教学系统。

在教师讲授方面,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串联整个学期的课程内容。第一次课程需将课程结构梳理清楚,给学生建构起课程框架。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见小不见大,才能培养大视野的历史思维观。最后一次课程仍然需要对整个课程进行一定的总结,强化“四个必然选择”的结论,以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在每一次人物主题教学中,注意从历史背景串联时代特点与历史发展趋势,从人物性格特点与历史作为阐释历史的必然与偶然,从人物评价引导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与历史观。

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之外,可以采取学生参与讲授和课堂讨论两种补充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课程教与学。参与课堂讲授的学生,可以三两人组成小组,提前领取任务,课后查找资料、准备课件、课上演讲。课堂讨论则主要由教师提出人物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踊跃发言。学生参与课堂讲授和讨论的过程,需要教师掌控,时刻注意合理引导,并做好课堂总结,回归教学目标,不能随意跑题。

(三)围绕课堂内容,拓宽课外人物专题学习渠道

对于历史的学习,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从课堂激发对某些历史人物的兴趣,还需要拓宽课外学习渠道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布置阅读有关历史人物的传记或者观看相关纪录片, 并以课程相关教学理论为指导,书写读书报告,以完成和检验对历史人物的科学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当地历史资源开展现场教育。通过参观历史人物纪念馆、红色革命遗址等,了解历史人物生平事迹, 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体认。如上海的一大会址、四行仓库等,都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的方式,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烈士的风采,从思想上得到提升。

三、人物专题教学的效果与反思

“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同样要落脚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3]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青年学生都必须正视历史,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把自己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4]中国近现代史上涌现了无数的、光耀千秋的爱国志士如林则徐、孙中山、鲁迅等;涌现了大量的共产党人如李大钊、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 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都是我们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历史人物专题教学可以为这些目的服务,但同时也还有需要改进之处。

(一)历史人物专题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纲要”课进行人物专题教学,用具体的历史人物作为教学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集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深受学生喜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在期末的教学效果调研中,学生整体反馈效果很好。学生表示,这样的教学方式,让他们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书本上没有生命力的呆滞文字;更看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面相”,看到了个人命运与时代纠结中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慢慢树立起来了。

(二)人物专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

历史人物专题教学最大的问题还是所选择的历史人物的代表性问题。所谓人物的代表性,关键在于所选人物身上能反映一个时代特点、能体现一种转折、能代表历史发展潮流。如选择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到陈独秀、李大钊,可以从中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体现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而选择毛泽东、邓子恢、邓小平等,则可以体现社会主义建设之艰难和改革开放之必然。这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需要大量阅读权威书籍和相关文献,统一认识,确立评析基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5]这也是“纲要”课教师在进行人物专题教学时特别需要注意的,不能因个人喜好而带偏了课堂,脱离了教学目标。

对于在中学已经学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大学生而言,“纲要”课新鲜度是不够的;与此同时,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新生代,他们中大多数人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因此,要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历史观,仅仅依靠以历史事件为主的知识性教学是很难做到的。运用历史人物专题教学模式,更有利于“纲要”课发挥育人主渠道的作用。人物专题教学用鲜活的历史人物,不仅能让学生在思想品质上得到潜移默化的涵养,更可以串联时代特征与历史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学会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历史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白寿彝.中国史学史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9:95-100.

[2] 李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以历史人物教学为突破口[J].黑龙江教育,2010( 5):75-76.

[3]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287.

[4] 鲁迅.且介亭杂文[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4:66.

[5]习近平.牢记“不当李自成”的警示[N]. 济南时报,2013-12-27(A24).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历史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新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