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重大事件的关注情况及对策研究*
2018-04-24辛海娟
辛海娟
(太原工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山西 太原 030008)
重大事件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社会舆论大、影响范围广,对人们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通过重大事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的现实路径。
一、关于重大事件的认识
《现代汉语词典》将“事件”定义为社会和生活中发生的大事。目前,人们对重大事件的称谓和范畴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研究有“社会事件”“社会热点事件”“国家重大事件”“重大社会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等。重大事件指发生在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中,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2]。按事件发生的地点把重大事件分为国家重大事件和国际重大事件[3]。重大事件从产生的影响和结果上还可分为正面性重大事件和负面性重大事件[4]。还有的学者研究重大历史事件,很显然重大事件从发生的时间上还可分为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当今事件。本文从重大事件涉及的领域将重大事件分为政治事件、经济事件、文化事件、社会事件。
关于政治事件、经济事件、文化事件的研究在学术界较少。关于社会事件的学术研究相对较多,但对社会事件范畴的认识还未统一。有学者认为社会事件指涉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事件[5]。这样解释的社会事件范畴较大,实际上指代的是“重大事件”。然而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诸多相关研究中,所谓的社会事件指涵盖社会矛盾、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吏治腐败等方面的事件[6]。综上所述,关于社会事件的定义和范畴的研究还在探讨之中。笔者认为,社会事件与政治事件、经济事件、文化事件同属于重大事件,它指发生在社会领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事件。
鉴于已有研究,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类事件[7]。社会事件因为都具有突发性特点,而且已经有研究认同社会事件与突发事件涵盖的领域相近,结合重大突发事件的分类,笔者将社会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社会治理等几类。
二、大学生对重大事件的关注情况
(一)调查设计
重大事件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高校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喜欢接受新事物,对重大事件尤其关注。在开放的资讯社会,他们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了解关注重大事件。为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重大事件的关注情况,本研究对太原工业学院450名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对重大事件关注情况的调查,发放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20份。
调查中列举了2014年8起事件、2015年11起事件、2016年13起事件。这些事件从事件类型上有正面性事件和负面性事件,从事件类别上有政治事件、经济事件、文化事件和社会事件。要求被调查的大学生对每项事件的关注等级进行评分。“非常关注”记5分,“比较关注”记3分,“不太关注”记1分。最后求出每起事件的平均得分即均数,进行排序和分析。调查事件和分析情况见表1、表2、表3。
表1 大学生对2014年重大事件的关注情况
表2 大学生对2015年重大事件的关注情况
表3 大学生对2016年重大事件的关注情况
(二)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对重大事件的关注度整体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2014年、2015年、2016年重大事件的关注均数都在2分以上,没有关注均数低于2分的事件,说明大学生对重大事件关注程度总体较高。这和大学生的身份及年龄特点有很大关系。大学生思想觉悟高,社会责任感强,而且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对外界具有敏感性和好奇性特点,使得他们对重大事件尤其关注。
2.大学生对社会事件和文化事件关注度较高。2014年关注均数最高的事件为“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昆明火车站暴恐案件”,关注均数分别为4.11、4.06,事件分别属于社会事故灾难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015年关注均数较高的事件有“天津滨海爆炸事件”“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事件”,关注均数分别是4.30、4.26,事件分别属于社会事故灾难事件和文化事件。2016年关注均数最高的事件为“北京八达岭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大学生校园贷事件”,关注均数分别是4.30、4.29,事件均属于社会治理事件。由结果分析,大学生对社会事件和文化事件关注度较高。这是因为社会事件更具有生活性和实践性,发生的环境、发生的原因、产生的矛盾冲突更具有普遍性,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对学生处理身边类似的问题和境遇给以启发和思考。文化事件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社会事件和文化事件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
3.大学生对政治事件和经济事件关注度相对较低。2014年关注均数较低的事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呼格吉勒图案”,关注均数分别是2.22、2.33,事件分别属于经济事件和社会治理事件。2015年关注均数较低的事件有“‘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新一轮军队改革”,关注均数分别是2.53、2.70,事件均属于政治事件。2016年关注均数较低的事件为“台湾民进党蔡英文当选总统”“一带一路”,关注均数分别是2.40、2.98,事件分别属于政治事件和经济事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政治事件和经济事件关注度相对较低。这与学生的身份和身心发展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中,社会活动少,交往范围狭窄,他们的关注点较多地局限在学习、成长、恋爱、就业等方面,对政治事件、经济事件表现出相对的冷淡。
4.大学生对负面性事件关注较高。调查显示,大学生对2014年重大事件关注较高的事件是“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昆明火车站暴恐案件”,对2015年重大事件关注较高的事件是“天津滨海爆炸事件”,对2016年重大事件关注较高的事件是“北京八达岭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 大学生校园贷事件”,这些事件造成了生命或财产的损失,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属于负面性事件。大学生对负面事件关注度相对较高,缘于负面性事件可能与大学生的好奇心和社会诉求关系较密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对负面性事件的引导和分析。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大学生关注重大事件的策略
(一)巧用重大事件,丰富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中常因“既空且大”让学生拒之千里之外。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提高实效性的瓶颈。重大事件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由于网络的普及,学生对重大事件有不同程度的关注。认真分析重大事件所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中央确定7000万人脱贫目标”“周永康、徐才厚等被查处”等事件对大学生树立理想方面给予启示和教育,从正、反面加强了学生对崇高理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在心理倾向及行为取舍方面更会积极主动与社会主导价值一致。“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周永康、徐才厚等被查处”等事件是人生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素材,这些事件用事实告诉人们一个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怎样追求价值。还有众多重大事件有道德价值观教育的特性。如“山东替考案”“天津滨海爆炸”“青岛大虾”“北京八达岭动物园老虎伤人”等事件告诉大学生应该崇尚何种道德信条、应该谴责何种道德行为、应该追求何种道德生活,使大学生对“诚信”“奉献”“秩序”等道德品质的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为道德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天津滨海爆炸事件”“呼格吉勒图案”等重大事件对法治观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使大学生对法律至上、公平正义的法治观有了形象具体的认识,从而产生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总之,重大事件所具有的思想教育特性,使重大事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把重大事件教育融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弥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太强、生动性不足的缺憾,加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巧评重大事件,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教学方法是关键。针对重大事件的评析,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实践等教学方法,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引入重大事件案例,可以由教师选择事件案例进行讲解,也可以将此任务分配给学生,对事件进行收集、筛选、评析,最后教师点评。还可以针对一些事件组织演讲或辩论。如针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和“长征胜利纪念日”这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契合教学中“爱国主义”“中国精神”的教学内容开展主题演讲,使学生在演讲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和爱戴,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怀和民族精神。还可以针对一些事件开展实践活动,如针对“大学生校园贷事件”“山东替考事件”等开展大学生“诚信”方面的调查,了解更多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达到强化认识、知行统一的教育目的。
课堂教学中引入这些事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从不同角度调动学生参与重大事件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论是活动的组织形式,还是讨论问题的设计都要根据事件的特点、性质及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性,灵活安排。其次,引用事件后一定要深入思考、讨论和分析,切忌“蜻蜓点水”,以偏概全。要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剖析问题、探讨问题。“屠呦呦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什么样的人生有意义?”从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中,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不管是案例教学法还是讨论法,都应该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逐步深入,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刻领悟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培养。再次,教育者的引导要目标明确,方向鲜明。不能为解析事件而偏离教学主题,也要防止目标过于宽泛而宏大,要紧扣教学主题。重大事件的社会舆论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要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引导大学生辩证地看待事件,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事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别有用心、过分夸大社会负面事件,放大社会阴暗面,使学生产生消极的甚至错误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念,这样不仅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巧考重大事件,完善考核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大事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真实的教育情景,对重大事件的分析和评判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学以致用的过程。因此,在课堂考核中,可以把大学生对重大事件的认知和分析纳入课堂考核体系中,在期末课程考核中,可以加大对重大事件评析的考题设计。这样,一方面可以巩固大学生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知识的运用,避免“死记硬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
重大事件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素材和潜在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重大事件为契机,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各类重大事件,挖掘重大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性,精心设计,合理引导,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途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17-12-1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 王晓昱.重大社会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7):311.
[3] 李卓成.通过重大事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287.
[4] 杜梅,张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会重大事件初探[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8):62.
[5] 周敏.社会事件融入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9):45.
[6] 董琳.网络社会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研究[J].科教文汇,2016(11):21.
[7] 宫承波,李姗姗,田园.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