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优化设计 培养学习兴趣

2018-04-02陈允泉

山西教育·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棒所学笔者

陈允泉

对于小学数学这一技能型学科来说,设计一定数量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技能,推促其内化,为其能力形成提供铺垫。对此笔者认为,针对数学学科来说,需要作业,但是更要优化作业,以便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从中享受学习。

一、立足学生实际,设计趣味作业

传统作业只关注题型,关注知识点是否训练到位,形式比较单一,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写,这对于生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自然是一个负担。因而要让学生真正爱上作业,前提是作业要有趣味,形式要多样,要符合学生心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学到知识和技能,让作业充满生机,充满新的活力。

1.互动型作业。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写作业不仅缺乏自觉性,更缺少持久性,一般情况下需要家长监督和辅导。设计互动型作业,是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实际水平,便于跟踪指导。

例如,针对“比高矮”这一作业,设计时笔者就曾让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排排队,比比高矮。接着让学生思考,如果拍全家照,从左到右具体有几种排法?并与家长说说自己具体的想法。而针对“20以内加减法”这一内容,为了避免作业设计枯燥,笔者曾设计玩扑克作业,让家长与孩子玩扑克,每人分别出一张,然后对其和差进行抢答,谁算得快、算得准就是谁赢。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改变作业形式,而且还让作业充满趣味。学生在具体的互动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还学会了交流,综合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

2.绘画型作业。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也许他们识字不多,无法布置较多文字作业,但他们也会阅读,是依靠形象、色彩与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绘画型作业,通过绘画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提升绘画技能。

例如,针对“有趣的图形”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知识设计一些图案。笔者就曾在学生“观察物体”后设计一项作业,主题是“我是小画家”,让学生回家自己选择一个玩具或者学具等,先引导他们从不同侧面进行观察,接着让他们尝试把不同的面都画在作业本上,然后标注其观察角度,即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这样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写作业方式,而且还能激活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展开联想,把作业描绘成艺术品。

对于趣味作业来说,最关键的是教师要转变理念,从传统的“学”转变到“玩”,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作业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推促他们自发参与到学习之中。通过这种趣味作业,不仅可以推促学生对其内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能在参与过程中进行内化,继而让他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技能,掌握所学知识。

二、结合学生生活,设计实践作业

数学内容虽然抽象,却是生活的延伸。在生活中,低年级数学知识、技能的运用更为广泛。对此教师需要尽可能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生活化,而实践作业则是课后沟通教材与生活最好的桥梁。可以在课上布置,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参与,也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与家长进行沟通,促使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这样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也能综合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例如,“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就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脱离写的过程,可以充分考虑到学生家庭平时购物的实际状况,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到超市、商场、便利店去购物,让学生在走一走、看一看、买一买、记一记的过程中,加深他们对元角以及相关换算知识之间的认识。在教学“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脱离单纯做题这一传统做法,引导学生与家长一起通过做钟面,了解时针、分针,还有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且让他们尝试用自制的钟面表示相应的时间。通过这一做法,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而且还脱离了传统写的做法,有效培养了学生动手探索的能力,在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强化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分类”这一内容时,在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后,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通过就近分组的原则到附近商场进行调查,重点调查商品是按照什么规律进行分类的,以便让学生进一步从中理解分类这一概念。同时,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商场,让学生做销售员,学会分类摆放不同商品。接着,让他们回家学会按照分类方法对自己的小书包、小书房进行整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分类这一概念,而且还能推促他们在生活中进行内化运用,一举多得。

三、鼓励学生创新,设计自创作业

数学这一门学科,虽属于技能类,但却也离不开创新,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挖掘。从作业作用来看,属于巩固知识技能训练,似乎没有创新价值,但在设计过程中只要运用得当,依然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其创新精神。

例如,教学“七巧板”这一内容时,笔者曾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可能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组织学生进行口述:“我用了几块什么形状的七巧板拼成了什么图案”与家长进行对话,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学会准确表述,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还有在一节复习课上,笔者曾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先让他们用10根小棒自行口述编题,并讨论解答原理。在第二天展示过程中,学生表现欲望非常强烈,个个高举小手,争着发言。其中这样的几个口述内容比较经典,即10可以分成9和1、8和2、3和7……10根小棒可以捆成1捆,成为1个10,10根小棒,拿走1根,还有9根,它是最大的一位数……

其中有个学生编的一道题比较经典,笔者印象非常深刻。这道题内容为:“把10根小棒,从左往右排,其中从左边数,第4根是红色的小棒,那么从右边往左边数,应该是第几根呢?”接着他还列式为10-4+1=7。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很快他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接着,笔者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一道题还可以怎样改变?你们试着变变看。”在经过激烈讨论后,学生展示的答案多种的多样:(1)有一排小棒,从左边往右数,红色小棒排第4,从右往左数,红色小棒排第7,请问,一共有几根小棒?列示为:4+7-1=10(根)。(2)红色小棒左边有3根小棒,右边有6根小棒,请问一共有多少根?列示为:3+1+6=10(根)。

通过这种对比训练以及直观演示,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排队原理,而且还明白了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加1和减1的原理。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针对作业设计,教师也需要跳出原有作业范畴,敢于创新,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自己编,鼓励他们发表不同意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是放手,给学生平台,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针对作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笔者认为,作业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怎样运用。针对当前教育实际,单纯取消作业,毕竟是一种理想化的事情,最好的办法不是取消,而是优化,尽可能让每一道题都能发挥最大效果,这才是根本。

猜你喜欢

小棒所学笔者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老师,别走……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非所学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一起数小棒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巧移小棒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