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原则

2018-03-30高佳音

现代交际 2018年24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舞蹈创作

高佳音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是融合叙事性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的一种新型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中,需要注意丰满的舞蹈内容、多样化的舞蹈形式、鲜明的舞蹈主题、民族性与民间性的坚持等创作原则,真正做到传承、创新、发展传统民族民间舞蹈,通过舞蹈形式表现各民族、各地区的独特文化符号。

关键词:叙事性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 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 舞蹈创作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186-02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我国各族、各地区人民的精神面貌与独特文化魅力,传承了民族风俗,体现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变迁与发展。随着现代审美理念、舞台表现手段、文化追求的发展,叙事性舞蹈这一新的舞蹈形式逐渐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融合,形成一种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在传承、创新与发展中,更好地表现了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追求与思想追求。

一、叙事性舞蹈及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

1.叙事性舞蹈

叙事性舞蹈即情节性舞蹈,广义上讲是借用一些情节事件塑造人物并表现舞蹈作用主旨的一种舞蹈,一些舞蹈小品、动作性较强的部分哑剧表演也能够归入此类舞蹈形式中。一般都较为短小,情节与内容也较为简单,一个叙事性舞蹈作品需要包含简练集中的核心事件、典型的情节、鲜明的人物个性、生动的细节、事件推进中起伏而有始有终的表达,通过一定的故事性表明一个鲜明的思想倾向、高尚情操、人际关系,也可以批判某种丑恶,引导观赏者获得某种教益或领悟。

2.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即在民间广泛流传,有鲜明民族风俗与民族文化影响,即兴表演性质浓厚的一种舞蹈形式,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融合了叙事性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向观众展现民族民间的英雄事迹或民族精神,展示一种鲜明的民族文化或民族风俗。

二、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原则

1.丰满的舞蹈内容

叙事性民族舞蹈要围绕一个简单而凝练的核心故事进行创作与舞蹈表演,需要有跌宕起伏且有始有终的故事情节,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一般都缺乏丰富的舞蹈内容,因此,要创作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时,首先要保证的就是舞蹈内容必须丰富。舞蹈内容作为整个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与前提,其内容丰满度直接影响了作品质量、作品叙事完整性及叙事视角独特性,能够有效弥补舞蹈作品选题时存在的一些不足。如在藏族舞蹈《索玛花》中,舞蹈内容主要讲述灾难来临时,各族人民互相帮助度过难关的故事,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具有典型性的一种叙事性舞蹈,但不同之处在于,该舞蹈作品故事情节、故事内容鲜明、丰满,使故事题材更为立体化,对藏族舞蹈艺术的表现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将弘扬正能量这一思想主旨。该作品包含了四幕,第一幕为“起”,展现了灾难来临的场景,通过惊恐、慌乱的舞蹈语言、凌乱不对称的舞蹈队形、夸张的舞蹈者表情,展现出人们在灾难来临前的惶恐不安。第二幕为“承”,表现了经历灾难的场景,利用母女、兄弟及恋人等多种人物关系在面对灾难时会出现的不同反应通过舞蹈形式表现,充分发挥了舞蹈语言与人物关系展现的作用。第三幕为“转”,表现了等待救援的场景,属于高潮部分,展现人们在经历灾难时人格特征、人性光辉的表达。第四部分为“合”,表现了灾后重生的内容,戏剧性地表现了抢夺救援机会的人们并未生存下来,互相推让救援机会的兄弟则活了下来得到了重生,不仅表现了不同的人物特征、故事情节,还展现了故事情节所对应的主旨,从正反两面充分表现了正能量在面对灾难时的重要意义。

2.运用多样化的舞蹈形式

叙事性舞蹈特点在于其故事性,但在表现形式方面则并无局限性,单纯简单的舞蹈技巧、舞蹈小品、动作性较强的舞蹈形式等表演形式均能成为叙事性舞蹈作品在创作时的素材库,一切创作均围绕更好地表现舞蹈故事性、艺术性及完整性开展。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同样要遵循这一原则,同时还要兼顾民舞族性与地方性,还要避免表现形式的单一性,以满足人们审美追求的多样性。现代舞蹈作品,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舞台艺术,同时包含了观赏者审美需求、现代声光电技术、现代化丰富舞蹈形式等要求,蹈作品更倾向于用多样化形式来表达与创作。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也同样需要多样性,使民族民间舞蹈能够适应现代审美需求。如,《刘三姐》是一个典型的叙事性舞蹈,在现代《刘三姐》舞蹈作品的创作中,以大型实景特色为中心,未局限于某一种舞台表现形式,而是在舞蹈表演中充分融合了舞蹈和桂林山水,充分发挥了寓情于景的作用,通过美丽夺人的舞蹈、风景与故事,巧妙设计每一个舞蹈环节,使观赏者体会到了独特的视觉体验与感官享受,体会了与实体舞台表演不同的舞蹈表演风格,创作理念更为独特、新颖,表演形式更为多样化,还充分展现了现代科技对于舞蹈的助益作用。

3.围绕鲜明的舞蹈主题

主题鲜明才能使舞蹈作品有鲜活的灵魂,是舞蹈作品完整性与作品深度保证的有效手段。民族民间舞蹈的长期发展,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特点,而叙事性所要求的主题性则并不突出,因此,一些叙事性舞蹈因主题缺乏,降低了完整性、艺术性,因此,在创作初期,就要为舞蹈作品确定一个主题,在此基础上扩充内容、合理选择舞蹈形式,创作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如,蒙古族叙事性舞蹈作品《东巴英雄》是以展现蒙古族勇士保卫家园为主题的舞蹈作品,其取胜手段就在于鲜明、深刻的舞蹈主题。《东巴英雄》这一作品宏大但主题却鲜明而集中,每部分舞蹈内容,每个舞蹈环节均致力于歌颂英雄,起始部分表达英雄的勇猛果敢,承起部分表达英雄们对于亲人的柔情满怀,转折部分表达英雄们的顽强意志,结束部分则表达了英雄的勤劳坚韧。每个部分都围绕歌颂英雄这个深刻的主题,颂扬了蒙古族东巴英雄们的雄鹰精神,其鲜明集中的主题不仅提炼了舞蹈内核,同时还表达了舞蹈作品外在主旨。

在主题表现上,可以采用一对一,即用本民族舞蹈语言讲述本民族舞蹈故事,如汉族叙事性舞蹈作品《黄土黄》,就利用山西的典型文化特征、山西人民的舞蹈语言述说了山西人民在黄土地上寄托的浓厚感情。也可以采用“一对多”的形式,即舞蹈作品主题可以与民族语言保持非对应性,从而体现多个民族情感体验的共同性,如《哈达献给解放军》《酥油飘香》这两部舞蹈作品,就借助于多民族的符号,通过舞蹈传达了各族人民对于党、国家的热爱与赞美,以小见大,通过个性民族语言展现了一个普遍性的主题。

4.坚持民族性、民间性

民族民间舞蹈形式脱胎于我国原生的、传统的民族、民俗舞蹈,因此,民间话语、民间性、民族性是天然存在的特点,在现代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在舞蹈叙事中,展现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特色,使观众能够在舞蹈作品中感受到各个地域的独特而整体的文化风格与氛围。如,《云南印象》这一作品,整部作品各部分内容均借助于鲜明的民族民间语言形式表现一个舞蹈作品。

三、結语

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继承与发扬了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体现了叙事性舞蹈与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融合性,并将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利用现代创作手段、创作理念,充分借助各民族的舞蹈形式、凝练而集中的舞蹈内容、鲜明的舞蹈主题、民族性的舞蹈语言等,从根本上运用新形式展现了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所表达的精神内涵,真正做到了创新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

参考文献:

[1]孟祥宇.论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原则[J].明日风尚,2018(19):124.

[2]王举,王瑶.浅谈叙事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原则[J].现代交际,2017(10):197.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蹈舞蹈创作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朝鲜民族传统舞蹈类型划分下的创作分析研究
浅析技巧训练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
民族民间舞蹈中呼吸与情感的处理与运用
当前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研究
大众舞蹈与舞蹈创作的融合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