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的方式分析

2018-03-23徐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徐红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下,初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变革。在现代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下,初中学生也需要通过对自身的学习方式进行一系列变化,才能适应现代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而初中教师也需要通过应用传统教学中所没有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教学,通过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来对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提高,这样也有助于初中数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改善。本文对初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旨在为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 探究性学习 学习兴趣培养 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学习的优异很大程度决定了今后数学学习的效果,所以初中数学也是为初中生打好以后数学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除此之外,数学是一项应用型学科,不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了解,在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初中教师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需要重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而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课堂主体的变换,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进行教学,教师则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起到探究性学习的效果。[1]

一、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长久的教学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效果则越好。所以在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兴趣也会对学习效果和探究性学习的应用水平产生极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来说,兴趣属于心理倾向,而学生如果在面对学习时能够出现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这也就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愿意对数学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所以教师需要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全面提升,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与数学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端正态度,带着兴趣进行学习,自主自觉的对数学难题进行探索,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初中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数学知识获得了有效的提高,并且通过对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索,能够获得数学知识的应用技巧,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能够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大部分数学问题,其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也获得了较大的提升。所以初中数学教师也应当对探究性教学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起到提高初中学生数学水平的效果。[2]

二、应用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在现代课程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数学教材中更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教学,几乎所有版本的数学教科书,每一章节后都有实践课程,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形成,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了解。例如在进行圆的学习时,教师也可以应用创设情景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动手和实践,教师可以在不给学生提示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在纸上做出正圆形,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也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进行解决,在课堂上可以看到不少学生应用圆规进行圆的作画,少部分学生还应用量角尺的半圆形进行圆的绘画,这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

在學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增加趣味性较高的教学内容,做好拓展教育,使初中学生的知识面更为广泛。通过对初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同时应用各种教学手段,也能够使学生了解到抽象的数学概念,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理念的理解。而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带入到数学学习中来,所以也就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应用数学符号进行交流更加自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效果。[4]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将这类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则还需要通过实践探索进行练习。实践探索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熟练相应的数学技巧,还能帮助学生找到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现的缺点。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恢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进行2元1次函数的教学时,学生需要根据数学表达式作出函数图像,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容易发现各种作图问题,教师可以大致讲述各个数值与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作图时能够朝着一定的方向进行,而不是随意猜测,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自身的合理想法得到肯定,还能够使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自觉的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就相关数学知识提出开放性研究问题。例如2元1次函数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给出其他函数的表达式,例如反比例函数,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索,分析其图像。学生在课后的研究过程中,也能够解放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对相关数学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最终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数学探究性学习中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多项课外知识拓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文以及拓展内容有较高的熟悉度,能够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大部分问题,所以也就要求教师不断对自身进行提高,才能满足现代探究性学习的要求。[5]

结语

在现代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块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无论其如何变化,对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造成直接影响的因素,还是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案,帮助学生建立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从而进行相应的数学探究活动,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提高我国整体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则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之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9):60-60.

[2] 刘荣霞.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J].魅力中国,2016,(5):73-74.

[3] 黄西洪.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J].科学咨询,2017,(7):72.

[4] 赵云峰.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41):230.

[5] 徐秀琴.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之初探[J].小作家选刊,2016,(16):58-59.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