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处窥见本质理解
——以“函数的表示方法”教学为例
2018-03-23吕小燕
◎吕小燕
(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100)
“函数的表示方法”第一课时,高中数学教材苏教版必修一共介绍了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像法、解析式法)和两道例题.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那么进入高中,“函数的表示方法”究竟还有什么可教的呢?怎样教呢?学生理解这三种表示方法,会做这两道例题,并不是难事.但是,如果站在深度学习、本质理解的角度思考,“简单的内容”教学并不简单:函数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这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它们之间能相互表示吗?怎么求函数的解析式呢?本节内容的学习能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哪些数学技能?
笔者认为,“函数的表示方法”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在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认知上的“落差”,精心设计典型素材,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错误或障碍,自然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立足于让学生亲历尝试、对比、说理、辨析、领悟的过程,以完善自己对函数概念的认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现将笔者上课的主要环节概述如下:
细节1 帮助学生理解函数表示中定义域的“不可或缺”,从整体上把握函数的三要素.
例1某种饮料单价是2元/听,购买x(x∈{1,2,3,4,})听这种饮料需要y元,你能用初中学过的方法表示函数y=f(x)吗?
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解析法,很多学生此时并没有意识到要在表达式y=2x的后面注明定义域;对于图像法,也有不少学生很自然地将描出的点连成了直线.对此,笔者并没有匆忙给出结论,而是针对不同做法之间的区别,引导学生进行他评、自评并说明理由,使学生领悟到:定义域与对应关系是一个整体,构成了函数的“左膀右臂”,切不可“厚此薄彼”.
接着给出下面两个变式:
变式1 设某种食品的单价是2元/千克,买x(x∈(1,4])千克这种食品需要y元,若用上述三种方法表示函数y=f(x),结果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
变式2 设某种食品的单价是2元/千克,买x千克这种食品需要y元,若用上述三种方法表示函数y=f(x),结果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
这里,仍是由学生独立作答,教师组织评价,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定义域意识”.同时回顾了函数的三要素,进一步揭示了同一函数的概念.
细节2 感受函数表示中对应关系的“不拘一格”,正确认识分段函数.
图1
例2根据函数图像写出函数的解析式.
分段函数是本节课的难点,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尤为如此.在巡视交流时,教师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题意理解不成问题,但还是出现了不少错误.
基于此,提出了以下问题串:
问题(1):该图像对应几个函数?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
问题(2):x取0时相应的y值是多少?有几个?
问题(3):x在哪个范围内取值时,y=2?
最后总结得出:“分段函数,分而治之;合中有分,分中有合”.
细节3 理解函数概念,体会抽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本环节设置了两道练习:
(1)已知f(x)=2x+1,求f(3x+1);
(2)已知f(3x+1)=6x,求f(x).
从课堂观察来看,第一问学生回答得较为顺利并总结出方法代入.但是当把第二问呈现出来时,则遇到了一些“障碍”,学生感到很困惑,教室里甚至出现了一些争执的声音.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第一问也只是会而不懂.
图2
教师绘制了图2,引导学生分别指出第一问的输入值,对应法则,输出值.学生理解了第一问的题意,即已知输入值和对应法则,求输出值.从而学生类比得出第二问是已知输入值3x+1,输出值6x,反过来求对应法则.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不禁反思如何抓住课堂细节,引导学生深化理解数学的本质,提升思维品质.
一、捕捉课堂教学契机,巧妙引导
其实民主的课堂经常会出现学生提出问题的现象,那是由于他们在学习中产生了新旧经验间的矛盾冲突,这反映出学生正在积极思考.尤其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互动对话后提出的问题更反映出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状态.这时产生的问题往往更具动态性、深刻性和创新性,是非常珍贵的课堂动态资源.面对这样意外的细节我们要敏锐地发现其中蕴含的教学价值,接住学生抛来的球,随机调整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再把球抛给学生,创设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境界,挖掘出绝妙的教学契机,从而生成新的教学过程.
二、捕捉学生意外错误,提炼顿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错误教师是难以一一预测的.教师不能为执行教案而按部就班,必须对学生这些认知错误现场做出价值判断并决定如何进行纠错,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无疑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控制者,而是课堂资源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因此,当学生答问错误时,教师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该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可利用因素或追问暗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即以学生错误答案为前提,推衍出荒谬的结论,让学生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顿悟,那么即使是错误也变得异常美丽.
三、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突破常规
学生已有的知识也是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因素,因为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但是是否真的懂了呢.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有一定思考量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形成他们新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时刻都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如果在细节发生的瞬间,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并发现它们的价值,巧妙点拨,适当鼓励,合理引申,便能窥见本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