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变式功能 关注学生发展

2018-03-23葛新燕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2018年2期
关键词:定义域动点定点

葛新燕 张 俊

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 (225700)

变式教学是我国一种典型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被广大数学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在日常听课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运用变式进行教学时,缺乏目标导向,纯粹为了变式而变式,导致教学效果低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最终旨归,因此,引入变式实施教学同样需要考虑该变式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变式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它必须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探究能力.离开了这些,侈谈变式教学是否有效只是空谈.

1.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以抽象著称于世.可以说,抽象成就了数学,却也因此使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谈之色变.很多时候,学生由于掌握不了数学基础知识而导致丧失继续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易错点,借助变式,帮助学生理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评价变式教学,也应该考虑其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案例1 已知函数y=f(1+x)的定义域为[0,1],试求函数y=f(1-x)的定义域.

解:因为y=f(1+x)的定义域为[0,1],所以1≤1+x≤2,所以y=f(x)的定义域为[1,2].由1≤1-x≤2,得-1≤x≤0,所以函数y=f(1-x)的定义域为[-1,0].

对于很多高一学生而言,这类习题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很多学生越不过这道坎.教师虽然讲得天花乱坠,但学生就是迷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根由,只能靠死记硬背,机械的“掌握”这类问题的方法,但在心灵深处留下的却是恐惧数学的阴影.因此,不让学生从本源上理解上述解法的本质,无法让学生从“惑”中走出来,这对日后数学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将是深远的.

充分发挥变式的作用和功能,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出发,搭建思维扶梯,逐层深入,是可以突破这一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的.

变式3 已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0,1],试求函数y=f(1-x)的定义域.

变式4 已知函数y=f(1+x)的定义域为[0,1],试求函数y=f(x)的定义域.

以上4个变式的解决过程,从易到难,从形象到抽象,为原题的理解做了足够的铺垫,这时再出示原题,问题解决已是水到渠成.“为理解而教”,应是数学教师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可酌情再提出以下变式题供学生思考.

变式5 已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0,1],试求函数y=f(1-x)+f(1+x)的定义域.

变式6 已知函数y=f(1+x)的定义域为[0,1],试求函数y=f(1-x)+f(1+x)的定义域.

变式1 求和:2+22+23+…+2n.

变式2 求和:1+2+22+23+…+2n.

变式3 求和:a+a2+a3+…+an.

变式4 求和:1+a+a2+a3+…+an.

通过变式,展现公式使用的前提,公式成立的依附条件,在逐层深入中,培养学生学会辨析与公式有关的判断和运用.

2.有助于优化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数学思维能力又反映在通常所说的思维品质上.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因此,变式教学中必须要重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独创性.在教学中,需要引入变式时,教师必须要考虑其是否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或有目的的设计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变式.

思维的广阔性表现在能多方面、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善于发现事物之间多方面的联系,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将它推广到相似的问题中去.思维的广阔性不仅仅停留在问题的多解上,还表现在能否提出类似的问题,能否将结论一般化等.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变式教学:

①研究这个问题的多种解法

②引导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

③引导学生思考结论的拓展变式

案例4 在正、余弦定理章节部分,经常遇到如下习题:在ΔABC中,sinA>sinB.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可提出如下有效变式:

变式1 在ΔABC中,是否cosA>cosB成立?

变式2 在ΔABC中,是否tanA>tanB成立?

变式3 在ΔABC和ΔA′B′C′中,若sinA=sinA′且sinB=sinB′,是否有A=A′,B=B′成立?

变式4 在ΔABC和ΔA′B′C′中,若sinA=sinA′且sinB=sinB′,sinC=sinC′是否有A=A′,B=B′,C=C′成立?

变式5 在ΔABC和ΔA′B′C′中,若sinA>sinA′且sinB>sinB′,是否有A>A′,B>B′成立?

变式6 在ΔABC和ΔA′B′C′中,若sinA>sinA′且sinB>sinB′,sinC>sinC′是否有A>A′,B>B′,C>C′成立?

3.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个数学问题,合作交流、深入探索、主动学习、获得提高的过程.变式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学中应力图展现这一优势.

案例5 若函数f(x)为可导的奇函数,求证:f′(x)为偶函数.

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通过有效变式,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在情感投入中获得发展,智力探险中提高能力.

变式1 若函数f(x)为可导的偶函数,问f′(x)是否为奇函数?

奇函数图像是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将其推广,自然会考虑:如果可导函数f(x)的图像关于点(a,0)中心对称,那么又会有什么结论呢?

变式2 若可导函数f(x)的图像关于点(a,0)中心对称,试探索函数f′(x)的图像的对称性.

变式3 若可导函数f(x)的图像关于x=a轴对称,试探索函数f′(x)的图像的对称性.

变式4 若可导函数f(x)的图像关于点(a,b)中心对称,试探索函数f′(x)的图像的对称性.

变式5 你还可以探索出什么样的结论?

案例6 在学习了椭圆的第一定义后,为了提高学生探究意识,提升探究性能力,可提出如下变式:

变式1 平面内,到两定点之和等于定长的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变式2 空间内,到两定点之和等于定长(定长大于两定点之和)的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变式3 平面内,到两定点之差等于定长的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变式4 平面内,到两定点之积等于定长的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变式5 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在学习椭圆的第二定义后,可继续引入如下变式:

变式6 平面内,到定点与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值的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变式7 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以上两个案例,基于最基础的知识点,有效地运用了变式教学的方式,将学生思维带到一片未开发的地带,既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唤起了潜在的好奇心,更在润物无声中培养了他们探索未知的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教育的对象是人,变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教学方式,同样应该将人的发展排在首位.只要我们心有学生,我们一定可以借助变式这一教学法宝,帮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

[1]鲍建生,黄金荣,易凌峰,顾泠沅.变式教学研究[J].数学教学,2003(2).

[2]张乃贵,张俊.基于“问题解决”的一次数学探究性学习[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4(6).

[3]张俊.基于变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数学通讯,2015(8).

猜你喜欢

定义域动点定点
动点图象类问题的求解策略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如何求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巧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一类动点路径模型及其应用
抽象函数定义域的四种类型
函数中的动点问题解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