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肺主气理论探讨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

2018-03-20张丽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宗气现代医学高血压病

张丽君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

“肺主气”理论包含肺主气之生成、气之升降出入和气化三层含义。肺主气的功能失常,人体内的气血水运行失调,既可影响营卫、血脉、脏腑的功能,也会化生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终致营卫气血运行失常,相关脏腑功能失调。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的“眩晕”。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将高血压归属于“脉胀”的范畴。高血压是由多种病因参与的不断进展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改变[1],包括炎症反应、免疫抑制、高凝、缺氧等多种病理过程。本文试从肺主气理论,根据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探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1 传统医学的“肺”与现代医学组织器官的关系

传统医学认为,肺为相傅之官,处上焦属金,有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朝百脉主治节的生理功能。现代医学中,肺脏是重要的呼吸器官,参与了人体内外气体交换及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除此之外,肺还有内分泌、代谢、免疫、水盐代谢等方面的功能[2],这些功能多与肺循环有关[3]。

中医学“肺”是以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为主的多系统综合体系,其作用与心、肺等各个器官密切相关,故中医所述“肺”与现代解剖学中的“血管”“肺脏”“心脏”等概念有重叠之处。研究发现,当血管发生病变时,循环阻力增强[4],导致血压升高,则出现眩晕、头昏、头胀、面红等症状,说明中医学 “肺”的生理功能失常与现代医学中的血管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2 肺与气的关系

《医学实在易》记载:“气通于肺脉,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肺气通利不仅脉管内的气机条畅,人体周身之气都能运行正常。肺将从外界吸入的自然界与脾胃上承之水谷精气化合衍变为宗气,为“宗气之化源”。宗气是肺主气之升降出入的主要载体,《读医随笔》将其称作“动气”,可以三焦为通路运行水液、输布精血津液、通行诸气,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医旨绪余》强调了宗气对营卫生成及运行的重要作用。宗气的清中之清运衍化合成营气,融于血脉,成为营血的组成部分,在肺的宣发肃降作用下,灌养周身。宗气的清中之浊在肺的布散下与水谷精微的重浊部分相交汇,除去消耗的部分,其余部分被肾阳温煦蒸化为卫气。“营得之而营于中,卫得之而卫于外。”肺通过宗气主司营卫二气的循行,进一步主司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肺气化作用除上文所述肺气化生宗气之外,主要体现在“奉心化赤”上,《本草述钩元》云:“肺合于心而气化,为血脉之所由始;肺合于脾而血化,为经脉之所由通”在血的生成过程中,肺发挥着与脾胃和心同样重要的作用[5]。李杲说:“肺主诸气,气旺则精自生,形自盛,血气以平。”更是将肺的气化作用提升到气与精、气与有形实体之间的转化上来。

“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气之生成、气之升降出入和气化构成了肺与气之间的重要关系。这三个过程是互根互用,交融一体的。肺的其他各个功能都是建立在其主气的基础上的。

3 气与高血压发病机制的关系

《灵枢》云:“脉大坚以涩者,胀也”“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脉胀是营卫气血运行逆乱所致。《灵枢》还讨论了“气之令人胀”一在血脉,二在脏腑[6]。基于此,王清海教授独创性地提出将“脉胀”作为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7],“脉胀”总的病机是气血运行失常,营卫气血留滞不畅,相关脏腑功能失调,并可将脉胀病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8]:初期在血(单纯高血压阶段),中期在脉(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阶段),后期在脏腑(高血压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阶段)。这些都是以血脉理论为指导的,血脉理论认为,脉是主体,气血是物质基础,气血伤则脉病。《医学真传》述:“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气病是高血压病的始动因素[9]。“气”有物质和机能两方面含义,肺气是机体多种功能的综合表现,包含了内分泌、免疫、水钠代谢等多个方面[2]。王埼等[10]仔细研究了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发现在1454例高血压病患者中,气虚质在偏颇体质中所占比例最高,尉敏琦[11]取样808例高血压病患者也发现相同结论。我们可以运用传统运动疗法的补气、行气、降气之法从气辨治高血压[12]。

3.1 肺主气的运行与高血压的发病 《灵枢》说肺气“以息往来”,《丹溪心法附余》:“肺主气运行血液,周流一身,金也”肺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的作用均影响血液在脉管中的正常循行。我们当从“经气”“脉气”的循行来理解肺朝百脉[13]。一旦肺脏受损,不能正常发挥功效,就会导致营卫气血留滞不畅,相关脏腑功能失调,而发为脉胀。现代医学认为肺内皮细胞本身与血小板一同参与凝血和纤溶系统;肺内皮含有丰富酶类物质,可活化纤维蛋白溶酶原,同时又可将纤维蛋白分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并将其排出体外;肺内的肥大细胞可产生肝素。肺脏通过这些机制促进纤溶、延缓凝血,维持血液的可流动性。范文汇[14]通过观察术后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发现中药行气活血方在抗凝血和促进纤溶方面有一定作用。有研究显示[15]行气活血法在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活化,调节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分泌失衡方面比单纯的活血化瘀法有更好的作用。这些实验也证实肺所主之气在凝血方面发挥的作用,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符合。

肺主气的功能与黏膜免疫识别和消除抗原异物的功能很相似。从胚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皮肤与肺均由外胚层发育而来,可以说是“肺主卫气”与黏膜免疫相关性的实质依据。国内有学者[16]通过艾灸气海、关元穴进行临床和大鼠实验,治疗后艾灸组Ig G、Ig A、C4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Ig G、C4 高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Ig A、Ig M、Ig G、C3、C4 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以上指标高于模型组。另外,直接灸关元、气海穴可升高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中 CD4+含量,降低CD8+含量及Th17细胞表达水平[17]。免疫系统的激活、抗原呈递及T细胞的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等与高血压的发病具有一定联系[18]。炎症是心血管疾病的“温床”,细胞炎性因子在高血压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9]。如CRP的大量产生,可使其受体活化,直接或间接造成血管损伤,促成高血压的产生和发展。李永春等[20]用针刺通补宗气法治疗后,治疗组CRP、TNF-α的含量降低,含量降低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管炎症和免疫系统的激活也是相互作用,共同参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之气充足则免疫力强盛,高血压病则无从发病或进展。

现代医学发现,一部分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会兼有高血压病,通过积极治疗肺部原发病来控制血压,故将此类疾病称为肺性高血压[21]。肺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主要体现在肺功能不全者的通气和换气的能力下降,与传统医学所说的肺主呼吸之气相一致。机体的长期低氧和高二氧化碳会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血外周阻力、醛固酮灭活,从而升高血压,促进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22-23]。有临床研究发现[24]与健康人相比较,气虚病人的PO2、SaO2%较低,而PCO2、TCO2、HCO3-、PH值较高,且气虚病人反映氧自由基含量的相关生化指标异常,其中MDA比正常参考值高,SOD比正常参考值低。还有类似报道[25]称气虚证患者PO2、CaO2、SaO2%显著降低,PCO2、TCO2、HCO3-显著增高,SOD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说明肺主气的功能确实参与到氧代谢的过程中了。Sparrow和Tockman等通过前瞻性研究证实了基线肺活量(FVC)与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呈显著负相关,且独立于其他因素之外,并且推测FVC可预测高血压发生,进而影响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肺既主呼吸之气,也主人体一身之气,人体之气在肺的宣发肃降作用下将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氧气等各种精微物质,向外输注于皮毛玄府,向上滋养脑髓清窍,下蓄丹田,下注膀胱,向内灌溉五脏六腑。肺通过主持全身气机的升降,影响高血压病的各个靶器官。

3.2 肺所化生之宗气与高血压的发病 宗气不仅“诸气之纲领”也是“血脉之纲领”。宗气上注心脉,推动心脏搏动,调节心率和心律,现代医学认为血压等于心输出量与外周总阻力的乘积,心率的改变会影响心输出量,导致血压的改变。《灵枢》所说:“宗气不下,则脉中之血凝而留止”指出了宗气在血脉流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珍玉以宗气宗心肺而主燮理[26-27]为基础提出了“心肺一体”[28]的观点,Ukena C等[29]也赞同这一假说,发现心肺共病现象在临床很常见,可以说宗气同时影响了循环系统的两大主体器官——心与肺。高敏等[30]通过对照气虚(宗气虚)组与血瘀组,发现气虚组的管袢数目变少,长度变短,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大血管管径较窄而微血管扩张、瘀血、通透性增高,提出微循环的部分功能是肺助心行血的生理基础。众多研究人员开始探讨宗气的实质,目前有窦房结说、胸内压说、三磷酸腺苷说、一氧化氮说、肠酵之气说等多种论说[31],宗气主要分布在胸膜腔及全身血液循环之中[32]。心脏的舒缩活动是主动耗能的过程,需要Ca2+的参与,同时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线粒体。心肌线粒体是储存Ca2+的细胞器,它能量合成障碍,也同时影响着钙稳态的调节[33]。宗气虚损可以影响“心肌线粒体”的功能[34],当心肌线粒体的功能及结构发生改变时,Ca2+摄取量过大,钙负荷过量[35],心肌细胞内钙和线粒体本身的稳态会发生改变[36]。

4 小结

综上可知,肺主气的功能失调,导致气的生成、运行和转化等失常,这些过程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紧密相关。从肺论治高血压,从补肺调气的角度出发,运用益肺气、调气机的中药、方剂或针灸疗法对于人体可增强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提高血氧量、促进纤溶、延缓凝血、增强心肌能量代谢,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西医指标方面有明显效果,这就是中医补肺调气法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体现。

临床治疗高血压病,多从肝、脾、肾三脏出发,忽略了肺的作用,而肺气虚损或是功能失调导致气的生成、运行和转化障碍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和关键,以上基于肺主气的理论,从免疫作用、炎症反应、缺氧、凝血纤溶、能量代谢等方面探析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为从肺论治高血压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宗气现代医学高血压病
丁书文教授从宗气理论辨治心系疾病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探讨宗气理论对中医心脏康复的实践意义
宗气理论的整合教学尝试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运用调补宗气治则治疗胸痹经验*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