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2018-03-12刘艳娟

黑河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教学现状策略

刘艳娟

[摘要]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小学教育更应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举止。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学生为本,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形成的自然习惯,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着眼学生现在,关注学生未来。

[关键词]教学现状;习惯养成;方法;策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从而达到学生的自动化行为。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针对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我校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多源于家庭教育,而这些不良习惯直接波及到学生的学习。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我校学生现状分析

我校校型较小,但生源较杂,偏于个体家庭多,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个人素质差别大,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参差不齐。学生突出的问题表现约束力差,自私任性,个别学生无视家长,学习习惯不好。为此,学校提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家长、班主任、学生共同填写习惯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选择统一的内容,这样能全面掌握学生习惯的不同和存在的问题,更能了解家长文化层次对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调查得出的结果是:任性、自私的占72%,听话的占63%,能独立做事占73%,家长教育轻松的占79%,与家庭差别大的占21%,学习习惯不好占21%,不能轻松教育的占31%,可以自觉接受教育的占52%。

三、建立良好的家校教育机制

我校在进行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培养研究初期,召开了全校性的家长会,公布《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的实践研究》教育设想,共商适合我校校情的具体方案。广泛征询家长建议的同时,制订了《好习惯养成细则》共10条。接下来,我们对家长进行系列的专题培训:“我们认识自己的孩子吗?”“现代社会与孩子”“我要和孩子共同成长”等。家长在感悟,在醒悟,他们说:“以往我们忽略了教育心理,只想他们大了,自然会懂事。对孩子好习惯养成科学管理没有想过,教育孩子一定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有机结合。”

四、主要做法和策略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习惯养成教育有的放矢

针对小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设计了九项调查试题,对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1)东西可以随手放,随便扔;(2)杂物随便扔掉就行;(3)大家关心我就够了,我还小不用管别人;(4)喜欢吃的我吃,不喜欢吃的给别人;(5)好电视一定要看完,不然很可惜,上学迟到没问题;(6)我的事情爸爸妈妈可以帮我做;(7)作业一定让大人帮忙,不然错了怎么办;(8)读书一定要有大人陪着,自己多没趣;(9)借别人东西想什么时候还就什么时候还。

调查涉及一、二年级学生86人,共发放调查表86份,回收86份。从调查的86个学生中我们发现:东西随手乱扔、乱放的学生达92.8%;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现象的学生达85.6%;自私、不懂关心帮助别人的学生占79.5%;偏食、挑食、常剩饭的学生占76.1%;着迷电视、不遵守作息时间的学生占66%;自己能做的事仍依赖家长的学生占63.8%;作业马虎、应付、拖拉的学生约占42.5%;学习时要求家长陪读的学生占45%;借别人的东西不及时归还的学生占30.2%。以上调查分析反映,绝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坏习惯,低年级学生自私、散漫、自理和自控能力差的现象颇令人忧心。

2.根据调查结果,寻方法找思路

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问题,潜心寻方法,找思路,总结适合的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教师们多次坐着一起进行经验交流,在推广自己做法的同时,汲取他人好的做法,并把这些方法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之中。为了使工作科学有效,及时召开教师总结会,对每阶段工作做详细的总结,并对下步工作进行具体的布置,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制定《小学生养成教育方案》和《小学生好习惯养成细则》

培养学生好习惯,不但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为标准,学校还制定了《学生养成教育方案》和《小学生好习惯养成细则》,指导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渗入习惯养成教育。学生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变,学会用礼貌用语,学会了谦让,学会了互助,不再以我为中心,知道了自我约束。家长对孩子们表现有了满意的笑容,有了认可。学生相互评价中也表现出了对伙伴的满意,从别人对自己的好评价中形成了自信。

4.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集中体现,学校始终把学生的习惯培养贯穿于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侧重引导。如读书的习惯、写字的习惯、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作业整洁的习惯等,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学校多次组织公开课、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积极配合老师,同学之间团结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和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5.在课外活动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学生习惯的促进作用。各班有自己的主题,板报、墙报上的文化设计,特色专栏、学生摄影作品、手工制品,学生在操作中实践、思考改进、提高。针对年龄差异对学生进行具体要求,低年级的大手拉小手,小手牵小手,把培养学生的友爱作为重点培养,从而弥补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心理。中高年级以我正视自己、树信心、点滴积累我用心为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改正已有的不良习惯,勇于承认不足,建立自信心,树立我能行的决心。与此同时,各班级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养成教育活动。如四年级以打造书香班级为中心,提倡每天10分钟的读书积累,从经典到中外名著、科普知识,只要有益的书籍学生便去读。学生已达到通读《弟子规》《增广贤文》《笠翁对韵》等书籍三十余本。班级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袋,对学生的各年级成长有了更详尽和有意义的记载。

6.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研究

学校召开家长专题会,就学生的习惯培养进行讲座,从而提高家长的认识。家长不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注意孩子的品德教育,家长们懂得好习惯源于平时,在于点滴积累。与家长共度队日是学校一直坚持的特色活动,这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家校联系,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的有效途径,有效地矯治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逐步探索出了一套以学校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活动实践为主线,以学生自我教育为着力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7.通过少先队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研究过程中,以学校少先队工作和德育工作为主导,立足于本校实际,发挥社区优势,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渗透于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少先队工作、社区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当中,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为学生进一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各项教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总结反思

通过教师的潜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初见成效。各年组学生都能自觉遵守校规和社会公德,形成了人人争做文明学生的风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是批评和训斥,而是从自己言行入手,注意熏陶引导及规范举止,培养孩子形成学习和行为的好习惯。

好习惯的培养需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本身有很强的科学性。这中间包括许多内容,既有生活学习的理论知识传授,又有学习生活实践的锻炼;既有对习惯的感受和鉴赏,又有习惯的表现和教育创造。好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家长在这一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真正做到教为学所用,育为生所导。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教学现状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