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2018-03-12杜李娜
杜李娜
[摘要]课堂是对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环境,课堂上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则会严重影响教师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学生对知识的正常接收,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对高中语文课堂行为问题进行分析,必须结合语文学科、教师素质、社会条件以及学校环境等因素进行研究。为了解决语文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要制定课堂规则,及时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多关注和鼓励后进生,科学地管控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行为
一、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1.扰乱性行为。该类型的课堂问题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故意做出某些動作或者发出声音,影响课堂秩序。该类型的问题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1)哗众取宠。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在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的时候,有些学生为了哗众取宠,会做出一些令人惊讶的动作。这种行为导致教师不得不停止授课,转为对该同学进行教育,课堂教学不得不中断,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2)交头接耳。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语文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交头接耳。这种行为会影响教师课堂授课的注意力,也影响他人正常听讲,降低教学质量。
2.非扰乱性行为。该类型问题的行为表现主要是学生上课走神,不专心听讲。这种行为,尽管不会对正常的授课秩序造成影响,但是学生的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某些学生看似在认真地听课,并且积极做笔记,但对知识内容并没有真正理解。这种问题是隐性的,学生和教师都不易发现,但是该行为对学生的成绩会造成重大影响。
语文学科是工具眭学科,有人文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补充许多新知识、新内容,以此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些学生对教师补充的新知识、新内容过于专注,以至于浮想联翩,影响学习成效。
二、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也使传统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高中生思想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出现了攀比、拜金和享乐思想,缺少艰苦奋斗的意识,学习的动力不足,进而在课堂上行为表现较差。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氛围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有直接的关系。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把控着教学进程和秩序,学生出现的各种课堂行为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教师造成的。目前,有些教师管理能力弱,自身素质较低,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抓住重点,教学方法呆板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不积极,学习不主动,甚至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行为。此外,有些教师自身的管理能力较低,不能对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及时处理,这无疑也是导致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一个要因。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内容比较丰富,经常需要学生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些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演讲时,容易忽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因而导致了一些问题行为的发生。
三、解决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要使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保障学生学习不受干扰。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在自身的管理能力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能力和解决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高效。
1.制定课堂规则
要减少和避免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对于教师来说,要制定合理的课堂规则,让学生意识到遵守课堂规则的重要性,并适当采取一些合理的奖惩措施。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尽量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一旦课堂规则制定后,所有学生就必须遵守,使规则更有约束力。
2.及时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出现一些问题行为,教师一般都会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惩罚,使其受到教育,也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这种负强化的管理方式,虽然能够及时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但如果长期实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尽量少用负强化的管理方式,多采取正强化的管理方式。
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出现起哄、怪叫等问题行为,可能是想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采用负强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状况。教师如果选择上课表现较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进行表扬,给其他学生树立标杆,那么,经常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就会改善自身的行为,通过积极的学习和良好的表现来赢得老师的认可。
3.多关注和鼓励后进生
在课堂上表现较为活跃的学生往往会得到老师的更多关注。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总会有一些学生既不会扰乱课堂秩序,也不会踊跃发言,默默无闻,甚至害怕老师过多关注自己。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表现为走神、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不积极主动学习。他们的问题行为比较隐蔽,教师必须认真观察,及时发现,给予他们鼓励和教导,帮助他们改正自身的错误。
在课堂教学中,也有部分学生在课堂初始阶段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但因自身的学习基础较差,对之后的学习内容不理解,因而出现走神等课堂问题行为。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给予其更多的鼓励,积极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优势,进而不断地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4.科学地管控课堂
在进行课堂管理时,教师首先要有着正确的教学观、主体观和学生观,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地把控,减少学生随机产生的问题行为。此外,教师要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课堂的管理中,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积极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示的机会,避免课堂上问题行为的出现。
在课堂教学中,当正面表扬和奖励都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负强化管理,但一定要注重策略和方法,掌握好轻重。一般情况下,教师最好不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直接性批评,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灵活地选择教育方法,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改正错误。
在一个班级中,不同的学生因其资质和基础不同,在学习效率、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而对于教师来说,要辩证地看待这些差异,灵活地进行调控,既要做到严格要求,又要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懂得宽容。对某些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问题行为也要辩证地看待,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的讲授为重点,学生主要负责听、记、学,师生很少进行民主的交流和互动。主要原因是老师认为某一新知识内容必须要由其进行详细讲解后,学生才能理解和吸收。但是,当学生进入高年级学段之后,由于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有些时候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探索来掌握知识。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索之中,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发挥,这样问题行为也就会得到有效避免。
6.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会严重阻碍课堂教学的进程,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就会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失去听课的积极性,进而出现走神等各种问题行为。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以此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例如,可以在语文课上采用对话法、讨论法、自学法、角色法等,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师生互动,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率。又如,在讲授小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说中不同的人物,通过表演深入了解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活动。这样既有助于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又有助于把握整篇小说的思想主题。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