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复习策略探讨
2018-03-06夏小冬张红俊
夏小冬+张红俊
摘要:以物质性质为突破“点”,强调宏观辨识、微观探析的同时,利用平衡、变化观念等,由点到线、由线成面、由面构体,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反应原理、物质结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并能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突出;连接;拓展;收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11—006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11.020
元素化合物内容多、有共性又有个性,有规律又有特例,且对实验的依赖性强,又与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关系密切,因此在一轮复习中切不可将原来的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重复呈现、以期帮助学生恢复记忆,这样的复习是低效的,无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金属及其化合物”一轮复习为例,将物质的性质或用途作为“点”,通过连接“点”、收敛“点”、拓展“点”,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以期交流、探讨和提升。
一、突出“点”
高三一轮复习决不能像新授课那样,只关注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而要联系“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律”等知识,使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充分融合。不仅能够从宏观角度用文字或符号对其进行表征、辨识,还要从构成物质的微粒、微粒间的作用力、微粒间的平衡等进行微观探析,甚至还需在实验验证或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因此复习时先要以物质作为“点”,突出“点”的同时,重视解释、理解和运用。以“钠及其化合物”复习为例。
二、连接“点”
由点成线方式很多,可从化合价角度进行串联,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大多如此,如氮及其化合物的复习,可根据化合价(-3、0、+1、+2、+3、+4、+5)串联成线;也可根据物质类别进行串联,如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可根据单质、氧化物(Na2O、Na2O2)、氢氧化物、盐(Na2CO3、NaHCO3、Na2SO4、NaCl等)串联成线;当然也可根据经典的根据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串联如图1铝三角关系。
但含铝化合物发生反应,产物的种类与反应物用量有很大的关系,这就使得学生对产物的判断很困难,传统教学会让学生强记Al3+与OH-个数比为1:3,产物为Al(OH)3,产物为AlO2-等。但实践下来,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时间一长、试题角度稍换,学生就会混淆难以运用。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我们就得另辟蹊径,从电荷守恒角度将物质串联成线,如图2,这样可以轻松地判断产物。
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复习难溶物质的生成与溶解计算,进一步掌握解决流程题中“调节pH”原因和意义,也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Al(OH)3只溶于强酸强碱的原因,进一步理解物质之间的转化的可能性。
三、收敛点
突出“点”并连接“点”成“线”之后,不仅可以掌握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注意到转化的条件,同时这样也就构成了一个“面”(图4),如果在“面”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拓展“点”,不仅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对有关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需求。以Na2CO3收敛“点”示例如下。
当然,除了收敛“点”我们还得发散“点”,这样才能使所学知识立体化呈现。由于铁元素有多种可变化合价,涉及物质种类多、原理多、条件复杂等,因此以铁为“点”发散,从其价电子排布特点,转化生成其它“点”,引出Fe3+、Fe2+离子检验方法,再在关注物质转化条件前提下,综合应用难溶物质Ksp、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反应等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在挖掘“点”的基础上描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和转化条件,还可以从物质间错综复杂、纵横交错的关系中找出共同点,提炼出不同物质间相同的性质,或得到制取同一种物质多种可能途径,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螺旋式上升。总之,在复习时如果能由點到线、由线成面、由面构体,最终一定会在学生脑中形成无形的知识面“场”,也必定能在运用知识时信手拈来、挥洒自如,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