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学科素养的小学数学复习课范式探究
——以“圆柱的体积”知识复习为例

2018-02-27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英雄小学徐红兵

数学大世界 2018年36期
关键词:先求圆柱公式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英雄小学 徐红兵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而且更要关注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我们在教学中理应顺应时代潮流,着眼学科素养提升。下面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知识复习为例谈谈如何上好复习课。

一、抓住常规、破除定势

“能够运用体积公式准确求出圆柱的体积”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那么要求圆柱的体积,要知道什么条件呢?复习时可以按照这样的几个层次练习:(单位不统一,需要换算的除外)

基础层次 S底、h 直接运用公式巩固层次 r、h或者d、h 先求S底,再运用公式提升层次1 C底、h 先求r,再求S底,再运用公式提升层次2 S侧、h 先求C底,再求r,再求S底,再运用公式

上面四个层次中,h这个条件始终不变,体现了一个延续性,学生通过这样的复习可以很好地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以上的复习可以看作变式了的常规回顾,学生只要环环相扣,基本上能解决,难度也不大。但是,总是重复训练,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和思维定式,因此需要求变。比如我在复习课上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圆柱的侧面积是25.12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厘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一道题乍一看比较难,因为在一般学生的眼中,要计算圆柱的体积,还缺少圆柱的高,于是绞尽脑汁这样解答:先由侧面积逆推出高:25.12÷(2×2×3.14)=2(厘米);再利用圆柱体积公式计算出体积:2×2×3.14×2=25.12(立方厘米)。其实,这一道题可以这样来解答:25.12÷2×2=25.12(立方厘米)。理由是将切拼好的长方体躺过来放: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太习惯于解决基本图形,思维定势,比如脑海里的线段一般是水平方向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一般不会在上面等等。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要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去观察、去操作,从而对事物产生直觉感知。有了上一题的经验,学生就能解释下面这个问题:

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圆柱形的纸筒,接头处不计,怎样卷空间最大?

答案显而易见,把纸的长边作为底面周长,卷成的圆柱纸筒空间大,因为“体积=侧面积÷2×半径”,卷法虽不同,但侧面积不变,所以底面周长大的空间大。

二、重视思想、感悟方法

苏教版“圆柱的体积”这一内容,教材是这样安排的:

教材旨在考虑学生现实的认知水平,激发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比较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有关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猜想,启发学生利用以前学习探索圆的面积公式的方法验证建立的猜想。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家们在遇到新问题时,往往想方设法与已知问题建立某种联系。在随后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

学生在计算“大棚内空间有多大”时,大多数用“圆柱的体积÷2”来解决,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回顾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们是不是真正把“转化”思想落到实处。联系到图形面积的转化,在复习课上我补充了以下内容:

经过这样的学习探索,学生在解决第14题时,自觉运用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底面积×高”,也就是“半圆面积×大棚长”,这样既丰盈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又拓展了知识的深度。

三、善于沟通、形成网络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前后知识联系很紧密的学科,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注重进行综合练习,例如:

为了更好地解决其中第二个问题,我们需要把推导体积公式的模型拿出来,让学生比较一下,切拼之后什么变化了,什么没有变。

使学生在操作中意识到体积不变,表面积增加2个长方形,可以用“2×rh”来计算。

此外,我们要意识到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为避免形成强烈反差,因此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静态的层面,要适当融合关于位置、方向、运动、变化的元素,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

四、有效拓展、促进提升

在复习课上适当补充数学故事、数学名题等不仅能激发兴趣,更主要从另一个角度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比如:

要理解古人的算法,就是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以及运算性质的一次检验。在复习“圆柱的体积”时,要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转移教学重心,从只关注计算体积变革为关注观念、能力、计算并重,适度拓展学习的内容,以“活动”贯穿学习始终,让“表象”存于学生头脑,“体验”积累于学生心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总之,无论复习课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要认真把握复习课的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重点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先求圆柱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求油和壶的重量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灯笼填数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巧解周期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