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导入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8-02-26骆玉群
骆玉群
(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五中学,贵州 遵义)
常规的地理教学通常是以教师引导高中生回顾旧知展开的,这种导入方式虽然是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地理学习状态,便于学生利用旧知来思考新知的方式方法,但是过于单一的导入方式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高中生便无法在新课导入环节调整学习状态,使得导入教学失去了教学效益,无法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应该主动利用地理实验、地图展示、生活资源等来丰富新课导入的内容与方法,保证高中生对新课导入有期待、感兴趣,切实发挥新课导入的开头作用。
一、新课导入可达到激趣目的
为了保障新课导入的效益,教师通常会选择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内容,以此来达到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目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渴望设计出能够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为此展开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但是很少有教师在新课导入中应用兴趣理论。在高中地理导入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分析学情,保证课堂导入能够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使高中生在课堂之初便对地理教学产生期待。
在“全球气候变化”一课的课堂导入中,笔者搜集了近二十年来全球气温的平均温度统计表,让学生意识到全球变暖问题已成为全球热点问题。然后,笔者便播放了由全球气温变暖而引起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现象的短视频,以马尔代夫这个国家为例,向学生讲述了全球变暖的危害。本班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感受到气温的变化,认为夏天越来越热,但是他们没有从自然界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思考过这个自然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笔者所播放的视频使学生意识到了全球变暖的不良后果,所以学生开始严肃思考这个自然问题。如此一来,本轮课堂导入便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使学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学习了“全球气候变化”一课的地理知识。
二、新课导入可激发学生思维
除了以新课导入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教师还应突出课堂导入的启发性与教育性,以课堂导入来激发高中生的地理思维。常规的地理课堂过于看重理论知识的快速教学,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记录与背诵课堂笔记,无暇思考地理知识的意义与内涵,最终将大大限制高中生地理思维的发展,无法使其意识到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了改变这个教学弊端,教师应该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悬念,以悬念来唤起学生的思考欲望,使其学会边学边思,提升学习效率。
在“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中,笔者以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来导入了新课,如三亚盛产椰子、火龙果、莲雾等热带水果,南方盛产橘子,北方盛产苹果,等等。当学生看到这些景物图片的时候,他们直接说出了各个地域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不同水果的生产地,而笔者则趁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各个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与生活常识说出对比各个地域的自然景观。这就可以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学习地理知识,提升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新课导入可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让高中生在特定的思考状态之中学习地理知识,使其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直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导入新课,保证高中生能够始终处于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之中。
就如在“山地的形成”的课堂导入中,笔者播放了山地形成的动画演示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动画演示来推测山地的形成原因。通过动画,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地球内力作用对地球形态的影响,以板块构造学说来分析了山地形成的根本原因。然后,笔者便出示了褶皱山与断层山的地理形貌,让学生思考为何内力作用下的山地形貌出现了差异。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推测,有的学生认为内力作用的大小可影响山地形貌,有的学生认为自然界的风力、雨水冲刷等都会使山地形貌发生改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直接引导学生探究了“山地的形成”一课的地理知识,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下验证自己的推测与猜想。如此一来,学生便可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地理知识,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思考状态。
总而言之,课堂导入是地理教学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教师应该主动创新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以良好的课堂导入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为构建高效低耗的地理课堂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