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引领数学课堂“翻转”
2018-02-26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横港小学226371赵卫兵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横港小学(226371) 赵卫兵
如今,翻转课堂已经成为受欢迎的教学实践形式之一。在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发挥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而在“微视频+学案导学”成为翻转课堂主流教学模式的情况下,该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通过问题驱动可以引领数学课堂“翻转”。
一、课前问题驱动,引导自主学习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更有方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稍复杂的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前,笔者播放“两车相遇”的微视频,然后用问题驱动学生深度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1:微视频中一共展示了几种相遇问题?(相向行驶、背向行驶)
问题2:甲、乙两车是同时出发、同时停止的吗?
问题3:甲、乙两车的行驶时间相同吗?行驶速度相同吗?行驶路程相同吗?
问题4:甲车行驶的路程与乙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多少?
问题5: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和可以怎么计算?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
课前学习是课堂学习的铺垫,它决定了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同时,课前学习还可以将上一节课的反馈信息与下一节课的学习导航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结构性和系统性。
二、课中问题驱动,引导实践探究
课中的问题驱动以建构理论为基础,通过质量高、挑战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与合作交流。通过课中的问题驱动,使学生深度思考某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笔者在课前播放了自己拍摄的微视频“做一个圆柱”,并且让学生也尝试着做一个圆柱,然后将做好的圆柱带到课堂上来展示。在课堂上,笔者问了三个问题:“(1)圆柱的底面周长相当于什么?圆柱的高相当于什么?(2)你是怎样做圆柱的?在做圆柱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麻烦?(3)你是如何改进的?”
这些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学生围绕自己做圆柱的切身体会,展开了积极交流。有的学生认为,做圆柱可以先做长方形,然后将长方形围成一个曲面,也就是侧面,再根据侧面,确定底面大小;有的学生则认为,先做底面比较方便,因为先做侧面,再做底面就必须画圆、剪圆,这样做出来的底面不准确,但若先做底面,就能精准地计算出长方形的长;还有的学生认为,圆柱底面周长不一定就是长方形的长,也可以是长方形的宽,因此,应该将教材结论改成“圆柱的底面周长相当于长方形的一条边,圆柱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另一条边”。
笔者通过课中的问题驱动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内在活力,引发了学生的头脑风暴,深化了翻转课堂教学。这不仅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了内化,还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数学思想和情感态度得到了提升。
三、课后问题驱动,引领拓展运用
教师不仅要在课前、课中进行问题驱动,还要在课后进行问题驱动。在课后,教师要用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运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例如,在教学“倍数和因数”时,课末,笔者用微视频向学生介绍了“神奇的完美数”,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为了让学生保持探究热情,笔者通过问题驱动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
问题1:什么是完美数?你能找到多少个完美数?
问题2:借助互联网,你认识到完美数有哪些有趣的性质?
问题3:数学是神秘且有趣的,除了完美数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数?
笔者通过课后问题驱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
总之,教师通过问题驱动,能使学生的学习更高效,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拓宽了学习空间,又提升了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