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造数学故事,减少计算“事故”
2018-06-06山东滨州实验学校256600樊美华
山东滨州实验学校(256600) 樊美华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十以内的加减法是通过移动小棒或拨动算珠等实践操作来强化认知的,简单的“去掉”或“加上”的描述显然无法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内涵和变化规律,因此,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教学策略来弥补这一缺陷。
一、以故事设问的重要地位
一年级学生所接触的应用题大部分是与“求和”或“求差”知识相关的。“一加一减”貌似简单,但抽象的数字增减让一年级学生学起来颇感困难,这主要是由于数学问题没有丰富的语言来承载数学信息,使得数学问题变得抽象又枯燥。而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呈现数学问题便能改善这个问题。学生在组织语言编故事时,不但能将各种数量关系捋顺了,而且也将解决问题的途径预设好了。当学生能够按照数学思路编造出故事时,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对数学问题洞察透彻了,那么解决数学问题也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二、借助编故事进行数学教学的方法
为了让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互融合并整合成故事,笔者进行了大量实践,总结了几种借助编造故事进行教学的方法。
1.一图多编
从图1中可以看到,题目已经给出了算式的基本框架,只是空出了减数和差的位置。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去掉图中的算式,只留下小熊搬砖的插画,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条件展开联想编造故事,最后列出算式。于是,在学生的自由发挥下,出现了三种剧情。剧情一:有6盒猴菇饼干,小熊搬走了2盒,还剩多少盒?剧情二:小熊搬走了2盒猴菇饼干,还剩4盒,原来一共有多少盒?剧情三:小熊计划搬走6盒猴菇饼干,他已经搬走了一部分,还有4盒没搬,已经搬走了多少盒?
如果不去掉教材自带的算式,学生根据算式的提示,思维受到了限制,就只能编出剧情一。而学生编出的故事越多,越有利于发散思维,进而能更好地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
图1
2.一式多编
例如,减法算式:7-3=4。
师:你能根据这道减法算式编一个小故事吗?
生1:熊大和熊二共有7罐蜂蜜,喝完了3罐,还剩4罐。
师:还可以编出不一样的故事吗?
生2:围墙里有7棵松树,光头强砍掉了3棵,还剩4棵。
师:看来光头强爱砍树的毛病一直改不了。还能编出更多的故事吗?
生3:冬天白天的气温是7℃,晚上气温降低了3℃,晚上的气温是4℃。
生4:猪八戒吃了7个人参果,沙悟净吃了3个人参果,猪八戒比沙悟净多吃了4个人参果。
学生编写的故事内容多种多样,赋予了减法算式丰富的故事情节,让这个减法算式的意义越来越广泛。
3.故事续写
例如,李伯伯放养了8只山羊,_______,_______?学生可以自由展开联想,只要故事内容与山羊和数字8有联系即可。又如,李伯伯放养了8只山羊,不幸被恶狼叼走了2只,可喜的是,剩下的山羊里其中一只母羊产下了3只小羊羔,_______?这里让学生续写故事,只要情节合理,数据不超出正常范围即可。
三、编数学故事应掌握的原则
学生要想编出合理的故事,就要先观察和分析算式,搞清楚算式中各个条件的性质,再将所掌握的信息整合成一个数学故事,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紧密联系学习内容。一年级的编数学故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根据算式编故事,另一种是看图写话。如果是根据算式来编故事,学生则要认真分析算式中的各项条件和数据再编写故事;如果是看图写话,学生则要根据图示筛选条件,明确计算方法,最后再将相关内容串连成故事。
2.删繁就简。故事要简单直接,不要旁生过多枝节。数学故事有别于小说故事,它更注重的是讲清楚数据的变化,尤其是要抓住数据的变化节点。
3.条理清晰。数学故事的表达语言要有条理性,数学故事主要展现的是数量关系的变化,如果语言过于繁复,学生就会弄不清数量关系,进而影响解题效果。
总之,让故事串联起“数学”与“生活”,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