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礼仪文化轻轻流淌
——《谈礼貌》(第一课时)教学

2018-02-26张松元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古训待人俗语

张松元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下第五单元第20课。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词和积累相关古训、俗语。

2.读出观点,读出结构,读出人物的礼貌。

3.学会运用礼貌用语,感受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魅力。

【教学流程】

一、说“礼”导入

1.探“礼”字源。

师:你想知道古人的“礼”是怎么写的吗?

出示:

“礼”的本义:击鼓奏乐,并用美玉美酒敬拜祖先和神灵。后来引申为:①动词:尊敬、厚待。如礼待、礼让、礼遇。②名词:敬重的态度、言行。如礼法、礼节。③名词:维持社会秩序与人际和谐的规范与准则。如礼仪、典礼、婚礼。

2.读“礼”古训。

师:古人对“礼”极为推崇,专门编写了一部儒家经典谈“礼”,它就是《礼记》。当然,《论语》《荀子》等书籍中也有许多说“礼”的古训,来警示和训诫我们要礼貌待人。请同学们读一读。

出示关于“礼貌”的古训:

①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②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荀子》

③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论语》

3.读“礼”俗语。

师:老百姓在生活中总结了一些有关礼貌的、耳熟能详的、通俗易懂的话语,像这样的语言被称为“俗语”。

出示关于“礼貌”的俗语:

①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②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路。

③美言美语受人敬,恶言恶语伤人心。

师:同学们,我们应该知“礼”、崇“礼”,做一个文明有礼的盐城人。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礼貌”,学习一篇课文——《谈礼貌》。(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说“礼”的字源和读“礼”的古训、俗语,让学生对礼仪文化传统产生深刻的文化认同感,感受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礼貌待人,感受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

二、知书达“礼”

1.你会读吗?

出示:岳飞 纠纷 师傅和谐 咳嗽 小校场 讨人嫌彬彬有礼 出言不逊

(1)指导读音:“嗽”是平舌音,“校”课文中读“jiào”;辨析同音字:“和谐”与“协调”,“师傅”与“师父”。

(2)指导易错字的书写。

重点指导“嫌”字:与“赚”“谦”“歉”进行比较,掌握字形特点。

2.你会积累吗?

师:前面我们积累了一些关于“礼”的古训或俗语。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也有,你找到了吗?

出示: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古训)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俗语)

重点理解“君子”“色”“嫌”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字形辨析、字音认读、字义选择、句子理解,使学生对生字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扫清了阅读障碍,加深了对古训的理解。】

三、读书明“礼”

1.辨出文体。

师:大家觉得《谈礼貌》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我们曾经学过与它类似的文章吗?你能说说这些文章有什么特点吗?

生交流,明确本文是说理文,我们曾经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等类似的说理文。说理文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见解、观点、道理。

2.说出道理。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说了什么道理。

出示:

第1自然段: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第5自然段: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3.找出事例。

师:课文用了哪些事例来论证这个道理?请同学们概括文中的事例。

生交流,明确用了问路、踩裙、理发三个事例进行论证,进一步指出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

4.读出“礼貌”。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配合演读,你能读出人物“礼貌待人”的语气吗?

(1)角色演读。读出人物的礼貌语言和礼貌待人的动作、表情、语气,抓住如“离鐙下马”“上前施礼”等关键词感悟。

(2)想象读。要求学生想象老者、女青年、朱师傅听后的心理感受,然后再次朗读人物话语,感受人物的礼貌。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演读、想象读等方式感受文本的结构特点、论述的道理,厘清文章的脉络,联系以前所学课文,进一步感受说理文的特点,读中感受中华礼仪文化的伟大魅力。】

四、学会有“礼”

1.说礼貌语。

师:我们都在学习“八礼四仪”,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盐城人。你能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礼貌用语吗?

生:请、您好、对不起、谢谢、请原谅、劳驾、恭喜等。

重点理解日常交往中的一些礼貌用语,注意它们的使用场合。

出示:

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请求指教说“请教”。

求人方便说“借光”;好久不见说“久违”;未及迎接说“失迎”。

麻烦别人说“打扰”;请人勿送说“留步”;对方到场说“光临”。

接受好意说“领情”;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

问人住址说“府上”;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

求人指点说“赐教”;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

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自己住家说“寒舍”。

女士年龄称“芳龄”;称人女儿为“千金”;中途先走说“失陪”。

2.正确用“礼”。

(1)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出合适的填入括号里:久违、劳驾、高见、请教、包涵、拜托、恭喜、借光、打扰、赐教、请问、留步。

出示:

①表哥考进了北京大学,我见到他便笑嘻嘻地说:“( )你考上了名牌大学!”

②我不知道新近开放的恐龙园在哪里,就问一位老伯:“( ),去恐龙园怎么走?”

③来我校考察的客人要走了,王校长对客人说:“照顾不周,请各位多多( )。”

④我到隔壁刘老师家去问一道数学题,刘老师连忙关掉电视,热情地给我解答。临走时我对刘老师说:“( )您看电视了,真不好意思,谢谢您!”

(2)语言交际:如果你是一位小小交通志愿者,在学校不远处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执勤,看到一位40岁上下的男子正要带着孩子闯红灯,你会怎么说?

生合作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懂得礼貌待人的道理、理解一些礼貌用语是远远不够的,要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在学习和运用中感受中华礼仪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五、课堂总结

师:我们今天知道了礼貌用语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更感受到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独特魅力。那么,作为一篇说理文,文中为什么要举三个事例,能删除一两个吗?文章的说理方式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一起探究,进一步把握说理文的写作特点。

猜你喜欢

古训待人俗语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日子
日子
日子
好古训引领好家风
俗语知多少
客家俗语巧诵读
数字俗语
一个人在路上走
我钓鱼岛遭多国骚扰愤而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