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档案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18-02-26张美群

剧影月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淮剧剧团艺术

■张美群

在当今时代呼唤坚定文化自信,继续弘扬传承优秀文化的大趋势下,戏曲包的传承与发展,已愈来愈多地被社会所关注。统属于艺术范畴的艺术档案工作,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和看重,并形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和开创性的艺术学科。我,正是在这样一个大文化背景下,依托淮剧之梦,踏上了我为之奋斗一生的“艺档”之路。

1987年,时年14岁的我,怀着无限遐想考入了盐城市戏剧学校,前身系盐城鲁迅艺术学校,在充满文化情韵的淮剧摇篮里,度过了我的少年时光。1991年学业期满,我被分配至江苏省淮剧团,开启了艺术人生中的第一步跨越,从学员到演员。我在戏校所习小花旦、娃娃生专行,于《牙痕记》《珍珠塔》《为儿为女》《咬脐郎》《表花》《红岩魂》等剧中,分别饰演过小安寿保、彩屏、玲玲、咬脐郎、梅英、小萝卜头等众多不同性格的角色。论演技,虽无超凡气质且艺不惊人,但那留在淮剧舞台上的点点声影,却保有着我最具生命活力的一段美好印痕。2003年末,为适应淮剧全方位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受命于组织的重托,离开了心爱的舞台,实现了从演员到“艺档”管理的转型,一干就是十六年。从此,“艺档”工作便成为我一生的守候与牵挂。

艺术档案,在国家档案建设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门类,它负载着在一定艺术范围内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并有推动当代戏曲文化事业持续发展的潜在作用。以此来观照基层院团的艺档工作,又该从何去看待和体现它的意义和价值呢?起步之初,我对艺档工作仅是一种单纯的喜爱,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太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当我深入其境全身心地进入状态之后,方知艺术档案不只是作用于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储存,而且还可以通过展示、扩展艺术教育、艺术鉴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其社会效应,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元的文化生活,引导人民大众的审美走向。

基于对艺术档案所折射出的文化特质和价值取向的真切感悟,我在参与规划和构建江苏省淮剧团艺术档案室工作的过程中,努力从实践的层面上,尝试性地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一、端正工作思路,找准自我定位,用心走进“艺档”世界,尽展悠久的中华淮剧文化。

江苏省淮剧团,是江苏剧坛和淮剧领地中的一面旗帜,六十年的风雨历程,造就成一支精英荟萃、实力雄厚的宏大队伍,汇集了众多极富盛名的淮剧名家;创演了一大批如《金水桥》《一家人》《赞貂》《赠塔》《打碗记》《奇婚记》《太阳花》《宝剑记》《祥林嫂》《小镇》等堪称中国淮剧史上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辑录出版了相当数量的原声原味且具有“非遗”文化价值的音像制品及研究论著;一些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完美融合的原创剧目,分别荣获了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精品工程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戏剧白玉兰奖、华鼎奖等多项殊荣,跃登于中国戏曲高原之巅……凡此种种充满着艺术审美的人和事,及其所蕴含着的信息量,均为淮剧艺术档案的建设提供了丰厚而可资利用的共享资源。如此这般极富良好艺术生态的环境,给了我工作的开展以巨大的支撑。由此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剧种单体院团的艺术档案管理者,在工作上的一切选择,均需紧随所在院团艺术建设的步伐而存在。因为就“艺档”工作本体属性而言,其所要寻找和记录的正是淮剧自己的声音和历史。十多年来,我之所以对省淮剧团艺档工作赋以很多的情感投入,不追求浮华,习惯于在枯燥乏味中找乐趣,在平淡工作中磨耐力,全在于我的活力皆从淮剧文化精神中来,皆从省淮剧团快速发展的态势中,找到了自己的一个位置、一个定位。

二、把工作做在实处,一切以从“优”建档,从“严”管档为基点,力求把省淮艺术档案做成像精品剧目那样的精美,把优质档案留在淮剧史册里,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在实际操作中,我常把找寻、探索作为着手工作的一个美好的自我约定,即使是在那可变的情况下,我都始终坚持注意梳理当代淮剧艺术的文献资料,坚持搜集当代淮剧艺术的最新动态,并借助识别、筛选和提炼,剔除无用信息,保留有用信息,哪怕是对于那些看似无用或是碎片化、零散化的史(资)料,也尽可能地给予细析和梳理。注重这每一个原始性资料的存在,是因为在这原始性里富含有一定的时代记忆和文化记忆,透过它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从中窥视出淮剧艺术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概况,全景式地勾勒出省淮剧团的演出风貌。

在方法上,针对剧团流动性的工作特点,多半采取跟进式的动态方式,着力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挖掘淮剧久远的且近乎失传的史料,从美学和文化角度来广集和鉴藏当下正在形成的资料。并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深入民间调查、组织专家论证、随团跟踪采集等多种方式,获取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正因为有了这个奋斗的过程,使得今日仍在建设中的省淮艺档室,初步呈有较为完整的编、导、演、音、美以及文图、声像、实物等各类精致卷本;大体形成起内容丰实、案卷清晰、结构合理、分类规范的室藏体系;基本拥有纸质档案、音视频档案、数字声像档案、照片档案、论著档案、传记档案等成套性的类别案卷及剧本文稿、导演手记、作曲乐谱、舞美图册、演出戏单等多样性的文本资料……面对这一由作品和文字、影像共存而构成的省淮艺档室,以它特别的方式承载了省淮的演变轨迹与发展历史,生动而直观地表明艺术档案自身存在的意义。无疑这其中给了我以真正的快乐,则是淮剧文化带来的享受。它让我这颗淮剧园地里的无名小草也因此而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由此而言,我们终日游走在艺档之中,既是一种工作状态,也是一种对淮剧艺术的美学感悟、美的传递。

在要求上,力尽所能的践行艺档工作的高规格、高品质。长期的艺档工作实践给了我太多的启示,它使我一方面体认到淮剧的历史深远绵长、本体厚重,另一方面又感到淮剧历史虽然悠久,但与之相适应的艺档建设却相对滞后,因而我决然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维护档案的原则核心上。具体而言:坚守典型性,凡概属淮剧文化独具生命力部分的信息资料,皆予以刻意保护收存;坚守完整性,凡有关淮剧剧种及剧团所需存载的文字、图片、声像、实物等不同形态的文化遗产,均尽力收齐收全;坚守真实性,凡对淮剧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原生型史(资)料,必须认真甄别,去伪存真,体现资料自身无可否认的历史的真实性;坚守系统性,力在剧团内部构建和完善起文本档案、电子档案和网络信息查询功能三位一体并重的艺档管理体系,逐步拓展艺档室收藏、展示和陈列空间,充分发挥起艺档工作在支撑剧团传承、创新和科研方面的作用。

一切好的构想,好的方法,最终是要架构起好的艺术档案,好的艺术档案可以帮你照亮历史,点染风采;好的艺术档案同样与多姿多彩的舞台表演一样,有着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对观众的吸附力。

三、学会运用的新的思维,开启艺档工作的创新之路,以多样化的展示活动,充分发挥艺档的真实功能,带动淮剧艺档品质的提升。

2017年10月间,在省、市文化主管部门亲作策划与强有力的指导下,江苏省淮剧团举办了一次有史以来首个的“淮剧《小镇》艺术档案展”,展览以《小镇》为主题,透过一个地方剧种一个剧目的侧面,系统而立体化的分从“播种、耕耘、收获、辉煌”及《小镇》惠民、传承教育、社会影响等多个篇章,辅以百余幅的精美图片,详介了省淮剧团四年来创演淮剧《小镇》的磨砺历程。此番有着以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形象性、丰富性为鲜明特长的专题展览,引起了观展者的极大兴趣与共鸣,也引起我们淮剧艺档人的回味与思考。

在这次策展中,我既是一个组织策划的参与者,又是现场活动的记录者和收藏者。这使我深切地感到,此番展览的意义在于它已超出了艺术档案只能服务于博物馆的思维模式,换用室外展览空间展示形态的做法,一则在更大地范围内反映了省淮剧团在艺术建设上的风貌、品格和成就,扩展了淮剧品牌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借此领略淮剧、理解淮剧、从而走进淮剧;再则彰显了淮剧艺术档案工作的转折与变化,将原本处于“半封闭”状态下的可展信息,通过视觉的多元化、动态化、艺术化的内容传递,展现起艺档工作的创新性,实践了把淮剧艺术中那所有的审美形态和审美精神,都能体现在艺术档案中的观念更新。除此,“精神、艺术、创新、发展”的思路演绎,在这次展览中始终是贯串于新时代江苏当代淮剧的核心概念。展品中那些精美的文图和平实的语境,充分再现了淮剧历史文化的厚重和艺术感染力,也集中展示了淮剧艺术档案文献本身和永恒魅力。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从固态转化为活态,再从活态中的形式作传承发展的展示方式,也是实践淮剧“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之,我们现今所处的是一个信息化程度很高的数字时代,艺档工作理当在更大程度上和更深的层次上作出新的探索。回望十多年来的艺档工作,我才发现自己在这独特的生活道路上改变了自己,感受到艺档工作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体认到艺档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品格和审美价值;学会了淮剧传统文化如何以当代艺术形式进行创新性的表达。

猜你喜欢

淮剧剧团艺术
试论淮剧表演程式的传承和创新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淮剧还好吧
浅谈推进淮剧进校园常态化
纸的艺术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