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诵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闪光

2018-02-23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技巧性感情文章

张 波

(贵州省织金县牛场小学 贵州 织金 552100)

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学生对于汉语知识的获取关键在于阅读,因此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阅读不仅可以洗涤心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能造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掌握语文日常知识和优美的字词段落,有助于他们的文字写作及其他方面能力。当前,我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大量电视、电脑、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等,纷纷融入。然而,电子产品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而导致了大量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沉下心来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会大大下降。

1 何谓诵读

诵读是语文阅读方法中的一种,叶圣陶先生在《文心》一文中提到说,学生早晚诵读文章,时间久了,学生对于文字的阅读也顺畅了,并且对文章的涵义也理解了。诵读不仅要读出声音来,还要达到能够熟读和背诵的境界,除此之外,在诵读的过程中要专心致志,要与文章的意境融为一体,并且要读出作者所表达的特定的情感,此之谓诵读。

诵读与朗读的区别在与哪里呢?诵读比朗读更多的专一,朗读是一种技巧性的阅读,通过有感情的,慷慨激昂的语调等进行阅读,而诵读要求读者要专一,能够达到读一遍胜过别人读十遍的效果,其次,诵读更多的是要熟读,要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因此诵读与简单的阅读相比,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诵读的要求和标准更高。

2 要有具体目的的诵读

诵读时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不是盲目的、胡乱的阅读,有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把诵读当作是一种课堂的一个过渡过程,还有些教师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诵读大概知道本篇文章是要讲什么内容,但是这些大部分通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样的诵读显然是没有具体目标的;部分教师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不以为然,仅仅是埋头准备自己的课件或教案,没有认真观察学生的诵读情况,这样一方面导致学生诵读过程中投机取巧,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的诵读情况没有很好的掌握,也就很难继续开展相关的诵读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在进行诵读教学之前一定要有具体的目标,让学生带有目的性的去阅读。

比如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这堂课程当中,这篇优美的文章写出了书籍对我们的重要性,文采十分优美,那么在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诵读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陌生词汇,其次就是要纠正学生的汉语发音,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流畅的诵读文章,然后还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作者为什么选择书籍作为自己的伴侣呢?书籍给作者带来哪些好处呢?”等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诵读的过程中自然会更加专一仔细的阅读从而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达到诵读的要求。

3 要有感情的诵读

学生要想通过阅读来获取更多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情怀就必须有感情的诵读,通过有感情的对文章进行诵读,真正融入到这篇文章当中才能从中有更大的收获,倘若诵读过程中仅仅只是干巴巴的阅读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读,长期以来,学生自然会觉得诵读文章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比如在教学《梅花魂》的这一诵读课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中人物神态以及语气的变化,让学生随着文章剧情的发展有感情的阅读文章,这样有助于学生从中理解文中外祖父对于梅花深深的喜爱之情,同时通过诵读也可以从文章中看出作者对于梅花的歌颂,借此歌颂中国人梅花般的节气,这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只有通过学生带有感情的诵读才能够有所体会,所以在进行诵读过程中,学生带有感情的诵读可以从文章中获得更多意外的收获。

4 要有技巧的诵读

文章的阅读是有一定技巧性的,诵读也不例外,诵读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从中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了解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了解文章中用到的一些表达技巧,更多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把文章能够背诵下来,并印在自己的脑海当中。从而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要有技巧性的诵读,这样将有助于更快的记忆整篇文章的内容。一般来说,文章的上下文是有一定联系的,要达到记忆的目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对文章的结构脉络以及文章剧情的发展有一定的梳理,这一段讲的是这部分内容,那么承接下文的就是另一部分内容,通过这样的阅读技巧,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自然会把文章进行针对性的拆分,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诵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小学诵读教学的方式方法,结合诵读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科学教学,让诵读走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技巧性感情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例析二次函数关系式的确定方法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