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激起千层浪
——例谈初中语文新课导入
2018-02-23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
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 陈 健
不管是原来实践过的“15/20/10”教学模式,还是现在尝试的“三段四模块”教学形式,成功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笔者借此契机,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新课导入门径,期盼大家不吝斧正。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文学描述虽然营造了一定的氛围,但有些内容还是让学生难以入门,因此,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创设相应的趣味化情境,能让学生迅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探究兴趣倍增。譬如,我在执教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如果你在半夜时分停留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蜿蜒的山路只有四十多厘米的宽度,一翻身就有掉下悬崖的危险,你能够心安理得地睡觉吗?”话音刚落,各学习小组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情不自禁地的打开书本,此时,我继续说道:“那些红军指战员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露宿,他们的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从而促使学生感同身受,切身感悟到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伟大的胜利来之不易。
二、名格导入,引人入胜
名言与格言,都是文学家精心酝酿的精神财富,它们往往能激励读者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加倍努力,我在执教明代著名文学家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就开门见山地指出:“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只要我们面对困难锲而不舍,也许艰难困苦就能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佳作《送东阳马生序》吧!”寥寥数语,能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悬念导入,发人深省
教师的课堂提问一定要让学生产生悬念,可谓“学贵有疑”,疑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课堂教学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学生的思维闸门永远是从问题中开启的。”
譬如,我在执教舒乙的《都市精灵》一文时,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在新课导入时就提出如下启迪性问题:(1)都市精灵的含义是什么?(2)全文涉及几个城市中的哪些动物?(3)这些城市中的市民与这些动物之间有何关系?(4)舒乙在范文中展示了哪些问题?请你找出你感受较深的语句谈谈肤浅体会?上述由浅入深的阶梯式提问,有利于学生深入文本,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稳步提高。
四、“题眼”导入,妙不可言
范文的题目往往是其内容的高度浓缩,而课题中的关键词属于文章的“题眼”,往往起到以一斑窥全豹的作用。譬如,我在执教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一文的导入时,先让学生找“题眼”,不少学生立即找到了“悲剧”一词就是“题眼”,然后提问:“本文中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古藤萝。”接着,我根据“悲剧”的两大要素继续提问:“古藤萝的价值什么呢?本文作者从哪里开始写古藤萝被毁灭的?”如此的导入,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教学效果显著。
五、辩论导入,活跃气氛
蜡烛不点不亮,真理不辩不明。我在执教《明天不封阳台》一课时,就直接采用如下导语:“你们家里的阳台封起来的举手。你觉得阳台该封还是不该封?说说理由好吗?”此时,各学习小组立即展开了讨论,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仅在辩论中活跃思维,而且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气氛。
六、结语
新课导入多渠道,与时俱进要记牢,以趣促学发展路,师生互动效率高。但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深层次探索行之有效的新课导入策略,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星空中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