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命题作文审题教学的策略
2015-07-06项雪梅
项雪梅
摘 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命题作文的教学是中学作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审题时,要抓住文眼,适当选材,反复推敲,紧扣中心词,敲定文章要表达的主旨,体现时政,切实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写作的困境。
关键词:命题教学;题眼;中心词;时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小学开始培养,已经有了一个个性化发展的过程。在现在的语文测试中,常见的作文方式有五种:一是命题作文,二是半命题作文,三是自拟题目,四是材料作文,五是看图作文。命题作文的教学是中学作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掌握一些常用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写作的困境。我们知道,喜欢下棋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学生的考场作文也会有类似的体验:一处不慎,全文皆败。这一点,在命题作文的审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在作文实践教学中,尝试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中学生命题作文的教学策略。
一、字字推敲,明确题眼
每一个作文题目都是有题眼的。题眼仿佛一个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审题的时候,要具体、细致地分析,抓住关键词语,不可以一带而过、盲人摸象。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题目,掌握最关键的写作要点。审题清楚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材,文章的开头开好了,下面才能写好。反之,看错了题目,写起作文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思路与要求大相径庭,文不对题,失分巨大。
例如,《一次意外中的意外》这个文题,恐怕会让许多的学生产生疑问。两个“意外”理解起来有难度。第一个“意外”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件事因为某种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事情出现了偏差。第二个“意外”是在第一个“意外”发生后,故事里的人和物通过努力,或者是思想的变化而重新做出了抉择,有了新发现、新思考。重点要写好第二个“意外”。
在审题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文题中的主次推敲,对每个字的含义都要了解,并进行拓展。在考试命题中,每个文题都是经过命题人深思熟虑的,简洁、明快,一个词可以注明的,不用第二个词。因此,我们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冥思苦想,抓住题眼。
二、确定范围,选材有度
题意明确后,我们找准了文题的主旨,接下来就是根据中心来选材。一座房子的美观与否,与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选什么材料,从哪里选,范围要清楚,不能大海捞针。材料的取舍决定了我们写作的详略,或者这样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我们可以缩小材料与文章主旨的距离,可以更好地找到突出中心的材料。
如,文题《五·四随感》《遗落在秋风中的记忆》《黑夜,独对一盏灯》,这三个题目很明显是确定了“时间”这样一个范围。
如,文题《好班长日记》《母亲的手》《月亮的话》,这样的文题确定了“人、物”这样一个范围。
如,文题《涂山游记》《再访白乳泉》,题目限定了“地方”的范围。
如,文题《沈老师二三事》《一件刻骨铭心的往事》,这样的文题确定了叙事的“件数”。因而,材料的选择上就要谨慎。
三、紧扣中心词,敲定主旨
命题作文往往在题目中就流露出命题者的情感世界,想通过什么来表达出一种什么意愿、期许。希望通过写作来唤醒读者的某种情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心”。我们在引导学生审题时,要反复推敲,紧扣中心词,敲定文章要表达的主旨。主旨是行文路上的灯塔,有了灯塔,就有了方向,走路才可以不迷路。离开主旨,你写再多的文字都是没有用的。
如,《快乐是助人之本》《留守的天空并不寂寞》《弯道你可以穿越》。第一个文题中的“快乐”是中心词,第二个文题中的“不寂寞”是中心词,第三个文题中的“穿越”是中心词。中心词语抓住了,写作的目的就清晰了。
四、联系时政,体现当下
任何文艺作品都离不开社会意义。不能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称不上大作品。我们在实际作文审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时政,结合当下社会状况,寻找具有现实意义的素材来呈现现实,抒发内心真情实感。
如,文题《别了,旧村》《钓鱼岛随感》《留守之痛》,这些文题都围绕着当下时政。《别了,旧村》要紧紧围绕新农村规划建设给人们带来的生活变化,还要抓住人们离开旧居时的感伤和留恋。《钓鱼岛随感》要围绕爱国这一主题展开,可以叙事,可以抒情,把个人与祖国紧紧联系起来。《留守之痛》结合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人群来思考,要选择他们身边的事件来诠释他们的喜怒哀乐。
总之,中学生的命题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的重点。考场上,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得高分,审题方法的应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杨慧明.浅谈命题作文的审题和选材[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1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