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课堂上的“领读者”
——王崧舟《慈母情深》领读教学艺术赏析

2018-02-23李晓娟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关键处情深慈母

李晓娟

《慈母情深》(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是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一堂经典课例。为了契合当时的活动主题,该课除了情感主线,朗读教学作为第二条主线被凸显。《慈母情深》执教对象本是五年级学生,因为时间的关系,只能借四年级的学生来上课,因而不管是在情感的体悟还是学生的朗读基础上都增加了难度,尤其是这个班的学生有较严重的拖腔问题。这些学生能跟上王老师的节奏吗?一节课能改变学生的朗读习惯?王老师的美读教学艺术如何体现?这一连串的悬念在之后的教学中全部得以释然。

一、领在文本关键处,重锤敲击

课文《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亲情小说《母亲》,通过写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出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也成为“我”踏入文学殿堂的动力。这篇小说体裁的文本,篇幅较长,共有35个自然段,以描写人物对话、动作、神态为主体内容。而小说的朗读,不同于诗歌、散文的直抒胸臆,也不同于寓言、童话的生动形象,朗读时要深刻理解文本主题,准确把握情节,结合环境和人物的特点进行声音造型,这对小学生而言,难度可想而知。王老师在这节课上,巧妙地回避了小说之于朗读的劣势,精心选择朗读教学内容。“鼻子一酸”,课始铺垫课末升华;“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一句话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三个“我的母亲”、三个“立刻”,聚焦母亲的神情和动作;最后一个“塞”的动作特写:一共五处,每一处至少读三次,有反复读,有呼应读。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学生拾级而上,感受越来越深,声音的表现力也越来越强。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可以是教学内容,可以是教学的手段,也可以是教学效果的体现,几乎无课不读。但是,朗读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串讲串读,为读而读……一篇文本,朗读的教学价值究竟在何处?首先是读什么,一定要精心选择,读在关键处,要么不读,读了就必须读出效果来。何为关键处?理解文本的疑难点,体悟情感的突破点,学习表达的规律点。只有细读文本后抓住这些关键处,有的放矢地精心设计,达到重锤敲击的效果,才能发挥出朗读教学的最大价值。

二、领在情感体验处,喷薄而发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是文中一处特色鲜明的句子,后置的主语,排比的句式,一唱三叹的语言节律折射出的不仅是慈母深情,还有作者所受到的强烈震撼及丰富的内心活动。初读,王老师首先让学生发现这个句子的“有点怪”的地方,再通过比较,明确这是一种“慢镜头”的写法。王老师紧接着以“这样写有什么味道呢”设疑,继而让学生“闭上眼睛,打开镜头,随着老师一起想象画面”。“背直起来了,看到了怎样的背?”学生答:“瘦弱的、弯曲的。”“不对啊,我记得我母亲的背是——”学生答:“挺直的、高大的、健壮的。”最后一句“母亲,为什么你变得那样的瘦弱、佝偻?”,却不要求学生回答。学生陷入静默。此时无声胜有声。后面写母亲的脸和眼里的血丝部分,王老师继续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想象、比较、体悟,感受到文字内在涌动的情感和力量,最后再让学生读了三次。学生原本尖锐的没有任何修饰的声音已渐渐变得温润柔和了起来。

课堂上,什么是“有感情”朗读,读出了什么感情?这种感情是发自心底由内而外表达的,还只是拿腔捏调而已?朗读是有技巧的,重音、停顿、节奏等等,在王崧舟老师的课堂上是听不到这些技术要领的,有的是关键处的入情入境,有的是与人物的深层对话,有的是激发生活体验的感同身受。“情感是朗读教学的灵魂”,王崧舟老师的“领读”教学艺术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总是领着学生行走在文字当中,或一唱三叹,或借力造境,唯有情到深处才让学生读,实现从情感到声音的喷薄而发,再由声音到情感的自然表达。

三、领在方式变换处,了无痕迹

课堂朗读的形式是多样的。王崧舟老师曾经创造了一节课11次朗读的记录,且朗读的目的和方式绝不雷同,让人叹为观止。其中,“领读”可以说是王崧舟老师的“必杀技”。什么是“领读”?即教师领着学生一起合作读。《慈母情深》中还是三个“我的母亲”处,在让学生充分感悟后,王老师说:“老师跟你们一起读,三个‘我的母亲’老师读,其余的话你们读,读出你们想象到的画面,读出你们感受到的心情。”第一遍学生的朗读效果不尽如人意,毕竟平时的朗读习惯是很难一下子改变的。王老师不急不躁,又说:“我们换着读,找找老师的感觉。”学生似乎明白了王老师的用意,在第二次的朗读中放低了音调,声音有了收敛。“画面就在眼前,伴随着画面是鼻子一酸的感觉,一起读。”第三次,有了前面找到的感觉,学生也自信了,这一遍成了他们声音和情感的最佳表达。

王老师曾说:“示范是朗读教学的根本策略。”在合作中示范不是教师的朗读秀,而是把学生放在朗读主体的首要位置,老师的领是为了带着学生“找到朗读的感觉”,而学生找感觉也大多是从模仿开始的。王老师领读的方式有很多,如填空式领读、互换式领读、配乐式领读、还有变式领读。变换领读方式时,王老师的提示语亲切自然:“咱们换着读。”“我们把镜头放进去,再读。”“老师跟你们一起读。”就这样,王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没有一丝的做作,像是和谐的二重唱,使学生沉浸在朗读的乐趣之中。

王崧舟老师就是一位用声音、用朗读带着学生穿行在语言丛林的“领读者”,他的领读教学艺术出神入化,却也不是空中楼阁,一定也能领着更多的“教师好声音”成为“领读者”。

猜你喜欢

关键处情深慈母
慈母心
浓浓慈母爱,暖暖寸草心
我的情深你若懂
『慈母手中线』——我们可能没读懂的一句诗
善抓关键巧析文
聚焦关键处,让智慧“亲临”
文本关键处:阅读教学的重点
峡谷情深
几何入门阶段做好“接枝”教学
从来缘浅,奈何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