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文本特点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雾在哪里》(第一课时)教学

2018-12-25何兰兰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意图自然段生字

何兰兰

【教学内容】

统编二上第七单元第19课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顽”等 11个生字;正确书写“岸”“切”“论”3个字;积累“淘气”“顽皮”“街道”“桥梁”等词语。

2.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合作读、集中指导多管齐下,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感受雾的神奇,体会自然景物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流程】

一、以雾为引,初感童话

1.三个点,学习“雾”知识。

(1)点一:猜“雾”谜,知特性。

出示谜语: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

提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点二:观察“雾”,看字形。观察“雾”这个字,你发现了什么?(上下结构、形声字)

引导学生归纳:字的一部分表示读音,另一部分表示意思,就是形声字。汉字中有很多字就是这么造出来的。

(3)点三:溯源“雾”,明字义。

“雾”字形演变:上面的雨字头表示云汽、水汽。最初的“雾”字下面是“敄”(),是“瞀”的省略。“瞀”的下面有“目”,意为眼睛看不清。整个字义为有雾时,会被云汽、水汽遮挡视线,看不清。再拓展了解尘雾、烟雾。

【设计意图:猜出谜底“雾”后返回谜面,知晓雾像云像烟、风吹飘、日出散的特性,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观察“雾”形,演示“雾”的写法变化和“雾”意思的变迁,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对祖国文化充满自豪感。】

2.两个面,指导朗读题目。

(1)补充课题,试加标点。

提示课文题目实际是一句话,学生很快意会到可加问号。

(2)两个层面,指导读题。

层面一:读出问的语气。(指名学生读)

层面二:读出问的节奏。(指名读)追问:你想问我什么?

【设计意图:朗读是有不同层次的,读通、读出语气是第一层次。“雾在哪里?”这个问句,只要给题目加对标点,学生基本都能读出问的语气。读出问句的节奏则需要教师的点拨引领。通过追问,课题问的味道和节奏感就能立现。教师的引不露痕迹,学生的读水到渠成。】

3.一个“他”,初识“雾男孩”。

(1)认识文中的雾。

出示:从前有一片雾,(他 她它)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让学生选择“ta”。为什么作者选择用单人旁的“他”?引导学生关注到雾是个像男孩一样淘气顽皮的孩子。

(2)迁移应用:如果老师要把一朵花当作人的话,要用哪个ta呢?

【设计意图:通过选择“ta”,发现雾不仅仅是雾,还是个男孩,一个又淘气又顽皮的男孩,雾男孩的形象初步建立。跳跃提问,拟人用法巧妙渗透。】

二、合作学文,整体感知

1.合作读文,校对段落。

(1)出示读书要求: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学习小伙伴一人一段地读全文,互相帮助。

学生标段,合作读全文。

(2)出示课文原文,快速核对自然段序号。

【设计意图:标自然段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本课段落多,第5自然段5个字成一个自然段,学生容易忽略。教学时直观演示校对是非常有必要的。】

2.攻克难关,助力通读。

(1)随机方式,指导学习。

根据学生反馈的难读词语或句子,着重指导,随机学习生字。

(2)共情方式,攻克难关。

过渡:在读课文的时候,有两个句子,老师也觉得挺难读的。

句 1: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步骤一:生字关。

出示生字卡片(“街道”“桥梁”“甚至”“一切”),齐读,开火车读。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街”“甚”“至”“切”“梁”的。

观看“梁”字的微课,知字理,拓展积累“房梁”“上梁”“鼻梁”“山梁”等。

步骤二:朗读关。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句子。

步骤三:字义关。

把句中“雾”换成“我”读句子,引导学生进入雾这一形象中。

雾孩子,你把什么藏起来了?(生说句子中包含的景物)雾孩子,你还想把什么藏起来?(生会很自然地把视野从文本延伸到更广阔的自然界,自然而然就理解了“一切”和“一切都藏了起来”。)

步骤四:字形关。

指导写“切”,强调竖提这一笔。

自行观察、临写另一个左右结构的字“论”,同桌互评互改。

句2: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步骤一:通顺关。

全班齐读。

步骤二:特点关。

引导发现句子构成的特点(包含四个“连同”,是由近似的短句组成的长句),男女生PK读。

步骤三:生字关。

在图中找“海岸”位置,拓展积累“河岸”“湖岸”“两岸”。

指导书写“岸”。

【设计意图:本课识字量较大,依据儿童心理特点,采用微课、图片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

三、想象画面,入情朗读

1.速找雾说的话,直线画出。

2.根据学生的回答,快速校对。

3.创设多种情境,入情朗读。

出示雾说的话: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1)自由朗读。

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淘气顽皮的雾孩子,想象着去读。

(2)指名朗读。

(3)比较法读。

找出与众不同的句子,比较读。

(4)情境法读。

雾来到大海边,说:_______;雾来到天空中,说:_______。

(5)连句引读。

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______,一会儿说:______,一会儿说:______。

【设计意图:把雾说的话竖向排列,像是为学生列出简单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能直观、清晰地在脑中排列文本框架,提取课文重要信息。多形式的朗读,使雾孩子的淘气顽皮形态逐渐呈现。】

四、诗歌结课,再引期待

1.诗歌结课。

我是一片雾,

淘气又顽皮。

藏大海,藏天空,

藏太阳,藏海岸。

城市也被藏起来,

房屋、街道,

树木、桥梁,

……

一切一切,

藏起来!

藏起来!

【设计意图:诗歌内容是对课文的小结,也是对生字的再次复现,既巩固了生字,也符合雾孩子喜欢藏的特点,雾孩子的形象更加深入学生心中。】

2.再引期待。

过渡:雾孩子真是了不起,怪不得写诗夸自己呢。可是,他也有烦恼。他的烦恼是什么?回到雾孩子说的5句话当中找一找吧!

引导学生再次读出雾的苦恼和想到办法后的喜悦。

雾孩子会怎么藏自己呢?藏起来之后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雾孩子是人,同样也有其他情绪,比如苦恼。他虽然知道自己很能干,却苦恼于再没有东西可以藏……突然,雾孩子想到还可以藏自己,让人忍俊不禁。那雾孩子如何藏自己?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引发学生的期待。】

猜你喜欢

意图自然段生字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读儿歌识生字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生字辨识大闯关
秋天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美丽的秋天
生字变身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