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心童趣“读”出来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片断及点评

2018-12-25执教点评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月牙小鸭竹叶

执教/王 蕾 点评/胡 红(特级教师)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的理解”,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雪地里的小画家》(统编一上第八单元第12课)是一首富有童趣的科普儿歌,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朗读就是发现,教学此文完全可以借助朗读引导学生发现儿歌中的童心童趣。

片断一:借助标点,读出“画雪”之惊喜

师:(出示下雪动态图片)小朋友们,瞧,你看到了什么?

生:雪!下雪了,下雪了!

师:你看,雪越下越大,房屋白了,树木白了,大地全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生: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去堆雪人。

生:我想打雪仗。

生:我想在雪地里打滚!

生:我想在雪地上作画!

……

师:看来,下雪让你们都很高兴啊,那我们一起到雪地里去看看吧!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伙伴们!(出示:下雪啦,下雪啦!)

生:(大声朗读)下雪啦,下雪啦!

师:老师听出了欢喜。一句“下雪啦”还不足以表达出我们高兴的心情,所以这里连用了两个“下雪啦”,中间用逗号隔开。现在,你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所有的朋友。

生:(面带笑容)下雪啦,下雪啦!

师:你一定是个爱雪的孩子,笑得这么灿烂。后一个“下雪啦”你为什么读得那么大声?

生:因为我太高兴了。

师:是啊,当我们表达强烈的感情时,除了可以连用两个一样的句子,还可以在句子后面加上一个这样的标点。(出示感叹号)认识吗?

生:感叹号。

师:大家都发现感叹号了吗?

生:发现了。

师:那就把你们的惊喜读出来吧。

(生读,个个读出了惊喜的语气。)

【点评:一年级学生应该知道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的名称、样子和一般用法,并初步学习在朗读中体会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王老师执教时,以下雪的动态画面唤醒学生的生活,关注了儿童的经验世界。学生由对话到朗读,由关注文字到关注标点,朗读的情感越发投入。一个让学生充满惊喜的“画雪”情境被营造出来了。】

片断二:借助拟声,读出“画家”之个性

师:你们在雪地里看到了哪些小画家呀?

生: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师:这些小画家分别画了什么?

生: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师:下雪时,你们个个都很开心,这些小画家们作画的时候也高兴着呢!不信,你们听老师读。(师范读)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好吗?因为老师一边读一边想着这些小画家画画时可能会说些什么。你们觉得这些小画家会说些什么?

生:欢呼。

师:他们怎么欢呼呢?

生:我们每次开心的时候都会发出欢呼声,比如老师说春游,我们都会说“耶耶耶”。所以,我想,小动物开心的时候,也应该会发出欢呼声。

师:说得好!不同的小画家应该有不同的欢呼声。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它们分别怎么欢呼?

生:叽叽叽、咯咯咯、喔喔喔、汪汪汪、嘎嘎嘎……

师:我听到了很多小画家的欢呼声,好像少了小马的。

生:(高高地举起手)我昨天读了《动物世界》,我知道“咴咴咴”是马叫声。

师:太好了!你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现在,老师先来做个示范,让小画家们带着欢呼声作画。

师:“叽叽叽,我是小母鸡,我的爪子像竹叶,我就画个小竹叶。”你能试着像老师这样,让不同的小画家们欢呼着作画吗?

生:咯咯咯,我是老母鸡,我的爪子像竹叶,我就画个大竹叶。

师:哈哈,老母鸡的声音不一样,竹叶也画得大一些,很好!

生:喔喔喔,我是大公鸡,我的爪子像竹叶,我也画个大竹叶。

师:画得好!小母鸡、老母鸡、大公鸡,都来画竹叶了。其他小画家呢?

生:嘎嘎嘎,我是小黄鸭,我的脚掌像枫叶,我就画个小枫叶。

生:汪汪汪,我是小花狗,我的爪子像梅花,我就画朵小梅花。

生:咴咴咴,我是小红马,我的蹄子像月牙,我就画个大月牙。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一群很有个性的小画家!再来读读书中的句子,我相信你们一定知道该如何突出每个小画家都画了什么。

生:(兴奋地、摇头晃脑地)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重音分别落在了“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上。)

【点评: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阅读感悟的方式之一。王老师用加入拟声词的方法对此处开展朗读指导,充满童趣。可贵的是,王老师引导学生想象动物们的欢呼,不是局限于简单的模拟声音,而是把拟声词带入句中,用仿说句式的方法呈现不同小画家的个性,妙趣横生。】

片断三:借助拓展,读出“画面”之丰富

师:除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雪地里还会有哪些小画家呢?它们又会画些什么?

生:小猫,它的爪子跟小狗的有点像,它也可以画梅花。

师:你的生活经验很丰富哦!

生:小羊也可以画月牙。

生:如果是小猪来,它画出来的应该是个猪蹄子。(众生笑)

师:他说得没有错啊。可是,猪蹄子印在雪地上会是什么样呢?

生:我学简笔画的时候发现小猪的脚印像剪刀。

师:那我们可以说——

生:小猪画剪刀。

……

【点评:课文列举了四个小画家,画出了四个不同的画面。显然,所画内容与小画家的特点密不可分,而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王老师执教时没有止于课文,而是在文本基础上做了一定的拓展。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借助拓展丰富画面是有必要的,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拓展的内容相对不够宽泛。其实,教师此处可以跳出动物界的范畴,让学生想象自己到雪地上作画的场景,那也是很有意思的。】

片断四:借助想象,读出“画音”之动静

师:这么热闹的画画活动,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生:它在洞里睡着啦。

师:青蛙不喜欢玩吗?还是它太懒了?

生:小青蛙在冬天是要冬眠的。到了冬天,青蛙就躲进洞里不吃不喝,要到明年春天才会起来继续活动呢!

师:哦,这下我明白了。这两句是一问一答,请两名同学来读一读,读之前先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哦。

(两位学生对读,教师请大家评议。)

生:老师,青蛙睡着了,刚刚他读的声音太大了,我觉得声音应该柔一点儿。

师:对呀,小青蛙睡得多安静啊,我们可别把它吵醒了。请你俩再重新读一次。

(刚才的两位学生再次轻声对读,回答的同学还加上了睡觉的动作。)

师:还加上了动作,真好!同桌互相练一练,看谁最体谅小青蛙!

(学生练读,展示。)

师:还有哪些动物也在睡觉,没有来啊?

生:蛇、刺猬、熊……

【点评:读书,不仅要读出画面,还要读出画面背后的音效。这,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王老师让学生评议同学们的朗读,一个学生随即指出最后一句不宜大声,因为不能吵醒小青蛙。由此可见,王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已经引导学生在关注内容与朗读声调的一致性。长期指导,学生的语感就会水到渠成。一首简洁明了的童诗,一节妙趣横生的课堂,一颗“读”出来的童心,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尽显。】

猜你喜欢

月牙小鸭竹叶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我和月牙拉钩钩
月牙湾
弯月牙
智救小鸭
造月牙
载在竹叶船上的童年
小鸭
竹叶沟怀古
学包圆锥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