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抓关键巧析文
2017-10-25高道军
高道军
摘 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学生遇到又长又杂的文章时常常感觉无从下手,有时我们需要打破常规,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处,如抓“题眼”、抓总起句、抓过渡句、抓总结句来巧妙地分析文章。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关键处
平时阅读某些文章时,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文章又长又杂,不知从何下手。的确,这是多数学生经常感到为难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认为,除了要掌握常用的阅读方法外,有时还需打破常规,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处,巧妙地分析文章。
所谓关键处,是指在文章当中能够概括文章主旨、解释文章中心、展示文章脉络、标示句段关系的词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挖掘一两个能够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作者创作目的的关键词句,以关键词句为抓手,牵出对全篇的解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视内容的思想情感,还要注重语言形式和方法。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具备领会文章主旨的能力,能分析文章的表达方法、主题思想和语言形式。文章是以字词句段篇的形式存在的,了解内容,领悟情感,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因此,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学习语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有效策略。那么,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文章。
一、抓题目中的“题眼”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篇文章的题目中具有画龙点睛、统领全文的重点词,即是“题眼”,它不但揭示出文章的重点,也往往揭示出文章的中心。因此,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不要忙于切入文章内容,而是花费些时间分析题目,抓住“题眼”,深入挖掘,读懂文章。例如《将相和》一文,我们可先围绕题目提问:“将”是谁?“相”又是谁?“和”是什么意思?然后,带着疑问通读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题眼落在“和”上。抓住题眼“和”字,进行一系列思考:将、相为什么不“和”?怎样“和”了?“和”了有什么意义?这样深入理解文题,归纳主要内容就可提煉出文章的中心。
二、抓文章中的总起句
总起句是指在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的开头的一句概括全文或全段主要内容或中心的话语。总起句有三种类型:有篇的总起句,有段的总起句和节的总起句。阅读文章时,我们要善于抓住总起句,从而准确地把握整篇或整段文章的主旨。例如,《庐山的云雾》一文中第二、三自然段就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第二自然段用了一个总起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概括本段中心,再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来突出不同方位的庐山云雾的独特姿态。第三自然段先总说“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然后围绕这一中心,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以“轻烟”“银河”“白马”“冰山”刻画云雾变化之多,用“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又变成了……”强调云雾变幻之快。抓住文章的总起句,就能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抓文章中的过渡句(段)
在写文章时,为了使段与段之间衔接、转换自然,我们需要运用起着桥梁作用的过渡句(段)来承接上文,开启下文。在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抓住文章中的过渡句(段),不仅可以理清文章的层次,而且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秦兵马俑》一文中,第三自然段“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就是过渡段。我们先读懂这段文字的内容,认识到它的前半句总结了第二自然段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下半句总领了第四至十自然段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通过前后延伸,总结归纳,就能准确地把握秦兵马俑的特点。
四、抓文章的结尾
不少文章在结尾处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我们可以抓住它,“顺藤摸瓜”读懂文章。例如在《海底世界》一文的结尾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阅读时,我们可以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八个大字,图文结合,认真品读课文,边读边展开想象,深入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怎样奇异?物产如何丰富?我们仔细研读2-5自然段,抓住海底“宁静”但戴上水中听音器却能听到动物们的“窃窃私语”,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植物差异大,海底地形复杂等进而体会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抓住海底动物、植物、矿产与稀有金属来体会海底世界的物产丰富。
综上所述,我们在分析文章时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处,从而提高阅读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建新.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剖析与案例[M].太原:希望出版社,2012.
[2]贾志敏.有这样一群热爱语文的人[J].小学语文教学,2015(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