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读童谣承传文化
——《春节童谣》教学

2018-12-25胡红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糖瓜灶王爷腊八粥

胡红(特级教师)

【教学内容】

统编一上第八单元“和大人一起读”

【教学目标】

1.阅读《春节童谣》,借助绘本读物或相关资料了解童谣的文化内涵,产生诵读童谣的热情,感受“和大人一起读”的快乐。

2.通过不同内容与形式的阅读分享,感受春节习俗的魅力,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热爱与传承之情。

【教学流程】

一、温故:引入“童谣”和“春节”

1.以前,我们和大人一起读过《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小朋友们都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唱一唱。

2.这些广为流传的歌谣就叫童谣。童谣朗朗上口,有趣又好玩。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首跟春节有关的童谣,它叫《春节童谣》。

3.你了解春节吗?(生说各自对春节的理解)

小结:春节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又称“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每一年的春节在阳历里的日期不一样,但在农历里都是正月初一。

小朋友都特别盼望过年,读《春节童谣》,就会让我们想到过年的美好情景。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和大人一起读”内容引入,借助已有认知理解何为“童谣”,并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春节”,从而对题目《春节童谣》有明确的认识,干脆利落地进入新的“和大人一起读”内容。】

二、初读:读准童谣,了解童谣

1.这首《春节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先听老师读。(师范读)

2.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准字音。(生自由读)

3.开火车逐句朗读,相机正音。

4.这首童谣写了什么内容?

小结:《春节童谣》写的是从腊八到大年初二之间,人们迎接新年的一些传统习俗。

【设计意图:虽然是“语文园地”中的“和大人一起读”,但是仍然有着课内阅读的基本要求——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了解内容。不同的“和大人一起读”,对内容的熟知程度也有差异。此篇为传统文化的典型童谣,除了整体了解,还需要进一步解析。】

三、趣读:理解童谣,了解文化

1.指名读第一、二句。有哪里读不懂的吗?

出示: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2.“腊八”“腊八粥”分别是什么意思?又有哪些习俗呢?请看绘本《腊八节的故事》。

教师节选讲述:

农历十二月又叫腊月。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喝腊八粥。煮腊八粥要用各种米和豆子:白米、黄米、江米……红豆、绿豆、芸豆……还可以加入喜欢的果子,如大枣、花生和杏仁等。熬啊,熬啊,熬成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让你喝了一碗还想喝。

腊八粥里的东西都是有说头的,桂圆象征富贵团圆,百合象征百事和睦,红枣、花生比喻早生贵子……

腊八粥是用来提醒人们珍惜美好生活的。这个习俗有个传说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瞌睡虫”和“没底锅”。究竟是个怎样的故事呢?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去读读这个绘本。

3.过了腊八就是年,多么让人开心呀!让我们拍着小手,读好这两句。

【设计意图:关于“腊八节”,可以借助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本环节中教师是借用绘本《腊八节的故事》来介绍的,选择绘本中的部分章节读给学生听,讲到故事关键处却戛然而止,学生阅读的兴致被激发,自然会找书自己读。】

4.春节习俗就像一个万花筒,各地过节时的吃、穿、用、娱乐都有一套自己的规矩。童谣接下来八句话的内容说的就是临近春节的一些习俗。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你读不懂的习俗。

出示: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1)关于“糖瓜粘”。

小朋友们猜一猜,“糖瓜”是什么样子的?腊月二十三,人们为什么要吃糖瓜?(播放视频:糖瓜的制作)

原来,糖瓜是用玉米糁熬制出来的,制作成功的糖瓜很甜也很黏,会粘住人的牙齿。难怪“糖”和“粘”都有个米字旁。(动画演示两个汉字,突出米字旁。)

关于吃糖瓜,跟灶王爷的故事有关。老师带来了绘本《灶王爷》,我们现在迅速看一遍,看看灶王爷和糖瓜有什么关系。(用实物投影展示,迅速翻看绘本。)

原来,糖瓜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关于“磨豆腐”。

出示图片,认识“磨”:这种表面有麻点的石盘就是磨,借助它,人们可以把黄豆磨成豆浆,再通过一系列工序做成豆腐。

我们的祖先非常讲究汉字的谐音。“豆腐”的“fu”读成二声就是“福”,读成四声就是“富”,过年做豆腐,还表示家家都有福,家家都富有。这也是我们汉字独有的文化魅力。

(3)关于“把面发”。

“二十八,把面发”,这里说到的“发面”,小朋友们相对陌生。发面,指面团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通过酵母充分繁殖产气,面团的体积就会膨大。发过的面蒸出来的馒头香甜松软,非常好吃。

(4)关于“熬一宿”和“满街走”。

中国人有除夕守岁的习俗。除夕之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称为“守岁”。守岁时你们家都会做些什么?

5.练读童谣。

(1)同桌互相拍手练读。

(2)男女生配合,打着节奏读。

齐: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男:二十三,糖瓜粘。

女:二十四,扫房子。

男:二十五,磨豆腐。

女:二十六,去买肉。

男:二十七,宰公鸡。

女:二十八,把面发。

男:二十九,蒸馒头。

女:三十晚上熬一宿。

合:初一初二满街走。

(3)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读?(跳皮筋读、和爸爸妈妈一起读……)

【设计意图:童谣中的习俗有些是学生熟悉的,可以一带而过;而有些学生不熟悉的,则要通过补充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部分地区的学生可能从没有听说过“糖瓜”,适当补充小视频,让学生知道糖瓜是一种用玉米糁熬制而成的糖,而这个画面正好可以帮助学生识记“糖”和“粘”的米字旁。一起阅读绘本《灶王爷》,重点了解糖瓜跟灶王爷的关系,既丰厚了童谣的内容,又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豆腐”的谐音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四、拓展:记诵童谣,传承文化

1.这是一首北京地区的《春节童谣》,如果你想对童谣中的习俗有更深的认识,可以读读绘本《北京的春节》。

2.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所以也会有不同的春节童谣。想不想听听其他地方的春节童谣?我们来听一首山西太原的《春节童谣》吧——

二十三,灶王老爷上了天。

二十四,刷下对子写大字。

二十五,家家户户糊窗户。

二十六,上街去割过年肉。

二十七,全家老小把脚洗。

二十八,糕儿馍馍两笸箩。

二十九,提上壶壶灌烧酒。

年三十,供上祖宗摆上肉。

3.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习俗。你知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时候怎么过春节吗?去问问身边的大人吧。

【设计意图:由童谣到绘本,由一首到多首,由书本到生活……阅读,需要“1+X”,这,应该是“和大人一起读”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糖瓜灶王爷腊八粥
祭灶节
———二十三,糖瓜粘
糖瓜不是瓜
买糖瓜喽
甜甜黏黏又一年
一起喝腊八粥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腊八节
过年啦
灶王爷的“脸谱”
敬灶王爷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