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协同创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机制与对策研究

2018-02-19李伟庆

商场现代化 2018年21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

李伟庆

摘 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演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重要意义,并深入地研究了基于协同创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机制;协同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有效增长点,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催生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新兴产业的战略布局,美国正在酝酿着一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跨产业技术革命,欧盟出资支持“绿色经济”,日本集中在食品医药、太阳能等领域排兵布阵。面对新形势,我国出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培育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研究的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具有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围绕产业发展的目标,研究多因素协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态演进机制,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明晰产业结构优化导向,实现经济转型,带动经济增长,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经之路。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推进建设制造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政策指引,为相关市场经济主体投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制造强企提供决策依据,政策和经济应用价值明显。三是国际竞争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试图掌控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领导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面对新的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二、基于协同创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机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科技知识、社会制度的条件下,以既有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为支撑,按照产业自身逻辑进行演进的机制。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机制,尽管学者们虽然提出了不同的诠释,但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集聚三要素得到了学者们的一致认同。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和制度协同创新的演进特征及其与主体的互动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机制解析为产业生命周期演进机制和产业区域集聚演进机制。

1.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演进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演进机制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与主体在市场需求、政府政策、技術创新的共同作用下,在产业萌芽、产业形成、产业成熟等生命周期不同时期的演进机制。在产业萌芽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消化吸收和掌握先进技术,积累和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产业形成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市场竞争规律的作用下,行业企业竞相开展技术创新,企业合作不断出现,专业化分工开始显现,政府开始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在产业成熟阶段,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企业间合作不断加快,产业开始演化形成集群,知识和技术流动加快,竞争优势开始增强,出现竞争效应。

2.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演进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演进机制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特定区域内集聚、演进发展的内在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是具有内生性,集聚企业之间开展良好协作和交往,资源共享和信息互动,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和网络环境。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企业和外部环境的互动交换,政府加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技术创新和产业资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快速形成,区域集聚效应开始发挥作用,这将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成为具有规模增速快、竞争力强的创新产业,发展成为国家和地区的主导产业,并带动上下游传统产业的发展。

三、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首先,政府通过积极政策法规来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调符合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以保障其实施与完善;在研发投入、金融税收和市场培育方面通过出台配套政策和相关制度,支持战略性新兴企业不断成长,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

其次,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协调和规范各方职责与权限,建立有利于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制,积极构建行业发展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信息和技术交流;积极攻关行业核心技术,并开展商业化应用。

最后,相关行业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与信息共享开展技术创新,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持格局,鼓励开展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在积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Daniel P. Forbes,David A. Kirsch. The study of emerging industries: Recognizing and responding to some central problems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1,26(05):589-602.

[2]Chun Yang. State-l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domestic firms in Shenzhen,China:Evidence from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industry [J].Cities,2014,38:1-10.

[3]曾繁华,彭中,陈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最新进展文献综述及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4):155-160.

[4]兰茹佳,朱英明.金融支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财贸研究,2013,02:110-113.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
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法
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人才需求及培养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