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提升盲校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2018-02-19孙国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同音字盲生盲校

● 孙国

《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体现了“坚持以残疾学生发展为本,立足全面发展”的理念,并强调要立足于残疾学生“能做什么”,开发潜能,补偿缺陷,从心理康复和“四自”精神培养角度努力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促进视力残疾儿童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因此,作为盲校教师,要从视障学生特点和需要出发,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这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所在。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与观摩中,对如何落实新课标“以生为本”精神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从学生生理特点出发,强化缺陷补偿,提升学生多感官能力

受视力缺陷影响,视障生无法通过视觉接收外界信息进行学习,但他们的听觉、触觉等往往更为敏锐。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视力损失程度,结合正确的教育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听觉、触觉等多器官作用,有效补偿视力缺失。

全盲学生非常渴望了解明眼人所谓的五彩世界。虽然他们无法看到,但教师借助语言或其他方法同样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色彩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味。比如,教师可将颜色的寓意教给学生,如红色通常代表着热情、活泼、张扬,容易鼓舞勇气;民间常用来表示吉祥、喜庆之意;红色也有警示的意思。然后,可以请低视力学生谈对颜色的感受,把他们的感受传达给全盲学生。也可以借助全盲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感知色彩与生活现象的关联。如闻到焦糊难闻的味道,告诉他们烧焦的东西通常是黑色的;举行婚礼时,在喜庆的音乐、吉祥的祝福声中,新人通常会穿红色的衣服、在家里贴大红喜字等。借助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充分利用其他感官补偿视觉缺陷,能够让全盲生也初步感知到世界的多姿多彩。

二、从学生知识基础出发,创设学习情境,提升学生字词辨析能力

视障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受阻,储备知识、形成能力的时间一般要晚于普通学生。对于视障学生来说,由于主要靠听觉来学习课文,对同音字词的辨析就极大地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务必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基础出发,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字词辨析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1]

主动探究

在一节识字课上,教学“角”时,教师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知道角吗?”学生都一致回答知道。教师追问:“角是什么呢?”部分学生兴奋地跺起了脚,部分学生说一毛钱就是一角。这一片段反映了视障学生学习拼音盲文导致的对汉字同音字的理解差异。这也是角那也是脚,到底“角”“脚”如何区分呢?授课教师以设问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让大家都有话说,同时也使学生对一音多字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所知道的jiao全部写出来,大家一起来分析思考、逐一讨论。通过本节课,学生既认识了几何概念角,又学会了如何区分汉语中的同音字在不同环境表达的不同意思。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有效破解了同音字教学难点,同时也帮助盲生形成了初步的思辨思维和习惯,再经历类似的事情时,他们就学会了思考,并进而提升与明眼人交流的能力,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

三、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鼓励动手操作,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盲校新课标鼓励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视障学生由于缺乏对事物的形象感知,通常空间感弱,但记忆力相对较好。对于新鲜、生动、有趣的事物,他们都会特别关注,也会产生一探究竟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盲生这一认知规律,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操作,逐步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实物、模型和动作、语言等直观教学手段,逐步使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2]例如,学习《爬山虎》一课时,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爬山虎,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授课教师首先拿出爬山虎的一部分让学生观察或触摸,并说说自己所认为的爬山虎的样子,同时思考其与什么植物相类似,相类似植物有什么样的特征,学习《爬山虎》时应考虑到哪些方面,两种植物之间存在什么不同等,然后再让低视力学生观看视频资料,把爬山虎爬的过程叙述给其他学生。然后,利用自制教具模拟爬山虎爬的动作过程,让学生触摸感知。最后,再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课文朗读,体验爬山虎的攀登精神。课后,还要求盲生仿照课文作者的方法去观察一种植物,通过听、闻、触等多种方式寻找这种植物的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总之,从具体形象感知到语言描述,从听到做,通过文字描述进行感悟,让学生从中体会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提供合适的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3]能够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推动盲生不断地探究新现象、思考新问题,提升自己的素养。

作为盲校语文教师,应当细研学科课程标准,挖掘学科教育原点,准确理解课程性质、特征、基本理念,保障学科教学不偏离教育方向。盲校语文课标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理念要求,因此,教师应采取分层分类、个别化教学、直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参与学习,发挥学生多重感官功能,开发优势潜能,同时促进学生良好情感和品格形成。

猜你喜欢

同音字盲生盲校
面向语音合成的藏语同音字研究*
信息技术整合学科在盲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六个维度提升盲校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效——以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为例
基于盲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培养
体育课中提高初中盲生身体素质的实践
同音字 我会分
同音字
耳听为虚,细辨为实
富阳“五老”文艺团关爱盲校孩子
浅谈盲校学生同伴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