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融合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
——徐州市鼓楼区教体局赵智红局长访谈

2018-02-19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鼓楼区随班特教

● 本刊记者 戴 明

赵智红,1970年9月出生,江苏徐州人。现任徐州市鼓楼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记者:赵局长您好!鼓楼区是“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近年来,围绕“建设基础教育强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不断优化教育体系,提升各类教育的发展水平,特殊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请您介绍一下鼓楼区特殊教育发展的概况。

赵智红:鼓楼区委区政府一直关心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积极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鼓楼区特殊教育事业起步于1986年,最早是在牌楼小学内附设1个培智班,经过两年的实践摸索,1988年9月经徐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挂牌为徐州市牌楼培智学校,其后历经两次搬迁,2002年6月迁入现址。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教职工24人,是徐州市主城区唯一一所集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

30年来,徐州市牌楼培智学校坚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为智障孩子撑起一片蓝天”的办学思想,坚持“能生存、会生活”的办学思路,共接收600余名智障孩子入校就读,绝大部分孩子实现了能生存、会生活。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徐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徐州市特殊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记者:《残疾人教育条例》和国家及江苏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都明确要求“特殊儿童少年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鼓楼区如何因地制宜,保障特殊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赵智红:截至2018年9月,我区义务教育阶段有各类随班就读学生120人,我们抓住实施《残疾人教育条例》和二期提升计划的契机,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分布情况,按照各学段全覆盖的原则,率先布局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并将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建设作为省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项目进行申报,努力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截至2018年10月,我区建成10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覆盖学前、小学、初中各个学段,每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向周边辐射2—3所普通学校及幼儿园,为特殊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提供最少受限制的环境。

随着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推进,各设点学校紧扣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多方位大力宣传融合教育理念,形成校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支持融合教育的合力,营造了融合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此基础上,我们着力强化融合教育发展保障体系。一是构建特教发展组织体系。成立了特教发展指导中心领导小组,由区教体局、残联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区财政、人保、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组员,统筹全区特殊教育工作,同时将融合教育工作纳入年度教育视导范畴;成立了融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教体局牵头,区特教指导中心具体落实,各类学校和特校共同参与,指导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做好资源教师的专业培训,定期开展特教巡回指导工作;成立了特殊儿童入学鉴定委员会,由区残联、卫生、教育多部门协作,建立特殊儿童少年发展评估团队,提供以医学诊断报告为基础的教育综合评估,提出最佳教育安置形式的建议;成立了融合教育专家委员会,由教体局牵头,以医生、心理学专家、特教教师等专业人员组成专家支持团队,负责协调和指导特殊儿童少年的教育康复、课程设置与研究、IEP计划制订等工作。

二是规范融合教育工作流程,普通学校、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普校组建校内融合教育工作团队,根据学生的入学评估情况进行合理化安置,为已认定的特殊学生建立档案,按照《鼓楼区特殊学生随班就读档案手册》,做好一人一案。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定期开展巡回指导,与普校教师及家长共同做好IEP计划的制订与调整。全区融合教育发展水平在特殊学生动态安置中得到提升,如:特校学生满足条件,可按流程回归到普通学校中;随班就读的学生,也可以接受临时的抽离式或个性化教育,满足特殊教育需要后,重回普通班级继续学业,切实做到“最适当安置”。

我们把促进融合教育向幼教、职教两头延伸作为工作重点。为更好地让特殊儿童得到早期干预和康复,我们积极开展学前融合教育试点。2017年我区先后在2所省优质公办园、2所教育部门托管的私立园开展学前融合教育试点,每年龄段接纳1—2名特殊儿童进行半日制学前融合教育,每所试点园最多接纳6名特殊儿童。现接纳特殊儿童的幼儿园已达11所,23名特殊儿童全日制在园融合,12名特殊儿童采取半日制融合的方式参与园所集体活动。区特教指导中心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多部门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支持、规范学前融合教育的开展。如:班额上的照顾(每接纳1名特殊儿童可减少班级3名普通幼儿)、特殊儿童评估认定(在徐州市残联0—6岁康复系统名单之内)、日常保教与康复训练的交融、资源教师岗位职责、无障碍空间的设施要求等。

为更好地促进特殊学生就业,我们积极推进职高学段融合教育。区特教指导中心根据本地职业教育资源,统筹规划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的初中毕业生可采取注册入学的形式,进入职高继续学习。通过财政购买公共服务方式,为承担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职业学校教师发放必要的工作和交通补助。我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推进职高学段融合教育。一是区特教指导中心开设中职办学点。重点开展手工皂制作、面点制作、物业保洁、洗车美容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面点制作与周边企业、医院、服务场所签订供销计划,进行订单式销售;物业保洁则通过区残联与物业公司,为其进行委托式培训,确保学生接受培训后即可上岗工作;洗车美容专业的学生,由区残联推荐就业。二是与徐州市第二职业中学开展走班式教学探索。区特教指导中心与该校在餐饮服务、物流服务、面点制作等专业,开展走班式教学探索。采取双向互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定期聘请职业学校专职教师到特教中心授课,选送适合参与职业学校随班就读的优秀学生,每周到职业学校跟班学习两到三天,其余时间在特教中心接受课业辅导与巩固提升。

记者:区域融合教育的推进还需要跨机构、跨部门、跨专业合作。请您介绍一下,在推动融合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鼓楼区是如何构建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有效促进普特融合的?

赵智红:一是建立并完善特殊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出台发展融合教育的政策举措。我区2017年12月出台了《关于建立鼓楼区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并于2018年3月首次召开特教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区教体局副局长召集,成员由编办、发改局、民政、财政、人保、卫计委、残联、教育八部门业务领导组成,每学期召开一次会议。区特殊教育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统筹解决全区特殊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协调整合各有关部门力量,创新机制,指导全区做好特殊教育工作。自2016年起,我区在全市率先落实随班就读学生8倍生均经费足额拨付,有效保障了特教事业的发展。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可按不超过当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10%增核绩效工资总量”政策、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招聘、随班就读学生生均经费补助、巡回指导教师课时补助、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年度考核等在联席会议统筹下全部得到贯彻实施。

鼓楼区人大代表视导

二是组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加强融合教育工作的组织与指导。鼓楼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由区教体局联合卫计委、残联共同组建,邀请教育、卫生、心理、康复、社会工作等方面专家、教师担任。主要职能是对本区域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实施、教育质量评估等提供专业指导,提出政策建议;依据申请对辖区内适龄特殊儿童少年进行教育评估(学生需提供三个月之内的有效医学诊断报告),提出入学安置、转衔建议,对特殊学生的个别化教育方案进行论证,提出实施建议;根据实际需求,为特殊学生家长及资源教师提供咨询服务等。特殊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及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成立为全区融合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记者:在推进融合教育工作中,鼓楼区还研究制定了一些特惠性政策措施,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破解融合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难题,请赵局长具体介绍一下。

赵智红:为促进融合教育全面推广,我区结合区域实际和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鼓楼区特殊教育资源总体规划布局方案》《鼓楼区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制度和规定》《鼓楼区普通中小学融合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标准》《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校工作职能》《融合教育资源教师岗位职责》《鼓楼区关于随班就读学生生均经费拨付标准的通知》《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工作职责》《关于加强鼓楼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培训方案》等文件,破解制度难题,让融合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既从政策保障的角度对融合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又明确了每一个责任主体的职责和权利,有力有效地保障了全区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鼓楼区随班特教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浓墨淡彩總相宜——南京鼓楼区城市规划展览馆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