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的“三点”策略
2018-02-13陈报南
陈报南
摘 要: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根本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离不开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科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论文立足于物理教学实践,提出“三点”策略,即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明确学生的“痛点”,提高学生学科能力;关注学生的“痒点”,不断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兴趣点;痛点;痒点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1-0007-4
上好一堂精彩的物理课,是每一位物理老师的追求。通常我们会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和教学素材的选择、课堂情景的设置、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安排、课后作业的设计等方面作出努力,这是从一堂课的流程角度,对每个环节方面进行考虑。如果我们变换一个思考角度,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思考一堂优秀的物理课,让学生变得好学、乐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则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1 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学不好物理,首要的问题就是对物理缺乏兴趣。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得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因此,要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
1.1 创新实验教学,提高兴趣
在高中阶段学生一般具有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结合物理学科的知识特点,适当地增加学生喜爱的实验课、多媒体演示课等内容,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悬念,进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根绳子挂一个重锤来做实验。先将重锤拉开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老师的鼻子,老师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重锤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感到担心,生怕重锤会碰到老师,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这样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做好准备。
1.2 引入物理故事,培养兴趣
课堂伊始,用相关的物理学故事引出教学内容会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倍增。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震撼人心、引人深思的故事,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进入《动量》一章的学习前,教师可通过以下两则故事来进行导入:其一是2014年一架隶属于尼泊尔西塔航空公司的客机在起飞后与飞鸟碰撞,16名乘客与3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其二是2017年6月一架隶属于美联航的客机在起飞五分钟后,遭遇飛鸟撞击,导致引擎起火,该客机被迫折返降落。这两则故事情节相似,都是因为飞鸟撞击,学生定会对其中的原因感到好奇,迫切地想知道为何小小飞禽会有如此巨大的威力能将飞机击落,激起了学生对该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
1.3 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情景式教学以其“乐于参与,积极探究,交流与协作”为特点的学习方式为教师所青睐喜爱。物理情景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这就是情景教学的核心所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直接把所教授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而是需要创造一个惟妙惟肖的特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处于这样的问题情境,产生疑惑后自主地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并在充分收集各类证据的基础上证实或证伪提出的假设,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情景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一直对学习充满兴趣,兴趣会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创设出不一样的问题情境。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创设的情境应该以故事情境为主,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就需要适当地创设实验情境。问题情境创设得越贴近学生的具体情况,就越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的也就越多。例如,在演示机械波的传播时,除了可以电脑演示外,还可以通过挥动绳索来模拟波的传播,也可以组织学生来一次“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生们互相连接着,随着“鸡妈妈”的左右走动,尾部的“小鸡”们形成“人浪”。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观察、参与活动的兴趣就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借助学生亲身的经历,教师用轻松的方式攻克了“质点振动和波的传播的关系”这一难点。
1.4 开展探究学习,发展兴趣
高中物理教育目标要求激发学生对探究学习的兴趣,那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明白探究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还要重视实践探究活动,通过实践强化学生对探究的体验,提升探究能力。最初教师要选择一些恰当的探究课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强化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在刚接触探究学习时,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宜的课题,让学生有一些成就感。当学生对探究有一定的意识、思维,掌握相应的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将自主选择探究课题的机会留给学生,全面培养其探究能力。
物理教学应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培养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为目的。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渔”作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光有学习兴趣还不够,还必须授之以良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辨别分析、综合概括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不断变换学习方法,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 明确学生的“痛点”,提高学生学科能力
学生所担心的、纠结的、困惑的问题,就叫“痛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意味着已经解决了学习中的所有问题。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听不懂老师上的课,不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学习物理的方法比较单一,学习成绩没有明显的改善,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学生的“痛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其“痛点”是不一样的。endprint
2.1 针对基础差的学生的“痛点”
物理薄弱的学生的“痛点”,就是基础知识都听不懂。当前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而社会又将学习目标过分功利化,往往导致学生深陷消极情绪的漩涡而不能自拔。对这类学生,可采用以下策略:
(1)培养自信心,形成物理学习的动力源泉
对物理薄弱的学生来说,克服物理这个难关需要有较强的自信心,他们迫切需要教师细致的关照和肯定。因此在课内、课外,教师应更加关注和鼓励这些物理薄弱的学生,帮他们树立“我一定能够学好物理”的信念。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适当地调整标准,多元要求,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滋味,从而增强自信心。其次,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也应重视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将学生看成是具有潜力的个体。而且这些潜力可以自主地修复学生自身的问题,教师只有重视并关注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才可能去肯定学生,也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改善师生关系,以师爱影响物理薄弱的学生
大多数物理薄弱的学生,对物理教师均有较深的成见或误解。一般来说,物理薄弱的学生会存在一种自卑心理,平日受到的表扬较少,对批评较为敏感。所以,教师首先应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尊重他们的人格。课堂上,我们要经常关注他们,通过言语和神情传达我们的鼓励和肯定。此外,通过课间的谈心、作业的面批和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帮助学生肯定自己。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当这些缺失性的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到了满足,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才能够形成。这样,以师爱引导、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让他们把对教师的敬爱迁移到物理学习上去。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物理薄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
创造力来自于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只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东西,他才津津乐学。当学生乐学,也就形成了学习的主动性,就会主动探寻未知的世界。所以,物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境。从导入到新概念的呈现,从课堂提问到实验探究,都要建立在学生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由于物理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水平,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科的过程中,难免在遇到问题时会产生挫败、自卑、沮丧等消极情绪,为此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和知识呈现的方式,使之符合学生的学习进阶,这样就能够缓解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消极情绪,重塑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产生更多的积极行为。
2.2 针对基础好的学生的“痛点”
基础中等或以上的学生的“痛点”是:几乎没有拿到过高分,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与特点。针对这类学生,可采用以下策略:
(1)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掌握学习方法,就可以加速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进程。运用分类概括法,明确有关物理概念的逻辑关系。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用分类概括方法,借助图表,对相关概念进行分类。运用对比分析法,深刻理解有关物理概念的本质区别。物理概念大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理论论证而形成的。概念是判断、推理的基础,也是研究物理现象和论证的基础。在学习概念过程中,往往容易感知、理解有关概念的共同因素,而不容易感知、理解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例如,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学生容易感知,但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把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混淆,运用对比分析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就不会混淆了。
(2)重视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为了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思考、钻研,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不僅要“创设问题情境”,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设疑”只是启发学生思维,而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是他们实现对教材认识发生质的变化的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使学生具有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
(3)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物理学科的内容纷繁复杂,既有抽象的概念和定律,又要运用实验方法和数学工具,同时还与生产、生活内容联系紧密。因此,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同化新知识,从而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只有真正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的演变规律,才能提升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在进行物理学科的学习时,只是简单地知道物理公式或定律的解题作用,而不理解物理知识的演变过程,这种学习对学生产生的作用是不可持续的。一个物理概念其本质的总和是概念的核心,概念所存在的现象总和是概念的载体,只有充分掌握概念的核心和载体,将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的本质,应用这个物理概念。学习物理公式和定理时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反复运用──正用、反用、变用和严格训练,精确地理解条件与结论的联系与转化,才能牢固掌握这些定理和公式,才能灵活应用。
3 关注学生的“痒点”,不断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在物理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痒点”就是满足学生不断学习物理的欲望。学生的需求是在不断提高的,他们首要的目标是通过“学考”,其次是为了“高考”,最后才考虑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长期以来,为了“考试”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做得比较好,而为了“核心素养”的提高,我们却很少努力去做。但是,“考试”只是暂时的需要,“素养”则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努力做到满足学生学习物理的不同层次的需要。真正成功的物理教学不是使学生会做题、会考试,而是使学生的物理观念深刻变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找到通向哲学的道路。因此,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就必须改变物理教学中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双基”的教学目标,把提高物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并将形成新的物理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等因素贯彻教学活动始终。endprint
3.1 重视物理核心概念的统领作用
当物理学科教学由物理核心概念统领时,学生能够形成终身受用的物理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要求教学的内容紧紧围绕物理核心概念,教学重心应该从讲授事实转移到重现、运用事实,学习重心也应该从了解知识转移到理解核心概念,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和深层次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观念和学科思维。
3.2 注重提升探究能力,教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
探究学习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类似于科学探究活动和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自己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从物理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项目,教師在教学中创建未知的“原始”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动手操作实验、收集与处理信息、讨论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3.3 关注科学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
物理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呈现一系列结论,也要向他们展示得出这些结论的过程。学生通过对过程的了解,不仅获取了信息,而且得到了证据,同时也学到了方法,甚至更新了自我,使学生乐于求知、善于求知。学生在用物理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有效掌握理性客观的科学思维方法。因此,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应该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引导学生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深谙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具有的育人价值,准确理解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把握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属性及内在联系,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教学是知识的传授和思维的训练,是观念的提升和品格的示范,是引导学生把信息变成知识,知识转向智慧,智慧改变命运,最终实现对人价值的体现和唤醒。
参考文献:
[1]林明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4-6.
[2]黄胜利.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J].中学物理,2003(3):11-13.
[3]余华云.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探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10):2-4.
[4]王大春.提高学习信心 控制逆反心理[J].中学物理,2017(2):11-13.
[5]谢爱忠.激发物理探究学习兴趣策略与实践[J].中学物理,2016(6):43-44.
[6]王高.物理核心素养培养浅探[J].物理教师,2016,37(12):15-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