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
2018-02-12杜麒
杜麒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在外务工导致儿童与父母分居两地,寄居在亲人家庭或托管机构中的学生群体。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到城市参与工作,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将从引导寄居家庭正确教育孩子、教师及时关爱与呵护学生、社会要提供便要的关注与支持三个角度来分析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教育对策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替父母实施家庭教育的,但是“隔辈亲”很容易导致家中长辈溺爱孩子,使孩子自私自利,不懂谦让。而且,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安全感,所以会产生自卑心理,严重的话,学生会选择通过一些过激行为引起他人关注,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品行问题。不仅如此,父母本是孩子最好的朋友,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但是由于父母并未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农村留守儿童不知道应该向其倾吐自己的心事,这就使得孩子逐渐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当孩子看到其他同学家庭美满时,他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与自卑感会更加强烈。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教师应该制定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措施,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一、引导寄居家庭正确教育孩子
有部分寄居家庭对孩子心怀内疚,想以己之力弥补学生缺乏的家庭关爱,所以出现了溺爱学生的问题。不管学生犯了什么错,他们都会选择宽容与谦让,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变得无法无天,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寄居家庭的教育方式将代替学生家长的亲子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智发育与品质生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引导寄居家庭正确教育孩子,既要关心与呵护农村留守儿童,还要客观分析学生的对错,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如本班有一名学生便在自己的爷爷奶奶家长大,接受隔辈亲人的教导。然而,通过观察,笔者发现这个学生的爷爷奶奶虽然是高知识分子,但是却十分溺爱孩子,从不批评,导致这个学生成了“小皇帝”。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及时与爷爷奶奶沟通,希望他们能够改变教育态度,客观分析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纠正与批评教育。同时,爷爷奶奶还应以身作则,给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向学生讲述科学知识,使学生接受知识熏陶。
二、教师及时关爱与呵护学生
新课改下的学校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看成教育统一体,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为此,教师也应该及时关注与呵护农村留守儿童,以学校教育实施心理健康辅导。农村留守儿童从小不在父母身边生活,这个特殊的成长环境导致多数学生都是十分缺爱的,这就需要教师以师爱来感化学生,成为学生信任的朋友、敬爱的师长,让学生愿意向教师倾吐心事,寻求帮助。
就如本班有一名学生轮流在自己的亲人家生活,导致学生一直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觉得自己始终是一个外人,无法融入家庭生活。渐渐地,这个学生性格变得十分孤僻,从不与人交流。通过接触,笔者发现这个学生的内心十分孤独,严重缺乏安全感,害怕自己被他人嘲笑成“没人要的孩子”。于是,笔者便对这个学生倾注了许多心血,每天都会抽出时间与这个学生谈心,聊聊这个学生的学校生活,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与心理状态。慢慢地,这个学生由一开始的闭口不言到后来愿意向笔者分享自己的生活,倾诉自己的烦恼。不管这个学生说什么,笔者都会耐心倾听,然后疏解学生的负面情绪,消除他的负面心理。不仅如此,每逢节假日,笔者都会向这个学生送上节日祝福,让他知道自己被重视、被关爱。
三、社会要提供便要的关注与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客观来讲,农村留守儿童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社会行为。所以社会力量也应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与关注,为农村留守儿童创设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与呵护。
从根本上说,要想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就需要各地企业与政府加强本地经济建设,让年轻父母在家乡获得职业发展机会,自愿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活动。另外,各地政府还需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法规制度與机构建设,从法律角度规范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与教育问题,通过优化农村寄宿学校、儿童托管单位等社会机构的环境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同时,各地社会各界人士也应监督农村留守儿童监管法律与教育机构的实施效果,以便保护学生。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的成长环境决定着他们要比普通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在越来越强调身心健康综合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正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通过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合作与分工共同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使孩子们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东雪.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商,2014(21):285.
[2]曹明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20(4):114-117.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心里健康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037)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