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2016-11-11吴丽亚

考试周刊 2016年86期
关键词:问题行为教育对策成因

吴丽亚

摘 要: 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妨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给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它具有一定的经常性和扰乱性,同该年龄阶段儿童的正常行为表现差距较大。儿童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问题行为不仅“难教儿童”才有,“好儿童”也可能有。为了减少和避免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父母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教养子女。在学校学前教育过程中,老师应对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关键词: 问题行为 成因 教育对策

一、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

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行为”进行了界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如下六种:(1)在心理学中,问题行为泛指那些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行为,一般包括那些使他人不可理解的行为及那些反社会的、破坏性的、分裂性的或明显顺应不良的行为。(2)指不符合社会规范并引发某种社会控制的行为。(3)指所有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4)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班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5)问题行为是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6)问题行为是指给家庭、学校带来麻烦,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容易导致品德不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不正确行为。

二、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

(一)引起儿童问题行为的内在因素

Eysenck提出,遗传在学生的问题行为上产生的重要作用。陈安福在《德育心理学》一书中,将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内因(不涉及遗传或生理方面的因素)概括为:(1)个性社会化过程迟缓、社会成熟度低、对学校、社会适应不良;(2)问题行为常由情绪紧张的心理冲突而产生和加剧;(3)问题行为的引起和加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许多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遭到挫折和失败的结果;(4)从小形成的某些性格弱点可能容易导致某些问题行为的产生;(5)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特点也可能成为产生问题行为的一个内部原因。

(二)引起儿童问题行为的外在因素

1.家长过多保护。

由于独生化的社会影响,子女在家庭的地位明显提高,家长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对子女普遍采取“过度保护”的养育态度。父母总是注视着孩子,唯恐孩子发生意外,压抑孩子活动的愿望,易使孩子出现依赖、顺从、退缩等问题行为;一味地娇宠孩子,使孩子的欲望不断膨胀,易产生自私、任性、蛮横的不良品质。

2.家庭气氛不和谐,家庭教育奖罚不当。

家庭感情气氛是家庭气氛中最主要的方面,是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的综合表现。不良的家庭心理与生活气氛是造成儿童攻击性行为、多动不安、违纪等行为及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三、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

(一)家庭教育的策略

1.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立即给予明确的结果。

孩子行为的后果不管是正向的或是负向的,父母都必须立即作出反应,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孩子不适当的行为。在这方面要注意以下两点:(1)后果要一致。后果一致性的概念是掌控孩子行为的关键。这包括要在不同情境、时间及父母之间的一致性。(2)自然与合理的行为结果。例如下雨不带伞会淋雨,父母只需在安全的范围让事情自然发展。合理的行为结果是指违反社会法则的结果,例如走路这遵守交通规则可能受伤。当父母需要干预孩子的问题行为时,可以自己设计一套合理的行为结果。和孩子说明合理行为结果时,应该强调父母与孩子双方的权利与彼此尊重。

2.父母有效的命令。

父母应做好以下几点:(1)说话算话:当要求孩子做什么时,父母给孩子适当的反馈结果(包括正向和负向的),表示自己所说的是认真的。(2)父母不要用询问或请求帮忙的方式说出指示,要以一种认真的语气,简单明了地表达指示。(3)不要一次给太多指示。(4)确定孩子注意到父母正在给指示,确定双方有视线上的接触。(5)在给指示前先减少会引起分心的事物。

3.关注孩子,多倾听孩子的心声。

当孩子完成父母的指示或命令时,父母要用关注鼓励孩子,即父母要立即对孩子的良好表现给予回馈。(1)一旦孩子顺从了命令或要求,立即鼓励孩子的顺从行为。(2)若发现孩子自动自发地把工作或家事做完,要给孩子特别正向的鼓励。甚至可以给他一点小小的特权,让他记得而且自动遵守家里的规定。(3)在每次给孩子命令时,都给予孩子正向关注。父母要学会“停、看、听”,即当孩子说话时,暂停手中正在进行的工作,注视孩子,提供孩子表达感受的时间和空间。

(二)学校教育的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十分复杂,纠正儿童问题行为的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任务。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同伴是学校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他们的认知和行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而学生的问题行为并非完全是个人缺点或不足的产物。不少问题行为是学校中人际交互作用的结果。要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可以从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入手。在实际的教育和生活中,必然存在教育和被教育、指导和被指导、领导和被领导的不平衡的关系,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所以师生关系的促进和改善也应该以教师为重点,建立具有以下特点的新型师生关系。

2.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

经常和家长保持良好的联系。孩子的问题行为包括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行为表现,老师和家长最能详尽地观察到这一表现。只有老师和孩子的父母经常保持联系和沟通,才有助于双方协助孩子健康成长。

儿童问题行为在全球范围内显得日益突出,无论是发达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成为国社会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儿童问题行为导致儿童学业失败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成年期的精神障碍,不仅给家庭和学校来麻烦,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要切实解决儿童的早期问题行为,必须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问题行为教育对策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失落的一角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