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江运用息风法治疗疑难眼病验案举隅
2018-02-09沈瑞翔吴改萍吕海江
沈瑞翔吴改萍吕海江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5级,河南 郑州 450000;
2 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6级,河南 郑州 450000;
3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吕海江,男,1950年人,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五届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师承于已故眼科名家张望之先生,从事眼科临床及教学40余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笔者在门诊上发现吕教授善用祛风法治疗眼科疑难病,疗效颇佳。
吕老师认为,风有外风和内风。风为阳邪,性主动,善行而数变,常兼夹寒、湿、热、暑邪伤人。外来风邪侵犯眼部,主要表现为目痒、畏光、白睛红赤,黑睛生翳等症状,多见于结膜炎、角膜炎等外障眼病,临床特点是发病迅速,变化较快,病程较短[1]。内风多源于人体内部阴阳失衡而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眼科临床上,内风与外风常常合而致病,表现为“动”,分为动态的“动”——眼部组织发生肉眼可察见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跳动,例如眼球震颤、胞轮振跳等疾病;静态的“动”——眼部组织虽无跳动,但偏离正常的生理位置,例如风牵偏视、上胞下垂等疾病。内外风合而伤人,导致眼科疑难重病,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吕老师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临床,在治疗眼科疑难风证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经验。下面举例介绍吕老师运用祛风法治疗的几则疑难病案。
案1患者赵某,女,16岁,河南通许人。于2016年7月6日首诊,以“发现双眼眼球震颤8年,加重伴视力下降3月”为主诉,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眼球震颤,震颤呈水平位,幅度不大,家长未予重视,未作任何治疗。近3月来,患者眼球震颤频率增大,视力下降明显,遂来门诊求治。患者证见双眼眼球震颤,呈水平位,视力不佳,查视力:双眼0.15,均不能矫正。面色白,雀斑较多,头发稀疏而黄,体型消瘦,月经周期短,约20天一行,经色红黏稠,经量较大,大便干,2~3日一行,小便正常,纳眠可,观其舌红少苔,切其脉细数而稍有力。
西医诊断:眼球震颤。中医诊断:轱辘转关,证属阴虚风动。治法:滋阴清热,平肝息风。处方:天冬12 g,麦冬12 g,钩藤20 g,川牛膝12 g,天麻12 g,全蝎6 g,蜈蚣2条,生白术12 g,石决明20 g(另包),蝉蜕10 g,伸筋草12 g,制鳖甲10 g(另包),醋龟板10 g(另包),茯苓12 g。15付,水煎分早晚温服。
二诊查患者视力:右:0.15,左:0.2,较前次有所提高,眼球震颤频率无明显变化,后枕部偶发轻微疼痛不适,舌红少苔,脉弦细,大便3日一行,未觉不适。上方去白术、茯苓,加炒僵蚕10 g,川芎12 g,白芍30 g,炒京子15 g。20付,水煎分早晚温服。
上方加减治疗半年余,查患者视力:右:0.25,左:0.3-1,放松状态下眼球震颤频率明显减少,幅度减小。考虑到病人学业紧张,将该方打分制水丸,方便服用,继服3个月,以观后效。
按:此病人是较为典型的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精虚损,加之学业紧张,又病久耗伤肝肾之阴,久则阴虚风动。阴津不能濡养目珠及其联属的筋脉肌肉,阴虚致极而生风,又阴虚不能制阳,则生虚热,故见眼球震颤,大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方中二门冬、鳖甲、龟板滋阴清热,钩藤、天麻、全虫、蜈蚣、石决明、蝉蜕、炒僵蚕、川芎镇肝熄风止痉,川牛膝祛瘀通经,引热下行,伸筋草、白芍濡养拘急之筋脉,京子清利头目,全方共奏滋阴清热,镇肝熄风之功。眼球震颤临床很难治愈,服药或手术疗法只能缓解症状,故嘱长期用药,以期减少震动频率及幅度,提高视力,扩大视野。
案2患者张某,女,60岁,河南郑州人。于2017年7月4日首诊,来时以“发现视物重影2天”为主诉,问其诱因,2天前因与他人吵架,加之连日休息不好而出现复视,头目轻微胀痛,既往有高血压病、多发性甲状腺结节,查血压155/86 mmHg,患者症见:视物重影,头目轻微胀痛,口苦,纳食一般,平素易生气,夜间梦多,大便正常,小便黄,观其舌边尖红,苔薄黄,切其脉弦数有力。西医诊断:①复视;②高血压病;③甲状腺结节。中医诊断:风牵偏视,辨证属肝阳上亢证。治法:平肝息风,健脾固本。处方:制白附子10 g(先煎),秦艽15 g,防风10 g,羌活10 g,木瓜15 g,伸筋草30 g,炒僵蚕12 g,全蝎6 g,蜈蚣2 g,黄芪20 g,乌梢蛇10 g,茺蔚子20 g,白芍10 g,甘草10 g。10付,水煎分早晚温服。
以上方加减治疗2月,患者复视完全消失,睡眠质量较之前明显提高,口苦症状消失,患者满意而归。
按: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中云: “人脏腑虚而风邪入于目,而瞳子被风所射,睛不正则偏视。”《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中亦云: “目珠不正……乃风热攻脑,筋络被其牵缩紧急,吊斜目珠子,是以不能运转。[2]”可见风牵偏视主要责之于正气亏虚,内外风合邪,阻滞经络而致病。此病人由于连日休息不佳,正气不足,感受风邪,又素体肝郁脾虚,肝风内动,外风引动内风,内外风合而致病,发病迅速。治疗上首要平肝息风,不忘健脾扶正,若由原发病引起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方中白附子、炒僵蚕、全虫、蜈蚣、乌梢蛇、茺蔚子、白芍平肝息风,秦艽、防风、羌活疏散外风,黄芪、甘草补益脾气,助邪外出,木瓜、伸筋草舒缓拘急之经脉,使偏斜的目珠恢复至正常位置。全方共奏平肝息风、健脾固本之效。
案3患者吴某,女,65岁,河南许昌人。于2017年3月12日初诊,来时以“双眼眼睑不自觉跳动1年”为主诉,此前在当地医院多次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迁延不愈,休息不佳时症状加重。患者症见:双眼眼睑 动,牵连口角抽动,面色少华,口唇色淡,头昏目眩,纳可眠差,二便调,察舌质淡红,脉弦细。西医诊断:眼睑痉挛。中医诊断:胞轮振跳,证属血虚生风。治法:健脾养血,柔肝祛风。处方:黄芪30 g,当归30 g,熟地黄30 g,白术30 g,茯苓20 g,白芍10 g,龙眼肉20 g,防风10 g,炒僵蚕12 g,钩藤30 g,天麻10 g,甘草10 g。10付,水煎分早晚温服。
此后以上方加减,连服1年,患者胞轮振跳基本消失,面色红润,身健有力。
按:胞睑属肉轮,内应脾胃,脾主肌肉,运化水谷精微以濡养眼睑肌肉,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患者年老体弱,后天之本运化不及,气血生成匮乏,不能供养胞睑肌肉,又血不养心,夜寐不安,加剧阴血的消耗。 《黄帝内经》云: “肝体阴而用阳”,肝木得不到充足的阴血濡养,内风自起,胞轮跳动不止。治疗上健脾养血为本,柔肝熄风为标,治本为主,标本兼顾。方中黄芪、白术、茯苓、龙眼肉甘温养胃,健脾益气;当归、熟地黄、白芍滋阴养血,柔肝熄风;炒僵蚕、钩藤、天麻熄风解痉以治标;防风既治内风,又善治外风,为风中之润药,祛邪而不伤阴,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标本同治,则脾运健,血脉充,筋脉柔,风自停。
《黄帝内经》云:“诸风掉玄皆属于肝”,无论内风外风,皆责之于肝。《内经》又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亏虚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脾气亏虚,升清无力,生化乏源,不能濡养在上的目窍,这是疾病之本,此时外风常常引动内风,内外风合而伤人,所致疾病病情复杂,治疗棘手。祛风法在眼科应用广泛,临床治疗应分清内风外风,虚实标本,实则泻其标,虚则补其本,标本同治。又风邪易兼杂他邪致病,治疗上应全面掌握疾病资料,随症加减,才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1]周尚昆,钟舒阳,王慧娟,等.唐由之研究员治疗风牵偏视的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20(2):94-95.
[2]彭清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1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