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工厂”理念的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2018-02-02李顺源彭裕红李成忠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双创实训大学生

李顺源,袁 野,彭裕红,李成忠,程 卫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践行的“教学工厂”理念是一种灵活、创新而富有伸缩性的教学理念,以先进的科技对学生进行“超前培训”,通过实践促进理论的提升;激发学生潜能,全面提高学生应变、分析和创新等综合能力[1],使学岗对应,课堂教学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

1 “教学工厂”理念

“教学工厂”理念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提出的一种新办学理念,即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与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融合了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与课程,取得了职业教育的成功,使学生能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真正实现了学校育材与企业用材的无缝对接。

2 “双创”教育与“双创”能力

“双创”教育即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2]。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以来,“双创”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时批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国务院常务会议议题中两次出现大学生创业内容,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刻不容缓。

“双创”能力即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具备良好实践技能基础上开创新事业能力;创业能力是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上,不断进取,勇于探索,使成果走向社会、走向实践的能力[3]。

3 基于“教学工厂”理念的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双创”能力培养

笔者根据“教学工厂”理念与教学经验,立足本土,结合我院高职药学专业特点,优化校内实训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双创”能力培养。

3.1 创新课程体系

开发基于“双创”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技能训练,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以药学专业对应的岗位(岗位群)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各岗位能力分解细化为能力点,进而通过项目设计,将能力点按工作流程重新组合,转化为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教学载体,突出“双创”能力训练,将研究型学习和创新研发项目引入学生实训,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同时,建设微课、资源共享课等新型开放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4]。

3.2 构建“学校—教学工厂—企业—互联网”四位一体的实训平台(见图1)

图1 “学校—教学工厂—企业—互联网”四位一体实训平台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制度和机制,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中心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立足校园、服务同学、促进就业、弘扬创业精神、培养创业理念为宗旨,通过广泛组织和开展各种就业指导、培训、创新创业指导、宣传、教育与实践等活动,努力营造校园就业、创业氛围,积极促进在校大学生与校外企业的交流,增强大学生就业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及竞争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大学生参与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创造机会。学校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以良好的激励机制和氛围吸引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学生创业。

教学工厂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引企入校,校企共建专业实训基地,对外开展专业服务,对接地方产业,承接企业项目,服务对象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对内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师带领学生团队承接企业的各种项目,由于有了“价格、质量、交货期”的具体限制,教师不断寻求新工艺、新技术,同时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时代性,避免教学和实际需求脱节。学生以学员和工人双重身份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具体项目进展不仅仅是教师考核学生,也是企业对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考核,确保学生真正具备行业需要的工作能力,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依托实训基地,成立食品药品研究所、创意创新创业生态园,服务地方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服务学生“双创”教育和创业孵化。

企业即校外实训基地。优选学校周边适合的企业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重要教学环节;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重点拓展四川省内、适度拓展省外学生集中地区的实训基地,使之成为产、学、研结合及学生就业的平台。

互联网即互联网创业平台。大学生基本具备一定网络知识和网络安全意识,极易适应互联网创业。网络购物的便捷性与直观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热衷于网络购物。因此,大学生可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利用淘宝、京东等相对成熟的电商平台进行创业实践,以此来强化“双创”教育,提升综合竞争力。

3.3 以赛促教,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学校逐步形成完善的学科竞赛体系,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在2015年将“双创”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与技能大赛,提高综合素质,激发创新创业潜力与活力。

3.4 大力开展“双创”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大学生“双创”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及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院积极拓展创业教育内容,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发挥创业育人作用,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依据创新精神培养和创业素质提升的根本目标,结合近年来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我院建立了“项目+团队+导师-研究型”教育模式(见图2),使得“双创”教育质量大幅度提升,成果丰硕。

图2 “项目+团队+导师-研究型”教育模式

(1)药学教学团队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3项院级自然科学课题、一项院级创新团队建设课题、一项横向课题和两项自立课题,其中横向课题给参与研究的师生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入;撰写发表十余篇科研论文,其中两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同时还开发了3项实用产品。

(2)通过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奉献精神等创业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在校期间,学生创业团队的“美丽秘密”项目先后获得学校第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和雅安市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学生团队充分利用互联网创业平台,建立网店并运作,自主开发新产品,步入社会后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4 反思

4.1 优点

4.1.1 学岗对应,无缝对接 依据药学专业就业岗位能力需求,创新课程体系,使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适应职业要求。校企合作共建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慕课等开放性学习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探究,实现近期岗位适应能力与长远职业发展能力相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4.1.2 有效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创新创业潜能 教学工厂提供完备的硬件设施与场地,实训基地定时开放,学生参与导师课题或自选研究课题,多途径、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项目工作,同时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项目研发成功后,选择性地在生产性实训中进行推广,让学生项目团队担任教师助理,显著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潜能。不断优化实训项目并将其产品化,带动学生创业意识培养。

4.2 不足

4.2.1 体制机制不健全 目前,各类院校往往仅有框架性的方针政策,而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与激励机制,使得学校、教师和学生在项目开发、孵化、实施过程中的“责、权、利”没有明确划分。虽然学生具有较高积极性,但教师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责任大、任务重、风险高,缺乏动力,故项目往往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难以进一步发展,不利于“双创”教育的全面开展。

4.2.2 师资匮乏 一方面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日常教学工作,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双创”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知创业整体流程与经营环节,还有一定创业实践经验,导致师资严重缺乏。

4.2.3 缺乏质量检测跟踪体系“双创”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双创”能力,目前对于“双创”教育质量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尤其缺乏对学生毕业后创新创业的跟踪评价,不利于后续“双创”教育的有效开展。

5 建议

5.1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建设

规范创业基地管理,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以多种形式扶持“双创”,建立质量检测跟踪体系,积极争取资金投入,为“双创”教育提供政策与资金保障。

5.2 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

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建立开放性教学工厂,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5.3 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双创”教育研究,不断提高“双创”教育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工教结合”,积极参与社会创新创业实践。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形成独特的“双创”教育与实践指导工作体系,为“双创”教育师资建设长远发展开拓道路。高校还应在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向“双创”教育倾斜。

6 结语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领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双创”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要有效提高“双创”教育水平,提升教师和学生“双创”能力,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去引导、激励和规范[5]。我院在创新课程体系、搭建平台、以赛促教、大力开展“双创”教育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为推进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鉴。

[1]李颖,刘佳,郭春明.新加坡NYP“教学工厂”办学理念对骨干高职的启示[J].价值工程,2014(13):243-244.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0.

[4]邹丽.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确保教学质量的会计学时间课程研究[J].会计教育,2015,11(22):123-125.

[5]陈月波.基于“双创”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职教通讯,2014(17):21-23.

猜你喜欢

双创实训大学生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大学生之歌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