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2018-01-29陈国庆
陈国庆
【摘 要】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钱学森说:“思维科学以及心理学和教育学才是智力开发的基础。”高士基说:“思维的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数学思维在思维科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笔者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数学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笔者就从自己对数学思维的理解出发,试着解析当前初中生面对数学学习时思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自己认为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建设性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48-01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俗话说:“知识无穷无尽”,尤其是数学,题海无涯,而且课堂教学又总是受时间与范围等因素的限制。当下,学生学习知识不是围着书本和教师转,就是陷入题海之中,不能自拔,不能多思考和多方面去灵活解题;或满足于一知半解,对概念不求甚解,做练习是依葫芦画瓢,不去领会解题方法的实质,或不善于把所学的内容归纳整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培养和发展,造成学生思维封闭、惰性、僵化、凌乱、保守。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训练是很重要的。
二、初中生数学思维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维不严谨和敏感
初中生的思维较为灵活,但其心志不健全,缺乏经验,因此常出现表达不严谨、无规律、散乱等问题。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听懂教学内容,对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也很清楚,但表达过程中却不能够完全按照规范的要求执行,而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解题,这就造成了思维混乱,解题中出现各种问题。而出现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把错误归咎为粗心大意,并未看清问题的本质。实际上,这是学生对数学思维的运用不当,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看待数学问题,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解题过程。
(二)思维不够发散和创新
与上述问题相反,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完全听从教师的指导,严格的按照数学的解题步骤和规律进行,表面上看,这些学生非常服从老师的教导,但实则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懂得变通,过于死板的表现。这些学生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通常比较单一,学习和解题的过程追求整齐划一的格式,严格套用固定模式进行,根据教师提供的解题步骤来解题,从不越雷池半步。然而当他们习以为常的条件和情况出现变化后,他们便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些过于完美化的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但是如果拘泥于这种思维模式中,不仅会增加解题的时间,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对学生数學能力的提高也不利,过于死板的思维显然是不能解决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的。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方法
(一)建立思维转化的网络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度
要想使初中生数学思维得到充分培养,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教师应理清数学知识网络,寻找出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握同一思想方法在各章节中的分布,对思想方法有一个综合的了解;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明确需要重点学习的思想方法。认真仔细地分析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在例题的解答过程中所体现的思想方法,从而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对思想方法渗透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
(二)设计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能力的同时,不要忽视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就是不墨守陈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位寻找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设想、大胆创造、标新立异,随时注意多方位思考,变换角度思维,使他们思路开阔,处于主动探索的心理状态,通过活跃的思维达到求异、求佳、求新。具体做法:除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练习与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型问题,通过寻求问题的结论、条件或某种规律,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设计程度型问题,培养学生敏捷思维能力
思维敏捷性是思考问题的主体能够对客观事物作出敏锐快速的反应。学生的思维是否敏捷,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是否适度,就是指设计要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准的“最近发展区”。如果教师在每堂课中都能设计出适度的问题,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思维的积极性也就会自然产生。
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如果安排在让学生求出方程x? -2x-3=0的两根为-1、3后,就问大家能不能找到根与系数的关系?这样,学生很难想到计算两根的和与积,激发不了学生思维,但若作如下安排:先出示两组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和不为1的两组,要求学生计算出方程的根,然后教师问:“观察笫一组(二次项系数为1),它们的根与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之间有什么共同规律?”出示方程ax?+bx+c=0,让学生用式子表示两根之和、之积;再让学生观察第二组方程,提问:“能否得出相似的结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一般结论。这样的设计问题照顾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回答踊跃、思维敏捷。
(四)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让学生取得较高的考试分数,大多数初中教师采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通常只关注题型的归纳和解题技巧的传授。而考虑当前形势,如果还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满足义务教育改革对初中数学的改革要求,也无法满足社会对新型创新人才的要求。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教师可以提倡一题多解。初中数学体系中包含许多类别的知识,各个类别的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提倡一题多解也有助于打破惯性思维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全等三角形》的定理与证明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证明方法,不只是局限于证明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也可以用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来证明,甚至可以先证明它是等腰三角形,再证明它是更加特殊的等边三角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谨记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解读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学会创新。
四、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目标,也是让学生的数学水平得以提升的最直接途径。无论是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还是对于几何问题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思维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5):88-89.
[2]都跃林.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11(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