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教师”视域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2018-01-29李珂玮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卓越教师师范生人文

李珂玮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上重要讲话精神,2014年教育部全面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并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该计划的启动旨在“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根据《意见》,可以看出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也是终身教育的前提,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除了给予学生必要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用较高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所谓“人文”,最直接的是指“人文科学”,包括政治、历史、文学、经济、法律、哲学等;“素养”包括能力、精神、气质.“人文素养”是指研究人文科学的能力、掌握人文科学的水平以及由人文科学表现出的人内在精神与品质.也就是说人文素养除了具体的人文知识,更多的是潜在的精神、修养,它制约并影响着人类的思想动态以及社会发展形态.概括而言,人文素养是以“人”为核心,“体现一个人对待自我、他人及社会的心理、精神和态度的修养”[1].而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便是“以人为本”,从单纯追求知识、科学,到正本清源,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关注学生和谐、全面、充分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人文素养”的核心——人,具有趋同的价值导向,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充分具备人文素养的下一代.而在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大量充斥着人的头脑,但是这些信息多数以碎片形式存在,人们的整体人文素养呈现下滑趋势.而当下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均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消费、消遣、游戏成为生活的主流,人文知识匮乏,人文情怀淡漠,人文精神缺失.因此迫切需要在岗前提升个人人文素养,以打造成未来卓越小学教师.积极探索“卓越教师”视域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策略,不仅利在当下,更功在未来.

1 完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

首先,推进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指出:“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整体性、综合化,小学课程应该以综合课为主,以利于综合开发学生潜能.这一特点决定了小学教师的素养一定具有综合性,“知识博、能力强、素质高的全科、全能型教师成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2].因此无论一位小学教师的专长是什么,人文素养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培养具有高人文素养的全科型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首先应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在2014年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中,杭州师范大学申报的课题是《师德·师能·师艺并重的小学卓越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的项目名称为《全科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天津师范大学的课题为《“U-G-S”模式下小学教育专业多能型、研究型教师培养探索》,大连大学的课题为《“1+X”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的课题为《基于UGIS联盟的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这些学校都致力于构建多能、全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对那些重视科学,轻视人文素养的院校,在本次改革中应该增加人文学科的比重.进行课程设置时,一方面要提高人文课程的数量,另一方面其广度也要满足小学基础教育的要求.另外,可以推广“2+2”培养模式,即在前两学年可以不分专业方向,向所有学生开设同样的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并增加人文学科课程的比重,以夯实学生人文基础,使其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随后两年再根据学生特长与兴趣,分方向重点培养,强化其“一专多能”之“专”.

其次,鼓励多途径多渠道获得人文知识.要将广泛阅读与经典阅读相结合,传统纸质阅读与现代电子阅读相结合.古人曰“开卷有益”,广泛阅读能够开阔人的眼界,丰富人的阅历,增长人的知识与涵养,促使人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广泛阅读”可以扩大人文知识的广度,对知识的深度追求则要通过“经典阅读”来实现.阅读经典是最高效率、最高质量获得人文知识的途径.所谓经典,是历史沉淀积累下来的,被公认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著作.阅读经典可以使读者最直接地获取人文科学的精髓,避免二手文献的误导,以及平庸著作对读者精力的分散.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人文学科相关经典著作,学生亦可以通过各类平台自主选择相关经典著作进行阅读.当下阅读形式主要包括传统纸质阅读与现代电子阅读.在互联网+时代,传统阅读仍然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认为,“书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长期积淀,而数字传播是以快速的形式给受众最新最快的信息,不是长期沉淀的结果,所以,阅读中重要的关键环节还是要靠纸质阅读[3]”.传统纸质阅读能够使人文知识长时间停留于读者的头脑中,促使其进行深度思考,也便于读者在纸面上进行批注,该方式是思想者的阅读方式.当然,在“互联网+”时代还应该鼓励学生运用现代媒体、现代手段阅读、探讨人文经典.如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微课、互联网等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阅读文本,并在平台上展开讨论.

2 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人文科学的认知能力与实践技能

首先,推动人文学科教学改革.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以师范生为中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变革.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着力提升师范生的阅读能力和赏析能力、分析能力.群文阅读最初应用于基础教育阶段,是指“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4].从形式来看,“群文阅读”的阅读层级是:对教材一单元文章的主题阅读——增加课外阅读,实现“一篇带多篇”——对整书阅读的“一本带多本”——从课内阅读教学延伸至课外阅读活动.“群文阅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方法,更是一种阅读方式.多文本建构了读者的整体认知;开放的文本与议题引导读者从答案的“一元”走向“多元”.在“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没有绝对权威、没有唯一真理,大家集思广益,在思想的碰撞中完成对文本群的多元认知与解读.“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可以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4]这种语文素养贯穿在人的终身学习之中,既是人的一种学习能力,也是人的一种人文气质.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群文阅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开阔阅读视野,提升思考能力,建构多元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群文阅读”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其教学形式与教育理念的精髓,便于其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能够轻松运用这种教学方法.

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人文素养不但要体现在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方面,还要体现在教育教学技能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其中“业务精湛”也是“卓越教师工程”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新生代师范生成长在网络时代,与电子技术相比,传统的教学技能是他们的薄弱之处.基本人文教学素养包括书写、诵读、演讲、写作、讲课等.强化“三笔字”作为师范院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除了开设必要的书法课程,还应该加强平时书法训练,以课外活动促进学生书写能力的提升.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每日一练”,开展“三笔字”书法比赛.在诵读与演讲方面,由于现代娱乐形式多样,语言文字沦为了“快餐”,学生难以静心沉浸其中体会语言的魅力,诵读与演讲变得味同嚼蜡.为了让语言文字成为“美”的享受,让人文教学成为“美”的艺术,提高师范生诵读、演讲能力尤为必要.首先夯实普通话基础.通过“普通话测试”,以考促学,使普通话成为日后教学中的示范语言.其次,开设经典诵读课程.教师在课上对经典人文篇章进行赏析诵读教学,并可将课堂延伸至课外活动,开展不同主题的经典诵读比赛.写作能力是师范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要素.应用文写作能力应成为师范生的培养重点,尤其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类文体、各类主题写作.大连大学教育学院每年都要举办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赛程包括说课、试讲、“三笔字”、口语表达等环节.该活动检验了教育教学技能,更调动了学生提高基本人文技能的积极性.

实践教学是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人文教学技能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师范专业的学生不但要会读书,更要会教书.教学技能一方面来自他人间接传授的经验与方法,另一方面来自直接的教学实践.校内试讲、校外实践应该成为师范生技能培训的常态.大连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逐渐摸索出一条从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到假日模拟实践,再到顶岗实习的渐进教育实践模式.该模式使学生逐渐从深入学校,感知校园文化,初步了解课堂,到走上讲台,独立讲授一门课程;再到参与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学校管理中,让其充分体验小学教育全过程;最后大四第一学期学生到小学参加顶岗实习,独立承担课程教学,甚至参与班级管理.这一套循序渐进的实践模式对学生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是重中之重.通过不同层次的实习,学生有效地将人文知识、人文精神转变成人文教学、人文管理技能.与以往只安排大四实习的培养模式相比,从低年段开始进行见习,有助于师范生在见习与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小学教育实践中对教师人文素养的要求,并反省自身人文素养的不足,从而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储备相关人文知识,提升人文气质与内涵.

3 培养小教专业学生的人文气质与精神情怀

人文素养不但体现在人文知识储备、实践技能培养方面,还应该表现在人的精神气质与人文情怀方面.“为人师表”之“师表”便是教师呈现的外在职业气质,它是教师内在人文情怀、人文素养的流露,因此应该在职前从精神层面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气质与情怀.

人文经典阅读除了是人文知识的来源的重要途径,还是提升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情怀,引导师范生树立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人类为什么需要哲学、历史学、伦理学、文学之类人文学科?不是为了提高人的素养,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开拓人的精神境界吗?是应当以人为中心的.”[5]阅读人文经典能够引发读者从一己出发,思考人伦社会,参悟宇宙天地.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弘扬了正知、正见、正道.经典中的人文知识是具体的,而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却是无形而又深刻的,阅读人文经典可以提升人的品位与精神气质.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他们通过阅读经典培养的人文精神气质有效地提升了个人的职业修养,使其能够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充分发挥其人文气质的感染力与影响力.人文经典中弘扬的正道有助于师范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而匡己正人,在未来工作中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当下对人文经典的阅读,不但是对人文知识的重构,更是对人文精神的重建.即便是阅读的过程亦能培养人的气质:对经典的尊重培养了读者敬畏之心,阅读过程之艰辛培养读者坚韧、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对经典的解读养成了读者思考的品质,这些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具有人文情怀、人文气质能够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以人为本”,以爱的情怀关心学生成长,尊重教育规律.

其次,创建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使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整合优化人文师资队伍,建立人文师资队伍共同体,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优质人文资源.如聘请校内优质人文教师,校外优秀人文学者,中小学、教研机构等人文教育专家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作讲座或者担任兼职教师.“卓越教师”之“卓越”表现之一便是用积极的人文精神、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建立人文师资共同体可以让师范生在岗前充分利用人文资源,领受人文大师的智慧与精神境界,使其成为师范生的人文榜样与人生楷模.同时通过观摩教育专家的人文学科教学,参加教育专家的人文论坛、讲座等,学生可以追踪前沿教育理念,掌握一线教学动态,领会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与教育哲学.良好的人文环境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人文活动来营建,板块可以包括文学、历史、艺术、心理健康、职业素养等.成立各类人文学科研习社,如创建文学社、儿童诗画社等,让学生进行文学、诗画创作,形式或展览、或比赛、或成立电子微刊.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特定主题开展演讲比赛、诗词朗诵会、历史文化知识竞赛等.多样化的人文活动为师范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无形之中引领了其学习的主要方向,避免了电子产品等对学生学习精力的过度分散.总之,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既需要大师的引领,又需要师生的共同营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还是从儿童教育教学角度,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都是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在当下“卓越教师”工程下,人文素养作为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更应该成为教育培养的重心.对人文学科知识的广泛学习夯实了人文素养的基础;对人文技能的熟练掌握与运用能够将人文之美传递给他人.人文情怀、人文气质的培养使师范生在未来工作中拥有高尚的道德、博爱的情怀、儒雅的气质.

猜你喜欢

卓越教师师范生人文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人文绍兴
园校一体,知行合 一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