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2018-01-26林天明徐美娟
林天明+徐美娟
【摘要】 目的 观察和分析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并对结果予以评价。方法 8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41例。对照组予以患者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患者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干预。治疗2个月后, 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下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 观察其恢复情况。
结果 治疗2个月后,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47, P<0.05);治疗组HAMD评分为(5.34±3.23)分低于对照组的(9.23±3.4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04, 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的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 提高其治疗效率, 促进其康复。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干预;老年抑郁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2.112
近年来, 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其发病率位居第二, 仅次于老年痴呆症[1]。老年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 如若不给予治疗, 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院选取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 探析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观察其治疗效果及HAMD评分情况。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老年抑郁症。家属和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41例。治疗组男20例, 女21例, 年龄60~79岁, 平均年龄(69.5±4.5)岁, 病程2.0~10.0个月, 平均病程(5.5±3.2)个月。对照组男20例, 女21例, 年龄60~79岁,
其平均年龄(69.5±4.5)岁, 病程2.5~11.0个月, 平均病程(6.5±3.2)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是否使用抗抑郁的药物对两组患者进行筛查, 如若患者在此之前未使用过抗抑郁药, 可以直接入组进行研究, 如若患者在此之前使用过抗抑郁药物, 应进行相应的洗胃, 观察1周后, 无异常情况可以入组进行研究。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使用艾司西酞普兰(H.Lundbeck A/S, 西安杨森制药分装, 国药准字H20100539)进行治疗, 初始剂量为5 mg/d, 随后根据病情进行调整, 在治疗期间, 不给予患者其他精神类药物, 如若有患者失眠, 可遵医嘱给予患者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物, 患者可继续使用其他治疗躯体的药物。
1. 2. 2 认知行为干预[3] 对照组仅使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使用药物的同时, 给予患者认知行为干预, 护理人员需每周进行2~3次认知行为干预, 每次持续时间因患者病情而定, 一般时间为1 h。认知行为干预:①根据主诉及患者的病例, 了解患者的病史;心理社会因素;全方面的掌握患者生病的原因及经历, 从而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②对患者进行认知的重新构建, 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及对自我的分析评价, 医务人员需对病情进行诊断, 护理人员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如放松疗法;生物反馈治疗等.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4] 将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 治疗2个月后,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如若患者负面情绪完全消失, 没有其他症状, 即为治疗效果显效;如若患者负面情绪消失, 其他精神类症状好转, 但未完全恢复, 即为治疗效果有效;如若患者的负面情绪仍未消失, 其他症状仍然存在, 且有加重的趋势, 即为治疗无效, 应及时调整方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分, 主要无、轻度、中度、重度四个指标, 其中如若患者的评分>35分为重度;24~35分即為中度;8~24分即为轻度;<8分即为无抑郁。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2个月后, 治疗组中患者治疗显效19例(46.34%)、有效20例(48.78%), 无效2例(4.88%), 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中患者治疗显效10例(24.39%)、有效22例(53.66%)、无效9例(21.95%), 总有效率为78.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47, P<0.05)。
2. 2 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的HAMD评分为(5.34±3.23)分低于治疗前的(30.23±5.7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2个月后的HAMD评分为(9.23±3.45)分低于治疗前的HAMD评分为(29.89±
5.6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04, P<0.05)。
3 讨论
老年抑郁症在目前仍是一个热点话题, 据相关研究表明, 大多数抑郁症的患者在生活中经常焦虑, 说明焦虑是老年抑郁症的诱发因素[5-7]。在临床上, 通常使用药物治疗, 通过药物使得患者的精神症状得以改善, 从而促进其康复。药物的选择十分关键, 许多药物在治疗疾病时还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因此, 选择安全的;副作用少的药物可以使得治疗效果提高。有研究表明, 为了使得患者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 还需采取认知行为干预配合, 才会使患者康复效果更佳[8]。艾司西酞普兰的安全性较高, 且副作用较少, 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抑郁状态, 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可以让老年患者使用。在药物治疗的同时, 给予患者认知行为干预, 抑郁症患者之所以如此, 正是因为患者的认知出现偏差, 使得患者消极情绪急剧增加, 从而患者产生抑郁。因此, 应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 对其心理;思维;情感进行干预, 为其重新构建新的认知, 从而代替消极的情绪及心理, 帮助患者可以适应社会并且恢复信心[9, 10]。本次研究治疗2个月后,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47, P<0.05);治疗组HAMD评分为(5.34±3.23)分低于对照组的(9.23±3.4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04, P<0.05)。上述结果表明, 对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干预的治疗后, 其治疗效果显著, 且HAMD评分恢复较好, 患者更容易康复, 说明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干预在治疗老年抑郁症上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干预对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 安全可靠, 可以被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耿谊, 高镇松, 陈政雄, 等. 艾司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抑郁自杀相关症状的临床对照研究.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4, 23(4):338-340.
[2] 王月菊, 董凌燕, 俞立强, 等. 老年性抑郁和认知:与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 49(11):833-838.
[3] 韩鹏.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效果观察. 中国伤残医学, 2016(1):102-103.
[4] 刘琳琳, 段妮, 王东明, 等.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17):139-141.
[5] 陈娜. 帕罗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临床比较.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21):125-126.
[6] 吉丽.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7, 17(20):74-75.
[7] 周升宝, 赵继舒, 孙晓丹, 等.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3(5):305-308.
[8] 聂峰.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 养生保健指南, 2016(34):1183.
[9] 刘芳, 刘伟存, 谷小芳, 等.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 4(44):8653-8653.
[10] 王莹, 杨建立, 焦清艳.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焦虑共病患者的疗效. 天津药学, 2013, 25(4):42-44.
[收稿日期:2017-10-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