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2018-01-26韩景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溶栓治疗影响因素

韩景艳

【摘要】 目的 分析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所有患者均实施溶栓治疗, 依照患者动脉通融情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为动脉未通融患者, 观察组患者为动脉通融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及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72岁患者所占比例、平均年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溶栓就诊时间为(7.2±4.0)h,其中>7 h 20例(50.0%),≤7 h 20例(50.0%);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溶栓就诊时间为(4.6±2.1)h,其中>7 h 13例(32.5%),≤7 h 27例

(64.5%);观察组患者平均溶栓就诊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年龄以及溶栓就诊时间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直接影响, 在患者溶栓治疗中需要加大注意。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影响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2.016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是现如今临床上众多的具有较高发病率的危险急性症状之一, 发生原因为人体冠状动脉病变导致供血的中断或者减少, 从而发生严重缺血现象,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为了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临床需要进行积极治疗[1]。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采取溶栓治疗。为了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本次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具体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 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其中男

45例, 女35例, 年龄62~87岁, 发病时间4~63 min, 并且在发病时伴随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将患者依照动脉通融情况分为对照组(动脉未通融)和观察组(动脉通融), 各

40例。

1. 2 方法 患者均進行常规治疗。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之前, 先需嚼服阿司匹林片300 mg, 然后再进行溶栓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尿激酶150万单位溶解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 要求30 min内滴完, 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2 h观察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等, 观察患者血管再通情况, 之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阿司匹林等, 观察两组患者的性别、原发病、溶栓就诊时间等指标[2]。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资料 两组患者的性别及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72岁患者所占比例、平均年龄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溶栓就诊时间对融通率的影响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溶栓就诊时间为(7.2±4.0)h, 其中>7 h 20例(50.0%), ≤7 h 20例

(50.0%);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溶栓就诊时间为(4.6±2.1)h, 其中>7 h 13例(32.5%), ≤7 h 27例(64.5%);观察组患者平均溶栓就诊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比较急, 且具有极高的危险性质, 因此在患者入院时及时进行溶栓治疗, 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其生命安全[3]。及时溶栓治疗可以使得患者的冠状动脉得到再一次被灌注的机会以及动脉更早融通, 提升患者生存的质量和控制其病情的恶意进展。此次研究针对

40例动脉融通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 溶栓就诊时间以及患者的年龄等会对溶栓的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4-6]。如果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实际的治疗, 将会使得很大一部分的患者获得较有成效的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及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72岁患者所占比例、平均年龄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溶栓就诊时间为(7.2±4.0)h, 其中>7 h 20例(50.0%), ≤7 h

20例(50.0%);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溶栓就诊时间为(4.6±2.1)h,

其中>7 h 13例(32.5%), ≤7 h 27例(64.5%);观察组患者平均溶栓就诊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可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进行有效改善, 应该准确把握患者的年龄以及溶栓就诊时间等影响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时进行治疗, 努力为患者的身体健康而服务, 保障患者重新获得生存的希望[7-10]。

综上所述, 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年龄以及溶栓就诊时间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直接影响, 在患者溶栓治疗中需要加大注意, 以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

效果。

参考文献

[1] 乔龙.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行急诊复苏术抢救效果及影响因素.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9):1833-1834.

[2] 张卫明. 临床分析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因素. 中国伤残医学, 2014(16):115.

[3] 范元杰, 朱海龙.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与处理. 中国医师杂志, 2010, 12(2):228-229.

[4] 张纪梅. 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170-171.

[5] 马震, 阳海红, 张雷雨, 等.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不同途径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8):2023-2025.

[6] 丁文惠.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选择.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 17(3):164-166.

[7] 尚宇. 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因素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 2014(18):122-124.

[8] 邹艳惠. 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相关原因分析. 中外医疗, 2014(12):89-90.

[9] 姚四季.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 2014(7):110-111.

[10] 刘瑞萍. 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7(13):2201-2203.

[收稿日期:2016-12-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溶栓治疗影响因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继发颅内出血的溶栓治疗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D—二聚体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研究
浅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