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段语文诵读技巧传授

2018-01-26陈明太

中小学校长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语意重音生字

□ 陈明太

诵读又叫感情朗读,是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学习手段。在低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展开诵读技巧传授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诵读学习体验机会,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良好诵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诵读技巧包含众多内容,低段学生需要先过文字关,在文意梳理基础上对文本节奏、语意重音、作者情感等内容进行重点探索,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

一、扫清文字障碍,培养学生诵读意识

小学低段学生文字功底较低,有些课文需要借助注音展开诵读学习。为确保诵读训练能够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让学生读懂字音、认清字形。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文本基本语意。特别是遇到一些变声、儿化、轻声等情况时,教师需要给出清晰的引导。培养低段学生诵读意识,不妨让学生多聆听示范诵读,教师可以亲自诵读,也可播放一些配乐诵读音频材料,或找优秀学生展开诵读示范,都能给学生提供诵读学习良机。

培养学生诵读意识,教师需要从最基础的东西抓起。比如,教学统编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找春天》,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诵读,然后让学生根据课下注解学习生字,并联系上下文,揣摩生字的意思,最后是展开诵读训练,要求学生能够读出对春天的向往、赞美之情。学生根据教师布设展开学习活动,教师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辅助讲解难点生字,让学生顺利掌握生字意义,并展开诵读尝试训练。为让学生有更清晰的学习认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文本配乐诵读音频材料,使学生诵读学习顺利推进,课堂诵读学习气氛浓重起来。经过一番学习操作,学生对文本有了比较深透的理解,诵读推进顺利,学习效果就会呈现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生字学习,为诵读顺利执行扫除障碍。教师及时给出诵读示范引导,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诵读学习逐渐进入佳境。扫除文字关是实现诵读学习的先决条件,教师给出清晰要求,学生有了学习方向,自然能够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体会节奏把握,激活学生诵读思维

诵读讲究抑扬顿挫,学生对此缺少基本的了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诵读技法传授时,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展开具体设计和操作,比如停顿和节奏的把握——这是诵读教学的重要技法传授。诵读停顿需要掌握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两种情况。语法停顿根据标点和分段来识别,不同标点的停顿时间长短不一,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解清楚;语意停顿是指诵读句中的停顿,时间长短要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比如重点强调的地方、结尾处,可能要停顿更长时间,体现强化意味,释放蓄积的情感。

诵读停顿其实没有固定的规范要求,执行诵读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比如,教学 《雷雨》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诵读指导:诵读停顿不仅要看标点,还要体现语意的停顿。比如,“满天的乌云”需要在 “乌云”前有停顿,凡是遇到 “的、地、得”等字词时,都需要考虑停顿的问题。比如,“哗、哗、哗”——这样相同的字或词,停顿长短也要有不同,而且要体现出声音的高低变化,让人听出节奏感。为让学生产生清晰感知,教师开始示范诵读,并逐句领读,学生诵读思维顺利启动,课堂互动呈现出和谐。

教师为学生进行停顿指导,主要针对语意的停顿,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操作,对停顿有了一定认知。诵读技巧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逐渐渗透诵读思想,让学生从不同视角进行体味,自然能够形成重要教学激发动力。实践出真知,多让学生展开实践感知活动,才能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诵读情绪场,对文本内容有深透的理解,对诵读技巧的学习有更准确的把握,进而形成良好诵读能力。

三、读出语意重音,提升学生诵读品质

语意重音是诵读时需要关注的问题,小学低段学生文本理解能力有限,往往把握不准语意重点,教师要在学生诵读训练之前给出提示,对重要文段语句进行详细解读,以提升学生诵读品质。语意重音的判断需要联系上下文,弄清作者表达倾向,教师需要做出诵读示范操作,给学生以更直观展示,帮助学生逐渐建立重音意识。重音就是重读,强化语气,增加停顿,凸显重点词语。文本诵读不是简单的声音高低变化,需要根据文本意境实际进行音调处理,这样才能提升诵读感染力。

《神州谣》属于识字内容,利用童谣形式展示文本内容,在引导学生展开诵读时,教师主要从韵脚重音强化展开操作。教师示范诵读这首童谣,让学生感受诵读节奏,因为童谣大多有一定韵律,有些还有韵脚,这些地方需要重音朗读。比如,“华”“画”“峡”“家”等都属于韵脚,教师给出具体操作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具体诵读训练。为提升学生诵读感知品质,教师为学生设计诵读比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诵读比赛,小组成员轮流诵读,其他同学给赋分评价,评选出小组代表,参与班级诵读展示活动。学生听说要进行诵读比赛,都显得特别兴奋,仔细揣摩诵读技巧应用,积极展开诵读训练。经过一番展示竞赛,小组代表终于产生。课堂诵读展示时,学生表现更为精彩,教师给予更高评价,并指出其优秀表现,让学生学习。

教师让学生关注重点词语,适时进行重音朗读,为学生提供最为直观的学习契机。特别是发动诵读比赛,将学生诵读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从学生积极表现可以看出,教师诵读教学引导比较成功,能够有效激活学生诵读训练热情,极大提升训练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提升。

四、注重情感赋予,塑造学生诵读素养

诵读又叫情感朗读,读出情感和情绪,应该是诵读学习的关键。在具体体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度解析,对作者和文本人物情感做详细推演,找出情感切入点,体会作者和文本情感的生发点。在诵读操作时,要接轨作者和文本情感进行诵读展示,以准确表达作者真实意思。诵读感染力源自情感赋予,如何能够读出感染力,体现作者情感抒发意图,这是诵读成败的关键。

《一匹出色的马》讲述一个家教的小故事,在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展示时,教师主要从诵读情感赋予角度展开: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这种爱不应该是溺爱,认真阅读文本,看这个家庭中的父母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进行自发讨论。有学生说:这位爸爸用一根柳条让女儿当作 “马”,女儿兴致勃勃地骑着“马”回家了,不再要求父母抱了。从这里可以看出爸爸的智慧,对不懂事的女儿,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批评,而是用鼓励的方式,用游戏的方式,成功劝解女儿。也有学生说:面对不懂事的女儿,父母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展开教育,考验的是父母的教育智慧。这位爸爸太聪明了。回想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根本不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教育的……教师进一步引导:这篇故事性的文本,在诵读时需要赋予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很自然给出共性见解:应该用爱意、温暖、鼓励、热情的情绪展开诵读,这样才能读出作者的写作用意。课堂诵读训练开始,学生情感饱满。教师对学生诵读表现给出个性评价,也给学生带来丰富助力支持。学生诵读体验继续,课堂训练获得预想效果。

教师先从家庭教育方式角度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习,给学生带来一定心理冲击。学生在具体讨论互动时,很自然地能够达成学习共识,也为后面的诵读训练做好坚实铺垫。小学生对文本理解大多呈现直观性,如何让学生能将情绪渗入文本语境,需要教师做好启迪和引导,让学生走进情绪场,其诵读操作自然会体现应有的情绪,确保诵读训练顺利展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对诵读学习效果的最科学解读。小学低段学生诵读基础较低,语感存在许多短板,教师要直面学生的学习现实,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体会诵读节奏、学会标注重音、注重文本情感抒发,从不同维度展开诵读训练学习,促使学生在不断诵读实践中形成学科能力。

猜你喜欢

语意重音生字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读儿歌识生字
单词重音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感知语言形式,探究深层语意——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设计符号学视域下的近代淄博大鱼盘纹饰语意维度研究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生字辨识大闯关
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提炼语意题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